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翔实,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的典籍。作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考古资料,充分汲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对全书作了深入浅出、博洽简明的注释。本书修订本,对初版本作了全面细微的校订、修改,补充了新材料。
三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特色的历史时期,即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的历史大致经过了九十年,也就是说从公元190年军阀混战始至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止。但也有不少史学家以曹丕称帝的公元220年算起。如果仔细考察三国的历史,还是以公元190年算起更为科学,因为在魏、蜀、吴三国形成之前,确有一段形成过程。 三国是东汉王朝的继续。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土地兼并异常激烈,宦官、外戚两个集团的交相干政和互相倾轧,更加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和朝廷腐败,再加上对羌族的连年用兵和自然灾害的不断袭击,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激起了公元184年的黄巾军起义。起义军在张角、张宝、张梁等人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其规模声势严重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统治。汉灵帝为之恐慌,先后派兵围剿黄巾军,首先以何
《诗经》作为我国一部诗歌总集,历代注家很多,但大都以儒家经典来研究它。本书作者从恢复其本来面目出发,把《诗经》作为文学艺术作品加以赏析,在各篇的 题解 中写有艺术分析,在各章的注释之后都加有 韵读 一项,以帮助读者正确读音。对于《诗经》研究,既成一家言,又集历代诸家之大成,是一部非常扎实的《诗经》新注本。 本次出版,系据我局上世纪九十年代铅排二册本重新校订,对原书错误进行了全面修正,并对原版式做了调整,字大行疏,提升了阅读体验。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共二十七卷,1196则,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和《滦阳续录》5种。整部作品恬淡古雅,质朴简洁,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皆着墨不多,不过粗陈梗概,点到为止,但极有章法,颇见情致,其弟子盛时彦对此也有概括: 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 鲁迅所言, 立法甚严,举其体要,则在尚质黜,追踪晋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阅微草堂笔记(套装共3册)》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约请专业作者注释翻译。
《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z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翔实,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的典籍。杨伯峻先生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考古资料,充分汲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对全书作了深入浅出、博洽简明的注释。该书出版数十年来,一直以繁体竖排本行世,广受好评,被誉为上佳的注本。此次推出的是该书的简体横排本。
《五灯会元》共20卷,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系增删 五灯 而合成。 五灯 系指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近二百年间分别成书的五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全书依禅宗五家七宗之派别分卷叙述,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青原下十六世及南岳下十七世等诸付法禅师共两千余人之列传,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由苏渊雷教授整理,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日本续藏本为参校本进行分段标点,增补总目。
《北齐书》五十卷,包括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是唐朝李百药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公元五三四年北魏东西分裂到五七七年北周灭齐为止四十四年间的东魏、北齐王朝兴亡史。 本书是中华书局一九七二年版点校本《北齐书》的修订升级。修订工作在原点校本基础上进行,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为底本重新进行校勘,通校残宋本、三朝本、南监本、武英殿本,参校北监本、汲古阁本、金陵书局本,并参考《御览》《册府》《北史》《通鉴》《通志》等书。修订时重新复核原点校本校勘成果,充分吸纳原点校本成绩,按照体例要求增订改补校勘记,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
《云笈七签》是宋代著名学者张君房领衔主编的一部著名道书,凡一百二十二卷,共分三洞四辅,集中摘录了《大宋天宫宝藏》菁华,引书达两千余种,世有小《道藏》之称,不仅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献,也是历史、文学等传统学科不可或缺的资料。 李永晟点校的《云笈七签(共5册)》以《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了清真馆本、《道藏辑要》本等,尤其注意道经的互校、改正、标校异文数千条,是迄今为止*个全面、深入的整理本。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 桐城派 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 桐城派 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 桐城派 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 最古雅有法 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 *要之书 。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 *善之本 ,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巳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
《战国策》是一部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言行的国别体史书,共33卷,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多为记言体,其中或与史实符合,或纯为游士练习模拟之作。全书以国别分篇,都是互相独立的单篇,每一篇章中又大致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书写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战国策》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篇简的零乱缺失,传抄传刻中的讹误等较为严重。何建章教授对《战国策》研究多年,最终以他深厚的训诂学修养及渊博的历史学功底写成《战国策注释》。何教授利用历史上多种刻本以及多种史籍,为《战国策》作了文字上的疏通勘误,并且广征博引,对内容做出详尽的注释。整理中以各章首句为该章拟定标题,
《十六国春秋》一百卷,北魏崔鸿撰,记录了从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之前,一百五十余年间十六国政权的兴衰更迭。由于其后十六国相关史料相继散佚,此书遂逐渐成为V一完整记载十六国史的史书,是唐修《晋书》中《载记》部分*重要的史源。本书在两宋之际亡佚,清代学者汤球辑成《十六国春秋辑补》百卷。是清代史部典籍辑佚的代表作,也是关于魏晋南北朝*重要的基本史料之一。 《十六国春秋辑补》100卷,包括《前赵录》10卷、《后赵录》12卷、《前燕录》8卷、《前秦录》11卷、《后燕录》7卷、《后秦录》9卷、《南燕录》6卷、《夏录》3卷、《前凉录》9卷、《蜀录》5卷、《后凉录》4卷、《西秦录》4卷、《南凉录》3卷、《西凉录》3卷、《北凉录》3卷、《北燕录》3卷。附《年表》一卷。 此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一年广雅书局刊本为底本,以校核史源为工
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选目去取兼顾到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使读者可略窥全豹,同时以能突出苏轼的创作个性为旨归。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问采他本。诗、词、文三部分,各按时序排列,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俾使读者有一清晰的背景印象。注释力求简洁,但都注出苏轼的出处行藏和所用典故出处,也尽量吸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凡重要见解均有注明。对于难句略加串讲,难字亦标出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
