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诗笺证稿》以元稹、白居易诗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和《艳诗及悼亡诗》,以及 元白诗 中篇幅*的《新乐府》和《古题乐府》,共六章及附论五篇,达25万字。 陈寅恪认为唐诗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关系,而 元白诗 具有其他唐诗不具备的史料特点,这既与白居易与元稹所在的中唐时代有关,也与 元白诗 的内容和数量有关。作者以考据的形式对元稹、白居易*重要的诗歌作品进行笺证,借助唐诗考证唐史,旁及唐代制度、器物、风俗习惯、文坛风气等许多问题,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影响极为深远。考证精密详实,征引繁复,如对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中 长生殿 进行史实考证,对 江州司马青衫湿 之 青衫 作唐代官阶考证,演绎绵密,提出创见。堪称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而无果,只好还归故园,隐居鹿门山而终。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如张九龄等人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隐居田园访僧求道之作。他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的清词丽句,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诗人李白倾慕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称颂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
本书是作者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的代表作,内容主要就是借助唐诗来考证唐史。文间旁征博引,融合文学,历史,地理,人事。可谓以一人之命运管窥乃至考据断代之典章,制度,器物,风俗,以市井所喜谈论流传之名妓,艳诗,传奇主角入手,丝丝入扣,兴起于俗而又俗之掌故逸闻,成就大雅之雅的学术名著。
本书收录宋朝诗人陈与义的现存作品,包括:古今体诗六百二十六首;词十八首;赋三篇;杂文四篇。本书1982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原为铅排本,此次重排,进行了许多修订,内容更为完善。 本书为2007年9月第2次印刷。分为上下两册,竖版繁体版。
《玉台新咏》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它汇集了自汉代至六朝六百余年间的千余首诗歌,是保存该时期诗歌面貌的重要文献,对后世文学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时至今日,关于它的编纂者等问题仍众说纷纭,同时也没有一个真正优秀的版本面世。章培恒先生关注《玉台新咏》已有多年,谈蓓芳、吴冠文都是他的弟子,在他的指导下负责具体校点工作。此次出版的《玉台新咏汇校(上下)》,以明嘉靖十九年郑玄抚刊本为底本,校以明五云溪馆铜活字本,明崇祯冯班抄本、赵均刻本,清翁心存影抄冯知十抄本等四《玉台》本,以及《汉书》、《后汉书》、《文选》、《乐府诗集》、《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史书、总集和类书。可以说,为读者呈上了一个既全面精善,又便于阅读的《玉台新咏》版本。
孟郊( 751-814 )现存诗歌 500 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多,代表作有《游子吟》。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孟郊写景咏物,兴寄象外,妙语如珠,穷入冥搜,戞戞独造。既有浓墨重彩,又有淡远絶尘;既有硬语盘空,又有敷柔纡余。其炼意之深,炼字之精,一时独步。 与贾岛并称 “ 郊寒岛瘦 ” 。 本书以陶湘影印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为底本,参校宋蜀刻残本、宋书棚本、清沈岩校宋本、明初抄本、明弘治杨一清刊本、明嘉靖秦禾刊本,旁及《乐府诗集》、《文苑英华》、《唐文粹》、《全唐诗》等,校勘细致,注释力求详明确当,还对一些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适当的比较分析。附录《孟郊年谱》、《孟郊遗事》、《历代孟郊诗评》、《孟郊诗集刊刻序跋》等资料。 本次重印在 1995 年初版基础上做了修订
鲍照是六朝颇具影响力的诗人,其诗寓意幽深,遣词用字专走偏锋,不避危仄,自清以降,不解、误解之处俯拾皆是。历代选本收录鲍诗,以赏析、评论为主,鲜有词句义疏可采。清末钱振伦始全面注解鲍诗,民国黄节《鲍参军诗注》据之补注,当代有钱仲联《鲍参军集注》、丁福林等《鲍照集校注》,亦未臻完善。本书取黄氏之书为据,补阙正讹,辨明是非,着意于词句微旨之剔抉,并附专篇论文以为参考,著者之学识、学养自不待言,俱在其中。
《诗集传》是朱熹继《毛传》《郑笺》《毛诗正义》之后,融汉学宋学之长的里程碑式著述,其破除烦琐注疏的学风,力求简明扼要,兼取毛、郑以及齐鲁韩三家诗之说,乃至当代学者的合理解说,未详之处亦不强作解人,乃宋学之代表作。其解说,成为明清时期科考的官方标准,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次点校整理,以影印自日本静嘉堂文库藏宋二十卷本的《四部丛刊三编》所收为底本,残缺部分,选取源于同一刻版的宋刊明印本(原藏台北 中央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有胶片)配补,又对校了元明几种有价值的早期刻本。不同于坊间八卷本,全书保留了朱熹叶韵说原貌。为便读者,又附录了朱熹三篇重要著作《诗集传序》《诗传纲领》《诗序辨说》,以及历代重要的著录、序跋文字。
这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与《中国古代文学史》配套使用的教材。 本书收录范围,起自先秦,止于晚清。为了教学需要,于古代作品之外,酌选了少量近代品。全书按时代顺序,分为四册。(一)先秦秦汉,(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三)宋辽金元,(四)明清。作家的编排,以时代先后为序;作品则先诗文,后小说戏曲。所选作家作品,参酌了历来选本的优良传统,为了与文学史教学相适应,侧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的时代特征。所选作品分量,按照教学实际需要,力求少而精要。有些通俗的长篇,限于篇幅,没有入选。选文一般依据通行版本,遇有文字异同,择善而从。注释则力求简明。在编选注释过程中,参考了诸家同类的教材和选本,获益实深。 本书由郭预衡主编。第二册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文学两部分。前者由熊
陈才智编*的《韩偓诗全集》校勘即以康熙扬州 诗局刻本《全唐诗 韩偓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 稿本 韩僵集》,王全(王仲闻、傅璇琮)校点本《 全唐诗》,陈尚君等辑校《全唐诗补编》,程光金、 彭崇伟注释《增订注释全唐诗 韩偓集》。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诗歌是当时文学的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亮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本。时至今日,在众多选本中,以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一出便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世称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孙洙鉴于当时通行诗歌选本《千家诗》“工拙莫辨”,因此决定编辑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成《唐诗三百首》,以“蘅塘
《唐诗三百首详注·英译·浅析(普及读本)》每首诗有诗人简介、诗作详析、诗句浅释,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还有唐诗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常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与时俱进;既古典又新颖。
《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自宋代以还,杜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杜诗学逐渐成为一门颇受关注的学问。和学界学杜、研杜之风息息相关,古代徽州地区的文人学者们,也对杜诗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杜渐成风尚,并写出了众多的杜诗学著作,对杜诗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诸多徽人治杜著述流传至今的目前仅有黄生的《杜诗说》已被整理出版,并在杜诗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余几种尚无整理本面世。本次即将与黄生《杜诗说》关系密切却因版本稀少学界难睹其面貌之二种予以整理汇编,以期为徽学研究和杜诗学研究提供精良可靠的基本文献。此二种为:《杜诗提要》(十四卷),清初学者吴瞻泰撰(1657 1735,字东岩,安徽歙县人);《苦竹轩杜诗评律》(六卷),清洪仲撰。洪仲,又名洪舫,字方舟,号邗上羁人,室名苦竹轩,安徽歙县人。生活于清顺康年间,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