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话续编(套装共3册)》共收诗话二十九种,其中包括天一阁藏的《观林诗话》、《永乐大典》的《藏海诗话》、明抄本《艇斋诗话》等一些罕见的本子乃至孤本。书后附有人名索引。历代诗话续编,近人丁福保辑,凡收诗话二十九种,一九一六年上海医学书局印行。这是记清人何文焕所辑历代诗话而编成的一部诗放丛书。《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收录的诗话,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有一定影响,如记载坦掌故的本事诗,论述诗艺诗法的风骚旨格,纠正苏黄偏重用事押韵之流弊的岁寒堂诗话,专讲诗学理论的艺苑葩言,评论诗人得失的诗镜总论,追溯源流体制的江西诗派小序等等,对研究我国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史都有其参考价值。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系统化的文学理论批评专注。 《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 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 美学规律。 原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本书进行了内容精选,将纲领性的文字提取出来。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方世举撰郝润华、丁俊丽整理的《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十二卷,是在总结前人注本基础上完成的一部集大成的韩愈诗注本,笺注方法具有清人注疏的时代特色,并首先采用编年之体,在现存韩集旧注中属质量上乘之作,为后世多种注本大量借鉴引用。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进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
《辛弃疾集编年笺注》是目前收录作品全、笺释新的辛弃疾集整理本。从内容来看,除对向未整理的辛弃疾作品予以整理外,更对曾经整理的作品内容做出全新校笺,显示了新的学术进展。本书内容主要分为标点、校勘、编年、笺注、附录等部分。正文分诗集二卷(共收辛弃疾各类诗一百四十篇)、文集三卷(分奏议二卷和杂文一卷)、词集十卷(按作者生平的七个重要时期,分别收入词作共六百二十八篇)。所有诗文词都按写作时间先后考证其确切或大致作年,并加以新的笺证和注释,对作品的历史背景、有关人物时事及典故、俗语词的准确意义详加笺释。后载新著辛弃疾年谱一卷,在对辛弃疾生平研究多年心得的基础上,参据出土资料、族谱、金石资料,并勾辑前人未见的其它文献资料,完整准确地记录辛弃疾一生的真实面貌。附录一卷,收载有关辛弃疾
宋代诗歌,有异于唐代诗歌的精神风貌、艺术魅力,但其成就,可与唐诗并美,各类宋诗选集,都在这方面有不同的反映。本书列宋代诗人59家,诗作145首。全书注、评结合,每位诗人有传。全书点评为作者有感而发,结合前人诗话等文献,为读者理解阅读提供了路径。
《唐诗三百首(共4册)》共选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作品,约三百一十余首诗。全书按照体裁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分为八部分,在各类的体裁下又大致按照诗人的时代先后编次。本书所选的诗,既侧重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等一流诗人的代表作,也酌情收入不知名作者的佳作,甚至收入僧人、歌女之作。所有这些诗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歌、或沉郁顿挫,范围相当广泛,且又脍炙人口,总体符合当时“雅正”、“中正和平”的诗教要求。 本书由蘅塘退士编选。
邓汉仪是清初著名诗人,曾与吴伟业主盟诗坛数十年。所评选《诗观》、《慎墨堂名家诗品》等,搜罗富而抉择精,以同时人选同时诗的优势,反映了清初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本稿辑录邓汉仪所编选总集、别集及诗评类著作之评语及笔记中论诗文字,内容首列《诗观》三集四十一卷,以清康熙慎墨堂刻本为底本,以乾隆仲之琮深柳读书堂重辑本和书林道盛堂本为参校本;次列《慎墨堂名家诗品》一卷,清康熙刻本;再列清康熙介安堂刻本孔尚任《湖海集》和清康熙师白堂刻汇印本之李赞元《出门吟》、《悔斋集》、《又新集》;末卷为清夏荃辑、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民国钞本《慎墨堂笔记》。书后附录邓汉仪诗歌序跋、诗歌评论及传记资料等,以备参考。
《醉经楼集》为明末唐伯元的文集。唐伯元(1541-1598)是晚明政学两界的知名人物,为官,能干而有惠政;为学,崇礼重行,力反阳明心学。《醉经楼集》中的《宫人疏》、《请告疏》、《再请告疏》等所反映的万历宫中和朝廷政治,《从祀疏》、《石经疏》等所反映的晚明反王学潮流,乃至数十篇书信所反映的高层政治、学术思想情形,为研究晚明政治、学术及思想文化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本书由香港理工大学朱鸿林教授点校整理,书末附录了《醉经楼集》集外文,唐伯元传记补遗、著作目录及交游文字。点校本2010年曾由台北中研院史语所刊行,但流布很少。此次中华书局增订本,校订漏误,更增补遗文,计《醉经楼集》集外文补入诗四题十五首,文五篇;唐伯元著作目录附佚文考补入佚文两题;唐伯元传记补遗补入相关文字两篇。中华本是目前
《二刻拍案惊奇(套装1-5册)》主要内容包括: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青楼市探人踪红花场假鬼闹、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岁朝天、李将军错认舅刘氏女诡从夫、吕使君情媾宦家妻吴太守义配儒门女、沈将仕三千买笑钱王朝议一夜迷魂阵、莽儿郎惊散新莺燕犓梅香认合玉蟾蜍等。
