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传统诗艺认知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诗学中具有不可移易的经典地位和核心价值。其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每品各用十二个四字句的韵语,通过意象及意象组合,以感性化的意象流动,形成极具感兴功能的诗意境界,让读者在意境的感悟中,体悟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和审美特质,并从中领会相应的创作技巧,形成一种以境悟理的风格研究。 明袁枚《续诗品》,仿《二十四诗品》的形式,以诗论诗,补《二十四诗品》所未及的主体修养、审美取尚、创作态度、写作过程、传达手法、流派短长、门户流弊以及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学
《洗冤集录》原作者为南宋提刑官宋慈。全书内容自 条令 起,至 验状说 终,共五卷、五十三条,主要包括:宋朝关于检验的条令、验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法医现场学、尸体现象、生前伤与死后伤区别、机械性窒息、机械性损伤、碎尸检验、交通损伤、狱中死亡、火烧死和汤泼死、中毒死、病死、针灸致死、尸体发掘、救死方以及法医妇产科学、法医昆虫学等。可以说,《洗冤集录》涉及了现代法医学的大部分领域,不仅记载了案例和检验方法,而且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相关检验原理和经验,是一部早期的、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溪山琴况 琴声十六法》由明清时期古琴美学著作中*为著名的两部 《溪山琴况》和《琴声十六法》组合而成。《溪山琴况》将古琴的审美特性划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但并未停留在对古琴音乐审美理论的阐述上,同时也提出了对古琴弹奏技术的要求,可谓 道技并重 。 《琴声十六法》提出了古琴的十六个审美范畴,即: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范畴下详细解说它的内涵与外延。从琴学史角度而言,《琴声十六法》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溪山琴况》的必要补充,是探究《溪山琴况》早期面貌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代学琴者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附录收入《万峰阁指法閟笺》与《左右手二十图说》,从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时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也是*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
孟子名轲,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孔孟 。后世追封孟子为 亚圣公 ,尊称为 亚圣 。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孟子》一书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定,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直接、*可靠的资料。
《剪灯新话》四卷,古体小说集,凡二十馀篇,明瞿佑撰,开启了后世 剪灯 小说系列,并被各种小说选本收录,影响甚巨。作为明代第一部遭到朝廷禁毁的小说集,《剪灯新话》在国内流传比较少,但流播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区,对亚洲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传播目前一个罕见的个案。《剪灯新话》版本颇为复杂:现存国家图书馆所藏章甫言刊本、日本所藏黄正位刊本为早期刻本;朝鲜所藏《句解》本(底本为瞿佑晚年重校本);董康排印诵芬室刊本。今通行本为周楞伽校注本,主要依据诵芬室本,接近晚年定本,但早期刻本目前尚无整理本。今以章甫言刊本为底本,并将晚年定本异文悉数列出,必要时与唐传奇 源文 比照,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目前能体现创作轨迹的重要文本。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在内部结构上题解、原文、注释、译文各部分自然结合,版式疏朗清新,美观大方。装帧设计采用布纹面精装,明快典雅,适合各阶层富有精神品位之人士捧读收藏。
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书》本齐物以言 道化 ,本虚无以言 术化 ,本无为以言 德化 ,本道德以言 仁化 ,本税多民饥以言 食化 ,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 俭化 。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 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 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 《化书》以 化 为名,以万物变化之道
南宋张敦颐撰《六朝事迹编类》十四卷,分门别类,详细记载了六朝三百余年史事及建康周围山川、城阙、楼台、宅舍、寺观、坟陵等兴废始末。张敦颐广泛吸收了前人典籍八十余种,结合当时所存碑刻考订是非。《六朝事迹编类》上承《建康实录》,下启《景定建康志》,征引自六朝至宋代约二十余家佚诗近百首,保存了六朝史和南京地方史的丰富资料,文献价值颇高。
《洛阳伽蓝记》为北魏时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虽然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可是实际上所着重记述的是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传闻的故事等等。因此这部书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北魏洛阳都城的建制、佛寺的建筑和历史的古迹,同时使我们知道了许多的历史事实。作者杨炫之不但熟悉当时的掌故,而且长於著述,敍事简括,文笔隽秀,足与郦道元水经注娩美。周祖谟先生的《洛阳伽蓝记校释》,除校勘和分析正文与子注的工作之外,又做了必要的注释,这样读起来就非常方便,成为现在较为通行的整理本。
本书收入王夫之的四部著作。 思问录 分内篇、外篇各一卷。内篇以讨论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许多科学的问题。 俟解 特别注重在个人的修养方面。 黄书 和 噩梦 是他关于政治问题的著作,书中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实际政治情况和作者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见解。
.
