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遵循经文本身的结构,按照“题解”“原文”“简注”“今译”“评析”的次序,对《解深密经》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题解”部分,位于经文每一品的开头,对该品的大义给予提纲挈领的说明,并适时地与本经乃至整个唯识思想进行关联。“简注”部分,择取经文中的关键名相,予以简明扼要的注释。“今译”部分,以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并适当增补字句,使文意更加明晰,尤其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评析”部分,是全书的核心:作者以《解深密经》为中心,贯通《楞伽经》《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主要唯识经论,对唯识思想以及修学法门给予完整深入的阐释。
酉阳杂俎》是一部别具风格的唐人笔记。共分前后两集,前集二十卷,续集十卷,撰者是唐人段成式。关于《酉阳杂俎》的书名,《酉阳杂俎》所记内容,包括仙佛、鬼怪、人事、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作者将这些内容分类编排,一部分属志怪传奇,还有一部分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本书 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 。书中所记,或采缉旧闻,或作者亲自撰写,其中不少篇目隐僻诡异,如记道术的《壶史》,抄佛书的《贝编》等等。在志怪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逸闻趣事和民间风情。
八闽文库 要籍选刊之一,包含陈第《毛诗古音考》《屈宋古音义》两种古籍。 《毛诗古音考》一书,列举了大量的《诗经》用韵材料,并佐以《易经》等先秦古籍用韵资料,证明古音本与今音不同,破除了古人所谓的 叶音 说,提出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的著名论点。《屈宋古音义》则主要以楚辞的用韵资料为主,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观点。他的理论对清代的古音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此次整理,两书均以明万历《一斋集》刻本影印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辨斋本(简称明辨本)为参校本。同时书前附有整理前言,书后有序跋、年表等附录。
《龚自珍全集》收集了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各种文体的作品,包括政治和学术论文、碑传和纪事、书序和题录,金石题跋表、启、笺、佛学论著、韵文、语录,编年诗,已亥杂诗和词赋等。能给欲了解龚自珍的读者带来方便。
本书涉及的材料,是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留下的龟甲和胛骨。按照甲骨文字内容,分为“世系类”“军事政治类”“天文类”“环境与自然经济”“动物类”等部分,不仅对甲骨文字形有解释说明,对我国上古历史政治军事各方面的内容也有所涉及。
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历史记录具深远影响,同时也拥有传奇人生的高僧。 作者想通过这部传记来反映中古时期佛教东传历历史记录精彩、激荡的历史场景。 这部书稿的特点:一是再现鸠摩罗什传奇人生,再现他的苦难、
《杨没累集》汇集了杨没累存世论著,分七卷:诗歌、小说、戏剧、爱情书简、杂文、乐律漫谈、研究资料。并附录了书信中涉及且不易见到的小说《坟墓》《海角哀鸿》等。“研究资料”收录了与杨没累生平相关的朱谦之、丁玲回忆录,以及长沙《大公报》周南女中学潮报道等文章,保留了民初文坛的的大量史料。
《永安月刊》创刊于1939年3月,终刊于1949年5月。十年时间长河,主编一以贯之,这在当年上海滩上的各类“海派”杂志中,是*的。《永安月刊笔记萃编》一书 萃辑《永安月刊》所载笔记十九种,以笔记首刊时间为序编次,整理时对文字和标点均按现代汉语规范处理。
本书包括以下内容: 《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黄裳校注,继承发展了我国古代文艺批评中本体批评的模式。本书继承了上述本体批评的传统,把批评视角主要指向作品本体,品评优劣,划分等级,特别是吸收了吕天成《曲品》的研究成果,加以补充、扩展,成为一种 为深入的批评模式。 《玉簪记》是明代戏曲作家高濂创作的传奇剧本,黄裳校注。该剧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冲破封建礼教和道法清规的约束而相恋结合的故事。金兀术南侵,少女陈娇莲在逃难中与母失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府尹张于湖赴任经过,曾向妙常挑逗,但为所拒。女贞观主潘法成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亦来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一番曲折后,终于私自结合。事为观主觉察,乃逼必正赴试。登程之日,妙常追至江边,雇船赶上,哭诉别情。后潘
2012年9月5日,黄裳收笔,榆下寂寞,来燕榭不再有新作问世。从早期作品, 新闻通讯集《关于美国兵》,到陆续而出的《锦帆集》《榆下说书》《新北京》;从戏剧杂论《旧戏新谈》到藏书故事《珠还记幸》……93载岁月悠悠,黄裳大半光阴在书中——写书,读书,藏书,品书,评书。 手不释卷,笔耕不辍。文集收录了作者一生的随笔、杂文、序跋、书话结集,“多论辩文字”,作者和柯灵、葛剑雄、止庵等有不少引人围观的笔战,小起波澜,也均被收录在内。
《王振声诗文书信集》包括《心清室文存》《撰联类抄》《趋庭退记》《心清室诗存》《王振声书信底稿》五部分。王振声半生浮沉宦海,转仕多地,曾与曾国藩、李鸿章、端方、盛宣怀过从甚密,其诗文真实反映了同光时期的时局和国计民生及官场生态,保存了大量鲜活的*手史料。