暂无内容简介。。。。。。
《黄杨集》六卷,元华幼武撰。 华幼武字彦清,号栖碧,常州路无锡州人,世居梅里乡之隆亭,随曾祖父友闻迁堠阳。华氏为无锡着姓,先祖华宝,东晋义熙末,其父豪将戍长安,谓宝曰:“须我还,当为上头。”后城陷。华宝奉父之言,终老未冠婚,以孝行闻天下。《南齐书》卷五十五、《南史》卷七十三有传。父铉,又名也先,一作野仙,字子举,仕元由宿卫授都功德使司都事,谢病归,殁年二十六。昊郡陈谦撰行述,义乌黄潘铭其墓。母陈氏名明淑,一抚孤持家,矢志守节,至正二年(一三四二)获旌表。昊县俞贞木有墓志,邑志入列女传。华幼武生元大德十一年(一三零七)十月初六日,卒明洪武八年(一三*)正月十八日,得年六十有九。俞贞木撰《栖碧处士圹志铭》,常州府志、无锡县志有传。
甲、缘起 我自一九五九年夏患风湿性关节炎后,不良于行,承大学党委关注,暂不开课。但我自考虑,虽一时行动艰难,然坐着作研究工作是无妨的,因念王士祯的《唐人万首绝句选》一书流行虽久,今日读之,尚有当改选之处,久思新选一书而无暇,何不趁此时为之。考王氏素以神韵之说为诗家倡。其说出于司空图、严羽两家,曾编《唐贤三昧集》以张其说〔1〕。虽人多宗仰,目为大家,而过求空灵,过矜修饰,以吞吐为风致,其流弊所至,遂有“肤廓”与“缥缈无着”之讥〔2〕。一时诗家如赵执信即援引其前冯班之说以斥其非,并专著《谈龙》一书,抨击甚力〔3〕。他如施闰章、沈德潜、蒋士铨、宋荦、袁枚、纪昀诸人,均有不满的批评。赵氏《谈龙录》既反对王氏称作诗当如“云中之龙,时露一鳞一爪”,复反对其诗中无人,“人人可用,处处可移”;又
建安时期,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创作繁荣、成就突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除“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以外,当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刘桢等七人,世称“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的生活年代,从汉桓帝元嘉三年(公元一五三)孔融出生,至汉献帝建发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徐干后去世,前后共六十余年,正处于汉末社会动乱的时期。东汉王朝自桓帝时起,宦官和外戚互相倾轧,输流把握政权,政治日益腐败黑暗,加以他们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掠夺,激起了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的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虽在地主阶级联合武装力量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但东汉王朝也因此而一蹶不振,气息奄奄了。
一九九六年,《全唐代诗格校考》一书面世。本书出版后,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好评。 一般来说,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作为專有名词的“诗格”是到唐代才有的。不过,在唐代以前,也已经出现了类似于“诗格”的著作。 诗格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是某一类书的名稱。作为某一类书的專有名词,其范围包括以“诗格”、“诗式”、“诗法”等命名的著作,其后由诗扩展到其他文类,而有“文格”、“赋格”、“四六格”等书,乃至“书格”、“字格”之类,其性质是一致的。 诗格在形式上经常是由若干个小標题构成的,这些小标题往往是以一个数词加上一个名词或动词而构成的片语。
本套丛书所选的词人,都是“婉约派”的名家。个人生活曲折跌宕,因而种种情感,写得含蓄深远,婉转细腻。 他们离现代已有成百上千年,何其远矣。但他们所经历的从至上人君到阶下臣虏,从舒适安逸到颠沛流离,从真心相爱到不幸仳离,从婚姻美满到伊人仙去,种种人生起伏波折,现代人又何曾没有同样的经历与感受。至于对爱情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对美好景物的怜惜,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更是人间之常情,千古不变,息息相通。读者读到这些作品,既可从中领会古人情感流露宣泄之妙,又可对比个人生活之亲历,抚慰内心,舒展胸臆。 本套丛书的形式,也别有新意。文字简约、唯美,绘画明快、新潮,词意与画境交相契合。读者展卷观之,若能感怀古人,慨叹今生,心平气和,神清意爽,当属作者之大幸。 辛苦怜天上月, 一昔如环, 但
词以宋称,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 又一座高峰。宋词继承了晚唐五代词的神髓,经许多 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经济 繁荣、重文抑武的政策让两宋词坛人才辈出,流派纷 呈,出现各臻其妙的局面。唐圭章所辑《全宋词》及 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录存作品两万多首,有姓名 可考的作者1430多人。可见其作家群之庞大、作品数 量之丰富、题材之广泛、风格之多样、艺术成就之高 是其他各朝无法比拟的。 朱孝臧所选的《宋词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可 称得上是“精粹的词选 ”。《宋词三百首(中华经 典藏书)》除对朱孝臧的选本加以注释、语译、赏析外 ,还收录了朱孝臧因各种原因未选入的作品,并增设 了作者简介等栏目。同时,我们对每篇作品的写作背 景、艺术特色、创作技巧等进行了细腻生动的解析, 还为
全书为赵万里校辑补遗的宋金元人词,收录七十家词人的一千五百多首词作,赵万里精于版本校勘学,此书收录皆是从前人诗集文集中钩沉辑出的补遗词作,可以促使当代学者文人重新了解认识一些宋金元词人和词作,带动学术界对宋金词作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