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此次出版,约请潜心研治老庄哲学几十年的张松辉先生,将《老子》甲本、乙本与通行的王弼本相对照,篇次依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安排,参考多种版本精审校勘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差异较大者则分别进行翻译,全面呈现《帛书老子》的独特价值,值得期待。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 推衍 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该书共分六十篇,标有题目,内容是前后相连的。桓宽的思想和 贤良文学 相同,所以书中不免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之词。书中语言很精练,对各方的记述也很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
孟子是儒家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尊封为 亚圣 ,与孔子合称 孔孟 。所著《孟子》七篇十四卷,为《四书》之一,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次出版以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所收焦循的《孟子正义》为底本,约请专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逐篇翻译;每章都作题解,概述该章主旨。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研究成果。本书版本权威,注释简明,翻译晓畅,装帧精致,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者的案头书。
《老子》五千言,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以之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构建起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次以传世的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版《诸子集成》)为底本,校以竹简本、帛书本,广泛吸收、引用前贤及今人之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注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
《山海经》像是一块五彩的宝石,我们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都会发现惊喜。漫步在《山海经》里,我们犹如走进了伊甸园,满眼是奇花异草,到处是猛兽珍禽。智慧的先民们不止流连其间,更重视它们的实用价值。在《山经》中,作者在细致描绘花草禽兽的基本特征之后,总要指出它们给人带来的利弊。书中特别重视动植物的药用功能,一部《山海经》就如同一部上古的《本草纲目》。同时,《山海经》对各地的矿藏资源也十分留意。色彩斑斓的宝石,光芒夺目的金银,简直是满山遍野,俯拾皆是。从先民的这些记叙中,我们看出他们了解自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类。在他们对山神祭祀的虔诚态度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敬畏自然的心,而这点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今天,我们高扬和谐社会的旗帜,先民们的智慧应该能对我们有所启示吧! 自汉代以
《论语》内容包括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等。金良年《论语译注》为普及国学经典而作,译文简练准确,既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又贴近读者需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此译注本自推出以来受到读者欢迎,是为本社译注类经典品种,长销不衰,两次入选古籍办推荐书目。此次推出的《论语译注》(注音版),内容按照原文、注释、译文、段意四个部分展开,译文忠实原著,简洁流畅。又添加注音,订正若干舛误,方便读者学习。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成。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 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内容广博,语言精练,意蕴深厚,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方面和传统中国社会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 《格言联璧》的篇章编排也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和顺序。大体上遵循着宋代以来君子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思想脉络。每类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诫人们要立德为先、修身为要,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这种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谈得来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约束改进自己来实现的。 《格言联璧》虽然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但因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所以今天读起来仍不失实用意义。 摄生类 中的格言都有着中医理论依据,对当下人的身体保养仍大有裨益。 敦品类
