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生八笺》全书凡十九卷,五十余万字。作者高濂自述书名时说: 尊生者,尊天地父母生我自古,后世继我至今,匪徒自尊,直尊此道耳。不知生所当尊,是轻生矣。 书名初刻本作 尊生 ,取尊重、珍惜生命的含义;后世刻本多作 遵生 ,取遵循养生之道的含义。全书分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起居安乐笺》《饮馔服食笺》《灵秘丹药笺》《燕闲清赏笺》《尘外遐举笺》等八笺,是一部内容广博又切实用的养生学专著。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1645 1704)撰。撰著者从《左传》二百五十四年的历史记载中,总结提取了五十三个重要史事,纂辑为五十三卷。每卷以一个历史事件为中心,每事又按年月顺序加以纂辑。其中涉及周的事项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一卷、列国一卷。除传文之外,还增加了 补逸 考异 考证 辨误 发明 五项注文以及高士奇本人的历史评论。每事首尾完备,展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篡弑谋立、公族兴废和卿大夫执政等重大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对于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了解春秋历史脉络的入门书。
牛运震是清代有名的《史记》专家之一。本书共十二卷,从本纪到列传,作者探其要,对《史记》一书的写作特点记载的虚实等,都一一作了评点。特别是在写作上的评点。能够画龙点睛,一语道出《史记》文字的优长所在,不论对读《史记》还是研究《史记》的人,都十分有益。本书点校者崔凡芝教授,长期从事《史记》研究,对本书研究尤深,她特选了牛运震得《史记纠谬》一书附在了本书之后,更增加哦了本书的学术内容。
廼贤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元代后期,时逢社会动荡,再加其早年“泊然无意于仕进”①,虽“家故有阀阅热劳,可藉以取富贵,而弃不就,腥然一寒生”其生平资料所存不多。但作为元代的葛逻禄作家,乃贤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历代学者也不断钩沉梳理,使其身世、创作逐渐清晰明朗。
《古籍今注今译系列:诗经今注今译》诗是当时作者灵感的流露,语短而意味深长,含蓄而旨在言外,以我们两三千年以后的人去捉摸两三千年以前的人的飘忽迷离的灵感,谁敢说自己所刻意以求的就恰好是当时作者灵感的?作者正是本着这种精神,对诗经做了严谨的注译。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及《志余》历来为当地官僚士绅所重视,成书之后,经历了多次增删翻刻。此次点校,以嘉靖本为工作底本,以商氏增删本、嘉惠堂本、《四库》本为参校本,也是为了使《西湖游览志》各版本的内容都能体现出来,不至有遗漏。
该书对《太平御览》的文献价值作了重点探讨,在论述过程中,注意通过典型事例来说明问题,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还利用《太平御览》做了《孔子家语》的校勘与辑佚工作,而且颇多收获。该书将《太平御览》置于类书发展史中加以考察,并用专章论述了《太平御览》的承前与启后问题。论文还注意将《太平御览》同其他类书与总集加以比较,从而鲜明地论述了《太平御览》在类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本书是宋史专家、文献学者王瑞来先生所写关于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之作。本书分综论、方法、辅助知识和案例四部分,凡收文八十篇,以类相从。综论部分主要讲校勘底本的选择及校勘四法及其反思;方法部分主要讲校勘原则、校勘范围、出校等问题。辅助知识篇主要讲典章制度、历史地理、年代、语言文字与校勘的关系。案例部分主要讲古籍中具体问题的校勘问题。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明田汝成撰。《西湖游览志》及《志余》历来为当地官僚士绅所重视,成书之后,经历了多次增删翻刻。此次点校,以嘉靖本为工作底本,以商氏增删本、嘉惠堂本、《四库》本为参校本,也是为了使《西湖游览志》各版本的内容都能体现出来,不至有遗漏。
廼贤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元代后期,时逢社会动荡,再加其早年“泊然无意于仕进”①,虽“家故有阀阅热劳,可藉以取富贵,而弃不就,腥然一寒生”其生平资料所存不多。但作为元代的葛逻禄作家,乃贤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历代学者也不断钩沉梳理,使其身世、创作逐渐清晰明朗。
廼贤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在元代后期,时逢社会动荡,再加其早年“泊然无意于仕进”①,虽“家故有阀阅热劳,可藉以取富贵,而弃不就,腥然一寒生”其生平资料所存不多。但作为元代的葛逻禄作家,乃贤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历代学者也不断钩沉梳理,使其身世、创作逐渐清晰明朗。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绍昇着,以列传体裁记载东汉至清康熙年间在家奉佛的男性居士312人事迹,记事详备,不囿於宗派,广泛征引内外典二百余种,被公认为研究中国居士佛教、士大夫佛教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居士传校注》此次整理以乾隆四十年长洲彭氏初刻本为底本,以光绪本、赵嗣沧点校本为参校本,对《居士传》全文进行校注,并附“参考书目”、“人名索引”,为阅读恩书提供了极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