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图》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顺治二年(1645)刻本影印,此本目录作六十九图,实有六十四图,其中《离骚》一图,《九歌》九图,《天问》五十四图,《远游》五图,每图后面各载原文,并加注解。
路广正教授从事训诂学及古汉语修辞学教学多年,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训诂学研究方面文章50多篇,成果显著。本书即为路教授数十年训诂学研究成果之结集,主要收录了其关于训诂和修辞这两方面的文章,比如《卷子本〈玉篇〉残卷研究》是路广正教授对《玉篇》的深入研究;《说文撰要》是为印证《玉篇》对《说文解字》的继承与发展这一观点。《文言修辞与训诂》《古代汉语修辞简述》《试谈先秦修辞理论的两个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修辞学的特点》等篇是关于文言修辞的文章,见解独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书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长达3000余年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最初没有书名,世人称之 太史公书 、 太史公传 ,省称 太史公 。 史记 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 史记 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 太史公书 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 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 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 史学双璧 。鲁迅称它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广雅疏证》可以说是清人研究古代训詁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解释了许多古書的文义,同时还可使人从中获得不少有关训诂的知识。
本书为“齐鲁先贤家谱整理研究”丛书之一,在广泛搜集底本的基础上,精心校勘、标点、注释以刘统勋、刘墉为代表的东武刘氏家族家谱,于家谱后附有相关的人物传记、著作提要、作品节选及相关论著、索引等,对于厘清刘氏家族谱系、研究刘氏家族人物及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等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 是中国古代zzhu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据说是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所撰,也是世界公认的现存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本书揭示了战争的若干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在世界军事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译成英、法、德、日等多国语言,广为传布。全书共13篇。本书附录部分是 武经七书 其余6部,分别是:《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三十六计》 又称 三十六策 ,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其名始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之际,编撰者不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虽源于战争,但政界、商界亦可化而用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