《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南宋洪迈历时四十年、萃一生精力所撰。是书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唐宋掌故、人物评价、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叙述、确切的考辨、精当的议论,尤其是考证了唐宋两代的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容斋随笔》是宋代学术笔记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历史文献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予以高度评价: 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焉。 《容斋随笔》与《困学纪闻》《梦溪笔谈》等齐名,却独少笺释、考证之作。《容斋随笔笺证》一书对《容斋随笔》作了全面的笺注、考释、辨订、辑证,对洪迈所记之材料来源,辨订是非,辑录其所未备;对书中涉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记载了从光武帝刘秀起兵推翻王莽新朝起,至汉献帝让位,曹魏代汉止,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发展历史,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叙事生动,简明周详,是一部杰出的私修断代正史。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 桐城派 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 桐城派 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 桐城派 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 古雅有法 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 本书以李承渊求要堂本为底本,此本已经过李承渊和萧穆、吴汝纶等晚清学者以康本和吴本对照校勘,文字上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姚鼐的全部评语和圈点,呈现了《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便于读者了解桐城义法。
《明通鉴》是清代夏燮编著的一部明朝编年史。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分为《前编》《正编》《附编》三部分,记录明朝立国前后312年的历史。除正编九十卷外,将明太祖建号前史事编为《前编》四卷,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起兵濠州开始;《附编》六卷则记南明事,起自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直到康熙三年(1664)清兵攻下台湾为止。 《明通鉴》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一脉相随,同是古代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序列。该书在继承通鉴传统外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系列著作中相当有价值的一部史籍。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通鉴》,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北官书局重校刊行本校勘和标点,1959年初版,已经通行60余年。现将《明通鉴》转
《陶渊明集笺注》收录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 析义 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诔传序跋、历代和陶诗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诗文句索引等,以便读者查考。
颠覆儒家 六经 圣典官学地位的史学奇书 《文史通义》是清代浙东学派史家章学诚的代表作。该书理论内涵涉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理论、史学批评方法论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显著的特点是阐明史学家法和为史之意,辨析各种史书体裁义例,抨击治学各分畛域的积弊,宣扬史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同时章学诚还把校雠学也纳入史学的大范畴。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章学诚提出了 志属信史 、 三书 、 四体 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其史学的某些理论是带有全面总结性的成果,达到了传统史学理论发展的*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北宋道原撰,记录自过去七佛至法眼文益禅师历代禅宗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的传灯法系,尤详于南岳怀让(八卷)、青原行思(十三卷)两个系统,是研究禅宗形成、发展及流传不可或缺的史料。体制上,《景德传灯录》融合谱录体与记言体为一统,以谱录为经,以记言为纬,严整而灵动。 此次点校以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所收元延佑本(简称大正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三编所收 宋代三合本 (简称四部本)为主校本,以中华大藏经第七十四卷所收赵城金藏本(简称赵城本)为参校本。
《本草纲目》为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对本草学进行全面整理总结之作,分为16部、60类,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一万多个,书中还绘制了一千余幅精美的插图。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此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东方药物学巨典 。 《本草纲目》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它所开创的基于自然属性特征而非效用特征的药物分类方法,兼顾名物训诂、药学描述和临床附方的撰述方式,四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中医药从业者。同时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因此《本草纲目》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是孙机先生的代表之作,本次修订,孙机先生除更正原作不确及讹误之处外,又亲手重新绘制了百余幅图片,让本书内容更加严谨,图片更加丰富,形成了*终定本,故名 修定本 。本书结合出土文物,详细介绍了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内容涉及耕作、渔猎、窑业、冶铸、纺织、钱币、车船、武备、建筑、家具、服饰、文具、医药、饮食器、灯、熏炉、玉器、金银器、乐器、杂技、娱乐、少数民族文物等。书中附有上千幅汉代文物图样。孙机先生在解说这些物质遗存时,大量引用相关的史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每件物品的产生、发展及其沿革都作了系统、简明的阐述,时有独到精辟之见,本书是了解汉代物质文化生活的之作。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为此我们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编辑出版新编诸子集成,至今已出满四十种。 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还有不少读者
本书是包括会校、会注、会评、会笺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本,书中集合了诸家的整理研究成果,又附有编撰者的新笺,资料丰富,切实有用。编著者对李诗详加考订,进行编年;对未编年的诗,则以题材、内容分类的方式编次。每首诗后皆有前人笺评,后附整理者按语,包含对作诗年代、背景的考证,阐述诗歌旨意,及对代表性作品的艺术分析等。全书共收李商隐诗歌作品六百余首,分为编年诗(380首)、未编年诗(210首)、附编诗(25首),书末附李商隐传记资料、各本序跋凡例、史志书目著录、年表等。
《淮南子》共有21卷,其内容以阐述道家学说为主,是研究黄老思想的宝贵资料。刘文典先生所撰的《淮南鸿烈集解》,全面而系统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淮南子》各篇疑难字词、典章名物、思想奥义等加以阐发注释,大大方便了读者研究利用《淮南子》一书。该书整理本,除了整理点校《集解》原文外,还附录有《淮南子校补》、《淮南子逸文》、《淮南天文补训》,以飨读者。此次推出的精装本,是对《新编诸子集成》平装本的升级改型,版式清朗,读之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