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叶颙撰。颞字景南,金华人。志行高洁。结庐城山东隅,名其地曰云顶,自号云顶天民。集为其长孙雍所编次。《自序》以为“薪桂老而云山高寒,音调古而岩谷绝响,故名曰《樵云独唱》”。其诗写闲适之怀,颇有流于颓唐者。而胸次超然,殊见自得之趣,固不必以绳削求之也。
唐李商隐撰。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开成二年进士。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历佐幕府,终于东川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商隐诗与温庭筠齐名,词皆缛丽。然庭筠多绮罗脂粉之词,而商隐感时伤事,尚颇得风人之旨。故蔡宽夫《诗话》裁王安石之语,以为“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
暂无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优选的一部官修书,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的主要著作,是古代图书靠前的大结集。自问世以来,学界对其的关注与研究热度不减,“四库学”逐渐成为一门显性研究学科。本书从区域“四库学”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历史、文献、文化三个维度探讨《四库全书》与嘉兴地区千丝万缕的关系。全书分“进献图书 造福后人”、“任职书馆 编纂巨著”、“嘉人著述 四库之源”、 “著述未收 全书不全”、“著述禁毁 文化浩劫”、“经典著述 总目典范”、“守护文澜 抄补库书”、“影印出版 研究传承”八个篇章,全面梳理了嘉兴人参与《四库全书》修纂、保护、出版的历史功绩,展现了嘉兴古代文献的基本概貌,解析了嘉兴古代学者的治学特点与嘉兴文化的发展沉浮,靠前次从地区的角度多方面研究《四库全书》的成书始末与200多
元吴澄撰。据澄年谱,称大德十一年澄辞疾归。自京南下,留清都观。与门人论及《老》《庄》《太玄》等书,因为正厥讹误而着其说。澄学出象山,以尊德性为本,故此注所言,与苏辙指意略同。虽不免援儒人墨,而就彼法言之,则较诸方士之所注,精邃多矣。篇末有澄跋云,庄君平所传章七十二,诸家所传章八十一,然有不当分而分者,定有六十八章。上篇三十二章,二千三百六十六字;下篇三十六章,二千九百六十二字;凡五千二百九十二字。然大抵以意为之,不必于古有所考。盖澄好窜改古经,故于是书亦多所更定,殆习惯成自然云。
《墨谱墨史》由(宋)李孝美和(元)陆友撰,内容包括宋李孝美撰《墨谱法式》三卷,元陆友撰《墨史》二卷。全书内容涵盖墨的历史和渊源,采松、造窑、发火、取烟、和制、入灰、出灰、磨试,制墨的程式及所制墨的图案
" 周易 " 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时也是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孔子作 " 十翼 " ,进一步阐述了 " 周易 " 所包含的哲学思想 ; 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进一步阐述 " 周易 " 的义理。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世称 " 程朱 ", 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颐。程氏《易》学遵循王弼开拓的道路,以义理解《易》 ; 朱熹则认为《易》是卜筮之书,作《周易本义》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 原本依吕祖谦《古周易》本,经与传分开不混,共十二卷,上下经各一卷,十翼十卷。后人将原书割裂,重组成四卷,卷一上经,卷二下经,卷三《系辞传》,卷四《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彖传》与《象传》分附于各条经文之下。故有十二卷与四卷本之别。朱熹的哲学思想继承程颐,故世称“程朱”。而他的《易》学思想则有异于程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北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实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元王结撰。结字仪伯,定兴人。仁宗在港邸时,以荐充宿卫。及即位,迁集贤直学士。元统中,官至中书左丞。文忠其谧也。史称结有集十五卷。王圻《绩文献通考》所载亦同。今久散佚。惟散见《永乐大典》者,采掇排比,尚得诗一百三十四首、诗余十三首,编为三卷。又杂文九首为一卷。《问答》五首为一卷。《善俗要义》三十三条为一卷。共成六卷。今观是集,殆非虑语。诗多古体,大抵舂容和平,无鈎棘之态。文亦明白畅达,不涉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