《画话》是我国古代一部绘画史料辑录的巨著,所辑绘画资料来源广泛,包括散见于正史、野史、文集、笔记及其他各种著述中的画论史料。《画话》共八卷,作者广搜博采,将史料中关于绘画及画家文献汇为一编,具有一种创例,价值很高。此稿本穷翁楚封毕生之力,对于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读者完整了解翁氏其人及其作。附录部分对研究清代常熟的绘画极有帮助,其中所记亲见亲闻的画与事,是生动的一手资料。
本书是清代文人吴庆坻的友朋书札整理。吴庆坻(1848—1924)字子修,又字敬疆,号补松老人。钱塘(今杭州)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历 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政务处总办,资政院硕学通儒议员。参与《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的攒修。
《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编选自l42种中国古籍,内容十分丰富。其内容包括,中国人记述的各个历史时期中泰使节往来、经贸和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历代中国人对泰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宗教文化的认识。除正文外,编者还对史料作了必要的注释和考证,又附上主要地名索引和参考书目。全书内容丰富,既有历代私家记述,也有官方文书和档案。相关记述,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参与的人物的记载较为清楚,且有连续性,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中国古籍中有关泰国资料汇编》为《东方文化集成》之一。
《有泰日记(套装全2册)/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五辑)》为晚清驻藏大臣有泰的日记,该日记从有泰在江苏常州地区任职开始,至其担任驻藏大臣期间,直至返回京城,此日记此前仅有驻藏部分整理出版,在藏学研究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此次为该日记首次全面整理出版,可以全面展示晚清大臣面对地方事务和国际事务中的态度和实施策略,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为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 古老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重要的源头活水。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常新的学问,易学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周秦诸子易学、两汉象数易学、魏晋玄学易学、宋代理学易学、明代心学易学、清代朴学易学及近代科学易学等,都各有千秋。不同的易学家和易学派别从各个角度对《 》和易学进行诠释和弘扬,形成了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易学文化。顺应新时代发展,本书力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整合多学科、多方面以及海内外的资源和力量,多角度、 地开展易学文化研究,坚持正确的治《易》理念和宗旨:繁荣学术,古为今用,会通中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发展。
本书是尺牍经典的一个品种。《小仓山房尺牍》是袁枚的尺牍集,也是尺牍文学史上的名作,被称为清代三大尺牍之一,可读性强,反映了袁枚的思想情感、人际交往和性情抱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出版价
《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研究(繁体版)》通过对宋刻经书注疏传本的全面考察,结合文献记载与书目著录,力图厘清今存宋刻经书版本的类型、源流,各版本刊刻时地、体例演变,从而呈现出宋代经书注疏刊刻的全貌,揭示经书文本在宋代由经注本、单疏本向经注附释文本、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本、注疏合刻本演变的历程。通过各版本之间以及各版本与今通行本之间的文本比勘,揭示宋刻经书注疏各类型、各版本的体例特点与文字差异,考察各版本间的相互关系,并发掘其文献校勘价值,为经书注疏新的校勘整理工作提供版本依据
《毛诗原解 毛诗序说》,明郝敬撰,向辉点校。其中《毛诗原解》三十六卷,《毛诗序说》八卷。郝敬(1558-1639),字仲舆,号楚望,湖北京山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曾任户部给事中、汉阴县知县。黄宗羲称“
本书共分十七卷, 收录了孔子语录, 包括: 孝本、五性、六艺、主德、臣术、交道、论政、博物、事谱、杂事、遗识、寓言。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食客三千人所著。以道家法天地为总纲,融合众家所长、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理论体系,肯定并尊崇揆天道、察地道、览人情的顺天应人思想,同时又更加主张去主动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积极有为地进行社会活动。 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三个部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约二十万字。十二纪主要论述天时,八览主要论述人事,六论则主要阐释地理。知识范围涉及易学、阴阳、五行、干支、养生、军事学、政治学、音律、星象、农业生产、气象、自然、历史、地理、工艺、机械等多个方面。 如今,它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光阴,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