本书遴选苏轼诗、词、文*有代表性的作品约百篇,予以注解与分析。将苏轼的生平及作品分为雪泥鸿爪、变法风潮、乌台诗案、黄州岁月、玉堂风光、西湖醉雨、流放天涯、谈笑而化八个章节来叙述。 每章导言串讲苏轼该阶段的经历,并要言不烦地涉及了影响苏轼人生的大事,如仁宗朝政治、王安石变法等。 选篇合理适中,注释精当详尽,解评优美流畅。既兼顾普通爱好者的欣赏兴趣,也包含苏轼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可谓是一般文史爱好者了解、研习苏轼其人其诗的上上之选。
《曾文正公家书》(《曾国藩家书》)十卷附《曾文正公家训》(《曾国藩家训》)二卷,刊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晚于《曾文正公全集》三年。在曾国藩的所有著作中,影响z大、传播z为深广。 《曾国藩家训》基本上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父亲在十年间写给一个二十岁到三十岁、一个十岁到二十岁的儿子的书信汇编。在《曾国藩家训》里,曾国藩对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同的人生角色。 《曾国藩家训》的核心内容则是学业教育和家风建设。对子女的教育涉及修身、治学、持家。《曾国藩家训》一书,语言醇厚,感情真挚。上至经邦纬国、济世救民之道的阐发,中及进德修业、读书求学的方法指导,下至人际琐事处理和家庭经济生计的经验建议,可谓事无巨细,纤悉无遗,可谓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及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蕴含了其处世应变的哲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鲁人(另说宋人或楚人),生于公元前468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76年左右。 墨家与儒家曾并称显学,与儒家相似的是,墨家一派的起源与仪礼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汉书 艺文志》称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 ,《吕氏春秋 当染》中的记载大概可以证明这一点: 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 墨子与孔子都生活在人文气息浓厚的鲁国,其学术渊源相近也就可以理解。所以《淮南子 主术训》说, 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淮南子 要略》也说: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王志彬译注的《文心雕龙(精)》作为 子书中的文评,文评中的子书 ,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章写作精义,体大思精,笼罩群言。全书共五十篇,三万七千余言,用精美的骈文写成,约成书于中古时期南朝的齐末梁初。本次约请龙学专家整理,以黄叔琳辑注本即养素堂本为底本,并吸收历代龙学家之研究整理成果,进行题解、注释和翻译。题解旨在概括提示该篇之主要内容和重要歧疑,使读者明确其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存在问题的症结;注释力求简洁准确;翻译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重在贯通前后文意。
《尚书》是传统 五经 之一,是上古历史档案资料的汇编,是探索研究上古文化风貌的重要元典之一。由于其源流久远,传习过程历经劫难,版本、文字、编次都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与错乱,形成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两个系统,历代对此也众说纷纭,且《尚书》文字也十分古奥,极其难读。为此我们特请《尚书》研究专家对今文、古文分别详注精译,希望《尚书》这一经典能为更多人阅读、了解。
《声律启蒙》是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吟诗作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每韵编有三首对子文,从单字到双字,从三字对到十一字对,循序渐进,内容包罗天文、地理、人物、景物、器物、典故、史实等。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明快、意韵铿锵、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诵读,对启蒙儿童作对联、写作、积累文化常识等有重要的作用。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的一部古代散文选集,是由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共同选编而成。它成书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录了自春秋战国到明末两千多年的名篇佳作222篇,共分十二卷。所收选的古文,以散文为主,同时也有一些骈文、辞赋。编者用精简的篇幅,让读者全面认识从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与主要脉络,对不同的风格也都能从中一窥全豹。 观止 一词意即其收录的文章代表着文言文的水准。自成书以来,它便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笠翁对韵》是一部教人对仗和用韵的书,相传为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著,因作者别号笠翁,故名 笠翁对韵 。这本书和清代车万育所著《声律启蒙》齐名,都是学习汉语诗词格律技巧的极好启蒙读物。全书以 平水韵 平声三十韵为目编写而成,分为上、下两卷,各卷有十五韵部。《笠翁对韵》每个韵部各有二到四则对文,每则对文各有对句十对,由简到繁,选取的都是每个韵部的常用字,这些字在诗文创作中出现的概率大,经过熟读和背诵,容易被学习者牢牢记住。《笠翁对韵》的对句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典故,学习者在学习对仗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知识。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稼轩词雄浑豪迈,向与苏东坡的东坡乐府苏、辛并称,为豪放派词作的代表和*。《辛弃疾词集》备搜辛词全部作品及古注古评。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曰《国策》,或曰《短长》,或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塑造了一系列智慧超群、人格独立、意志坚强的策士英雄形象,创造了一大批今人耳熟能详的成语、寓言。对于现代人来说,《战国策》不仅是了解战国历史与学习先秦散文的手资料,也是一个巨大的学习博弈、锻炼口才、提升谋略的智慧宝库。可谓一书在手,终身受益。 本书原文以清嘉庆八年(1803)黄丕烈刊刻的南宋姚宏续注本为底本,又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所藏清末尊经书院刻本及《万有文库》本做了一些必要的订正。本着去芜存菁的宗旨,本书从原文三十三卷共四百九十七章中精选了二百三十二章。这些篇章或是记录了对历史进程
