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一书为纪昀晚年所作,写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之间。全书共二十四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阅微草堂笔记》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恰如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
周邦彦以不羁之才,寄情于词,浑厚雅正,缠绵蕴丽,采苏、秦之长,开姜、史之始。下字运气,皆有法度,是两宋词坛的词家大宗。 《清真集》是宋周邦彦的词集。《清真集校注》是周邦彦“清真词”的编年、校订、注释、评论、考订的集大成之作,对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均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清真集》是宋周邦彦的词集。《清真集校注》是周邦彦“清真词”的编年、校订、注释、评论、考订的集大成之作,对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均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十八卷、各八十一篇。《黄帝内经》之名*早见于《汉书 艺文志 方技略》。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写成,作者似乎就是黄帝和岐伯等人。但正如《淮南子 修务训》所云: 世俗 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人说。 所以黄帝、岐伯等显系托名。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内经》非一人所作而是集体、多人长期努力的结晶。它也不是初创之作,而是经过编纂的作品。成编时间大约从春秋战国至两汉之间。
《诗品》是我国文学史上部专门论诗的理论著作,号称"百代诗话之祖",以其"思深而意远"、"深从六艺溯流别"的特色,受到同时代以及后世文人的赞赏与肯定,对我国文学理论特别是诗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明代毛宪著作整理本。毛宪,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式之,号古庵。正德六年进士,历任刑科、兵科、礼科给事中。后以讲学为事。本书对毛宪著作采用标点、校勘和注释的方式进行整理,包括《谏垣奏草》四卷、《古庵文集》十卷、《毗陵正学编》一卷等,后附录相关传记、序跋等。其中《谏垣奏草》主要以明刻《毛古庵谏草》四卷为底本,《古庵文集》主要以明嘉靖四十一年毛訢刻《古庵毛先生文集》十卷为底本,并用毘陵文献征存社《武进毛古庵先生全集》对全书进行参校。全书条理较清晰,注释详细,整理较规范。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毛宪其人及其著作,以及常州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章学诚著作《文史通义》是清乾嘉时代一部开风气的巨著。作者想挽救当时的学风。他在《上辛楣宫詹钱大昕》的信里说:“世俗风尚,必有所偏,达人显贵之所主持,聪明才俊之所奔赴,其中流弊必不在小。载笔之士不思救挽,无为贵著述矣。苟欲有所救挽,则必逆于时越。”他看到当时学风的流弊,想加以挽救。叶瑛校注本,不仅校出其漏脱和错字,并作了详细扎实的注释,纠正了原著中的疏漏处。还从原著者章学诚的全集中征引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材料。本书为收入《中华国学文库》本的简体字本。
晚清文学家刘熙载所撰文艺理论名著。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6个部分,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本书论文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简驭繁,“举少以概乎多”,使人明其指要,触类旁通。既注重文学本身的特点、艺术规律,同时又强调作品与人品、文学与现实的联系。此次我们编辑出版的《艺概》,以同治十二年刻本为底本,参考其他新出版本,详加校订,出版宣纸线装本,希望能为读者阅读经典提供精致、优质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