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进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进行了分段和标点,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有 诗圣 之称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流离失所,备受磨难,本着忧国忧民、激愤忾悯的情怀,其诗作较真实地描述了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反映了民间疾苦,有 诗史 之称。杜诗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到宋代有 千家注杜 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共8册》,资料极为详尽,为阅读杜诗的一种重要的参考书。
《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古代散文一般具有用字简练、通俗易诵的特点,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一些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更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诵读古文,不仅可以欣赏到内容美,还可以帮助我们打下文字功底,由此提高我们的文字修养和文学修养。 古人留下的文章汗牛充栋,如何选择一本繁简适宜的选本很重要。《古文观止(套装共4册)》可以算是公认的一部经典选本,它不仅流传较广,而且影响较大。
陆游是南宋大作家,爱国诗人。所著《剑南诗稿》,存诗九千多首。通行版本为明毛晋汲古阁刻本,八十五卷,现由江苏师范学院钱仲联教授校注。陆游诗稿,历代未有全注者,钱仲联教授此书实为创举。他据多种宋、明版本校订底本误字、异文,作有校记,并在汲古阁本所收之外,据各种资料辑补佚诗多首。每首诗有题解,说明该诗的写作时地;对诗中史实、典故、人名、地名等,尽量加以注明。后附陆游年表、传记材料、前人关于陆游著作的版本著录、题跋等。内容充实,为研究陆游诗作提供了较好的版本。为方便读者检索,书后附篇目索引。
《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
《杜甫集校注》为上海古籍出版社 古典文学丛书 之一种。被誉为 诗圣 的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说,历代流传至今的注本,约有一百余种,其中较为完整、影响较大的注本约有一二十种。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新的有关唐代的资料的出现,对唐代官制、科举等专门史,以及唐代语言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的出现,对杜诗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推进。本书即是在充分汲取前代和近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校理1400余首诗歌、30余篇文章,在校勘、编年、注释三个方面,都有独到的成果。 本书以*接近杜甫集祖本二王本的《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以钱谦益《杜工部集笺注》、郭知达《新刊校订集注杜诗》、蔡梦弼《草堂诗笺》为主要参校本。对杜诗的两种异文,即来自于五代、北宋初的传本中的异文,
《李太白诗集》是极富于浪漫主义的唐代杰出的爱国诗人李白的诗作代表集。所集诗篇其辞明朗,其韵优美,其情深挚,其境含蓄,其味深长,景真情切,豪爽奔放,气势磅礴,历来被人们认为是 冠绝古今 的佳作。
以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编成的《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为底本,原样影印,宣纸线装,共收杜甫诗19卷1000余首。
本书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和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在《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的基础上增补曲家67家,小令1700首,套数138篇。收录曲家达473家,小令12306首,套数2202篇。以曲家时代先后为序,系以小传,曲后注明出处,缀以序跋。一曲见诸各集而无法考订作者的,或互见,或按复出处理。校勘以别集异本、别集与曲选对校为主,间出校语,力避繁琐。有助于曲家、曲文考订者,悉附按语。后附 作家姓名字号籍贯索引 曲牌及使用此曲牌之作品首句索引 明人散曲有关作品作者异名表 ,以便读者检索利用。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是目前收录作品全、笺释新的辛弃疾集整理本。从内容来看,除对向未整理的辛弃疾作品予以整理外,更对曾经整理的作品内容做出全新校笺,显示了新的学术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分为标点、校勘、编年、笺注、附录等部分。正文分诗集二卷(共收辛弃疾各类诗一百四十篇)、文集三卷(分奏议二卷和杂文一卷)、词集十卷(按作者生平的七个重要时期,分别收入词作共六百二十八篇)。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一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一卷,收载有关辛弃疾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
《唐诗三百首(共4册)》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分为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本书所选的诗,既侧重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一流诗人的代表作,也酌情收入不知名作者的佳作,甚至收入僧人、歌女之作。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且又脍炙人口,总体符合当时“雅正”、“中正和平”的诗教要求。 本书由蘅塘退士编选。
《陶渊明集(套装上下册)》用苏东坡体字手写上板,其字飘逸,书字精美,为古代版刻中精品。收诗、赋、传赞、疏祭文,书前有昭明太子序,书后有嘉庆十二年鲁铨跋,汲古阁毛庡识。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影响唐代诗歌的创作。
《警世通言》是继穴喻世明言移之后的又一部话本小说集。与冯氏的另二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醒世恒》合称 三言 。《警世通言》所收四十篇作品,宋元旧作占了将近一半,如《陈可常端阳仙化》、《崔待诏生死冤家》等。但它们多少都经过冯梦龙的整、加工。
《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之一,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圃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名为《太平广记》 这部书是李防等人奉宋太宗的命令集体编纂的。从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结束,成害五百卷,目录十卷,六年(九八一)正月雕印(据《宋会要》及灸进书表》)。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后学者所急需,就把板子收了起来,所以流传不庚。
本册包括《乐府通论》《汉诗研究》《魏晋诗歌概论》三册。《乐府通论》着重从音乐的角度研究乐府。全书共五章,分别从渊源、流变、体制、歌辞、声律等五个角度入手,阐述乐府作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除第四章以外,其他各章的论述都与音乐和乐制关联紧密,如*章讨论诗乐关系,第二章讨论 国乐 、 夷乐 关系的变迁,第三章讨论各类音乐的体制,第五章专论乐律。《汉诗研究》书中论及古诗十九首、苏李诗,含提要、原文、辨证、集评。辨证部分触及汉魏诗研究界众说纷纭的五言诗起源、 古诗十九首 产生时代、苏李诗作者等论题,是较早讨论这些问题的现代著作。《魏晋诗歌概论》,将魏晋诗史分为 建安 正始 太康 永嘉以后 四个时期,论及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与诗风诗艺承转脉络,对有代表性的诗人进行个别分析。使读者对魏晋诗史大势形成整体把
《昭明文选译注》是我国第一部《文选》今注今译本,其难度之大,在古文今注今译中不多见。《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选录的是自先秦至梁七八百年间的130位作家的各体诗、文、辞赋等38类,共700余篇。选录的作品,已经注意到了文学作品与一般学术著作的区别,所以不选六经、诸子中的文章。这部诗文集大体上包括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初叶的重要文学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的发展轮廓,保存了重要的资料。 《昭明文选》历来受到封建时代文人学者的重视,甚至被当作科举者的书,有“《文选》烂,秀才半”的俗谚,在封建社会起到了文学教科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