《牡丹亭》,汤显祖的 临川四梦 之一,明传奇的经典之作。杜丽娘游园惊梦,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梦醒后寻梦无着,继而一病夭亡,死而复生。该剧一诞生,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清代学者吴吴山的未婚妻陈同、妻子谈则、续娶妻钱宜,对《牡丹亭》情有独钟,留下了一段评点佳话。吴吴山人三妇,从女性的角度赏玩评点,细致入微,或诠疏文义,品赏佳构,解说名理,抒发情怀,生动反映出当时闺阁女子的生活态度。此以康熙刻本三妇评本《牡丹亭》为底本,参校以清芬阁刻本。
东汉建初四年(79),汉章帝召集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白虎观会议 。这场会议由汉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期间,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诸儒作答,汉章帝亲自裁决。会议讨论结果被编纂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作为东汉白虎观经学会议之资料汇编,《白虎通义》不仅是经学发展中之产物,更是当时上自天子、下迄儒生之学术共识,具有保存当时经学样貌之典范价值。其作为汉章帝 称制临决 的重要文献,在中国经学史、儒学史上具有特别显著的意义。其宇宙生成论、阴阳五行理论等,对于当代人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陈曦译注的《六韬(精)/中华经典名*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采用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的对话体的撰述方式,探讨了政治学与军事学两大部分思想内容,《六韬》兼收并蓄了儒家的仁民爱物、墨家的尚贤节用、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赏罚严明等,同时又多有发展与创造。其中很大的亮点是反复倡导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 的思想。
汉学家史景迁说: 明朝灭亡时,张岱四十八岁,尔后他得去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他活得多姿多彩的辉煌明朝,被各种竞逐的残暴、野心、绝望、贪婪力量所撕裂,土崩瓦解,蒙羞以终。他反复追思回想,事情愈是清晰,如迷雾笼罩的路径,于眼前重现,诸多遗忘的嘈嘈低语,也咆哮起来 嘈嘈低语,是张岱娓娓展开的叙事方式;咆哮,是文字背后痛定思痛后的心情。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作者在《陶庵梦忆》的自序里,一句苍凉的低吟奠定了全书的基调。但是八卷本的《陶庵梦忆》作者写到的则都是自己往昔快乐的经历,品茗、赏花、观剧、访古、宴饮、雅集 奢华而不失优雅的场景,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张岱在娓娓的叙述中,寄托了自己的家园之悲,故国之痛。
本书是陈寅恪先生经典文集套装,包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柳如是别传》《元白诗笺证稿》,全五册。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涉及中古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与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关的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文化史、语言文字学等与中古史相关的诸多领域,显示了陈寅恪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西文化的关系等问题的卓识见解。 《柳如是别传》主要内容包括缘起、河东君*初姓氏名字之推测及附带问题、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附:河东君嘉定之游、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每一章都详细分析论证。本书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有著述中影响*的一部。 《元白诗笺证稿》是陈寅恪先生 以诗证史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千家诗》是中国古代蒙学书籍中影响z大的几种,自问世以来风行海内经久不衰。当前随着国学热的深入,以传授优良道德规范和文化常识为目的的传统蒙学读物,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次译注我们将这五部经典蒙学名著合为一册,根据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统一体例,进行全文注释翻译,作者在详细注释有关历史典故的基础上,采用与原文类似的韵文体把三篇读物译为白话文,读来琅琅上口。即保留了蒙学读物的优点,又简洁流畅,易于记诵。百家姓注释部分重点突出了姓氏源流,《千家诗》注释部分则重点介绍创作主旨缘由及诗中涉及的典故,按体裁和自然时令分类,易于记诵理解,是同类读物中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