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纲目》是大儒朱熹携弟子赵师渊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权威史书,更正《资治通鉴》的谬误,补充其缺漏,删繁就简,将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内容,缩编成五十九卷的精华,讲述了自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华夏历史。在体例上,开创全新史书纲目体,纲举目张, 纲 利于快速浏览, 目 可以对同一历史事件深挖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在史实的基础上,编撰者更将史学大家欧阳修、胡安国、范仲淹、杨时等的点评对具体史实的点评随文附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此次简体横排本,又增加了原书中未收的清圣祖康熙诸多御批点评。明宪宗朱见深在《纲目》成化内府刊刻本序言中写道: 是书诚足以继先圣之《春秋》,为后人之轨范。 在我国古代社会里,几乎人人都要学习历史,阅读历史,而《通鉴纲目》
《苏东坡全集》是苏东坡诗、词、文及学术著作等所有作品的汇编,包括正编十一种:1.《苏轼诗集》;2.《苏轼词集》;3.《苏轼文集》;4.《苏氏易传》;5.《东坡书传》;6.《论语说》;7.《东坡志林》;8.《仇池笔记》;9.《东坡手泽》;10.《艾子杂说》;11.《苏沈良方》。附编七种:1.《历代地理指掌图》;2.《物类相感志》;3.《调谑编》;4.《格物初谈》;5.《杂纂二续》;6.《渔樵闲话录》; 7.《问答录》。本书是在四川大学著名学者曾枣庄、舒大刚主编,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人员负责点校的《三苏全书》(语文出版社2001年)的基础上修订汇编而成,出版后将成为市面上收录苏东坡作品最为全面丰富的苏东坡全集。
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三袁”中声名最为卓著。其人性情洒脱,钟情山水,同时又精明强干,为官清廉公正,颇有政声。他主张诗要从“自己胸臆流出”,要有性灵、趣味、新奇,提倡向民歌学习,其诗本色尖新,浅近俚俗,在明代诗歌专事模拟的风气下,令人耳目一新。《袁宏道集笺校》原为我社“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之一种,初版于1981年,此次重版,分平、精装印出,内容版式也根据套书统一重新编排,较老版更为美观悦目。
《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共收录先秦至六朝有代表性的诗文七百多篇。唐代李善的《文选注》是和《文选》一书不可分割的集大成的著作,不仅有助于理解词义典故,并且为文字训诂和校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此书以清嘉庆胡克家复刻南宋淳熙尤袤刊本最为通行。现据以校点整理。此为全新升级版本,特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各校勘条目编号,于正文相应位置植入校码。书后附篇名、著者索引,极便读者使用。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5811、1213号写本进行释校。这两个写本都是唐代写本,都是首尾残缺,难以确定卷题。根据写本内容,可推测出与窥基《法华玄赞》相关。尤其是BD5811号与《法华玄赞》的撰写格式很相近,是对《法华玄赞》的抄写与再解释。两件写本都不见于传世典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次校释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由于是首次释录,并无传世文献可作参考,校勘主要是对文中引用的传世佛教文献进行他校,或者理校。录文综述部分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两个写本的书法特征。
本书主要是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4710写本进行释录、校勘,首尾全,存1008行(不含空行),前有藏家题跋。本件敦煌遗书为卷轴装,现存国家图书馆,长1755.8厘米,唐代写本。薄皮纸所抄。尾全,有尾题,通卷章草。敦煌遗书中章草写本为数不多,本件卷帙巨大,且可以作为唐代章草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本书录文以原卷校正后的文字为准,并对原卷仍存的错讹衍脱等情况加以校勘,以《大正藏》所录《法华玄赞》为校本。综述部分则介绍了写卷内容的作者、结构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BD14710写本的书法特征。
《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道德经》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道德经问道心得》作者酷爱生命哲学,尤其对《道德经》有着独到的心解,把《道德经》视为人类生命路线的导航,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柢。《道德经问道心得》收录了《道德经》的原著实录,作者通过对原文进行逐一解读、说文释义,每一章都有大量历史案例作为对原文思想的注解,做到了既有学术性,又有普及性,还逐章对相应的经典思想进行了活学活用。阅读《道德经问道心得》,能更深刻地认识《道德经》中所蕴涵的思想,《道德经问道心得》更是现代人修身处事宝典。
祁彪佳的著述有《远山堂剧品》、《远山堂曲品》、《玉节记》、《鱼儿佛》、《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文稿》、《寓山注》、《越中园亭记》、《宜焚全稿》、《督抚疏稿》、《救荒全书》,以及十多种尺牍、十五卷日记,等等。祁彪佳被关注最多的还是其为国殉节的民族气节,其次则是戏剧、戏曲理论,再次才是其《寓山注》以及相关诗歌、小品文的文学价值与园林营造的文献价值。关注较少的则是《救荒全书》与日记之中的荒政理论与实践,以及其揭帖、判牍等司法文献。事实上,祁彪佳可以说是晚明清流派士大夫的典型,其后人历经二百多年藏而勿失,保存下了
《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完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相传为曾子所作。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全篇以"中庸"作为超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
《幼儿大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的一种,采用简体、横排、特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幼儿大字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经问世,人们对它的评论和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称之为 红学 。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悲剧作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旧时王朝时期大家族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众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长篇小说的先河,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由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书。全书深刻揭示了政府腐败、黑暗的严酷现实。书中刻画了一批以宋江、吴用、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
本书是作者博士阶段的学位论文,曾获得上海市博士论文的称号。年谱以清代著名文人袁枚一生的经历、交游及创作活动为主要内容,广征史料,细致考订,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袁枚乃至整个清中叶文坛的基本面貌。《袁枚年谱新编》试图剔除袁枚晚年在盛名之下以修订早年著述、重述早年经历等方式对其生平所作的粉饰,作者不仅首次采用诸旧谱未曾利用的袁枚早年单刻别集《双柳轩诗文集》,也注重捕捉其晚年数次修订《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著述时所作的微妙文字改动。这一追索谱主著述尽可能早的文本并将其作为年谱编纂基础文献的方式,也为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了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