本书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为底本进行注释。由与其他版本以及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有重要出入之处,则在有关的注释中加以注明,供读者参考。 \n\n本书注释办法:每篇篇题之下,均有简明内容内容提要;根据原文意思分段标点;难懂的字、词、句分别加以注释,并尽可能注明根据;每段均有译文,称为 大意 ;每篇之后有 简评 ,对各篇内容有重点进进行简要评述。原文一般采用简化汉字,个别容易产生歧义的字,仍保留繁体。\n对《孙子兵法》中历来有不同理解的某些重要词句,采取几说并存的办法,但 大意 中则主要根据编者的理解作了语释。\n为了有助于读者理解《孙子兵法》的军事理想,在注释中选用了若干有关的中国古代战例。
《申鉴注校补》,东汉荀悦撰,明代黄省曾注,今人孙启治校补。《申鉴》凡五篇,曰《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政体》《时事》论制治大要及时所当行之务,《俗嫌》评禨祥谶纬之说,《杂言》上下皆泛论义理,颇似扬雄《法言》。此次整理,是在明人黄省曾注释的基础上,对《申鉴》进一步注解,以《四部丛刊》影印文始堂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汉魏丛书》本、《增订汉魏丛书》本、《龙谿精舍丛书》本为校本。校注简约精当,足资研读之用。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及其下流,剐将视臣弑君、子弑父者,亦舆戮囚禁、杀豢均也。何也,遒固无择,生均则杀均也。则将视逐教无过之子、炮烙无辜之民,亦舆薤草、伐木均也。何也。道本燕功,恩不任恩,怨不任怨也。是孔子之钓弋,罪等於商臣宋万;而帝王之彰善痒恶,会不如立观其死之牧人矣。
孔子自称 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古代以孝治天下,汉代起就对《孝经》极其重视,唐明皇李隆基还亲自注释,宋代时列入 十三经 ,为古代中国极重要的经典之一。 孔子是万世师表,郑玄是东汉经学大师,但《孝经》是否为孔子所著,郑玄有没有对《孝经》作过注释,历代都存有争议,皮锡瑞的态度是肯定的。他在严可均辑佚《孝经》郑注的基础上,补辑考校,征引群籍及郑玄他经之注,对郑注疏通发明,在还原郑注文本的同时,也抉发了郑注精义和古制古义,同时对《孝经》作了翔实的注释。并且爬梳汉以前征引《孝经》的文献,附于每条注疏之后,以证明《孝经》并非汉儒伪作。本书详于考证典章制度,举凡社稷、宗庙、丧服、祭享、朝聘、巡守、郊祀、明堂、辟雍、五等、五服、五孝、五刑,无不原原本本,是清代注释《孝经》的代表之作。
《荀子》是赋体文学之祖,世所公认,而表章发微者乏人;且《成相篇》、《赋篇》二篇体例的认定,历代学者存有较大争议。今有席鲁思撰《荀卿赋定本校笺》二卷,深入考察《荀子》的《成相篇》、《赋篇》,对之进行系统梳理,彻底解决了争议问题,并对文本做了细密的笺注。详言之:起首略例,考定书名、篇名篇数,开列校、笺、附录之例,皆针对前人研究有疑之处而发;其后卷一则《赋篇》,卷二则《成相》,注解文字,疏说文意,厘分章句,时附同时代著作之文章,以为互证;后以辑录历代著录、评论为附录,十分周备。是书于内则深,于外则阔,征引丰富,言辞晓畅,今整理出版,以飨读者。
《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四民月令校注》以北周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引文为主要根据。校勘所用参考材料,最重要的是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其次,引用了隋末到宋初的几部大型颊书,并和清代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漠三国六朝文中全后汉文卷四十七崔塞四民月令,及近人唐鸿学辑四民月令两种辑本对过。另外,注释时,参孜了晋宗懔(?)的剂楚岁时记,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从顾野王玉篇起,到唐慧琳一切经昔义等几部字书。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华严金师子章校释》是校注,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对我国社会发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等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汗牛充栋的佛教典籍,尤其是中国高僧的佛学著作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和出版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是中国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等有关学科的尃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华严金师子章,系唐代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法藏为女皇武则天宜让华严义理的记录整理稿,是华严宗的代表作之一,是华严宗佛教哲学思想的基本纲要。作者希望这本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能对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起到参考资料的作用。
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书》本齐物以言 道化 ,本虚无以言 术化 ,本无为以言 德化 ,本道德以言 仁化 ,本税多民饥以言 食化 ,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 俭化 。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 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 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 《化书》以 化 为名,以万物变化之道而
十七岁时,袁黄被神算子孔先生算定只能考中贡士、五十三岁英年早逝、没有儿子,由此颓废度日;直到三十七岁时,他到栖霞山访云谷禅师,对坐三日毫无妄念,禅师笑他: 我待你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于是详细阐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并出示功过格教以使用方法。 当天袁黄就幡然悔悟,改号为了凡,意思是从此了却凡夫之身,开始积极行善积福,后来他不仅活到七十四岁,而且中了进士,生了儿子袁天启,儿子后来也中了进士,可谓福禄寿兼得,人生圆满无憾。 《了凡四训》就是他留给子孙的家训,由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组成,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亲身经历阐述 命由我作 之理,一问世就成为受欢迎的家训之一,风行四百多年。时至今日,其思想和智慧依然鲜活。
《宋四家词选》与《词辨》出自清代著名词论家周济之手,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世人瞩目,堪称常州词派集大成之作。前者以宋代51位著名词人分属周邦彦、辛弃疾、王沂孙、吴文英四家之下,各选经典篇目,加以评点;后者更重词学理论建构,其中《介存斋论词杂著》名句迭出,为中国词学史研究不可不读之名著,常被各种词学史乃至文学史引用,将之与全书一同比看,更能获得全面而切实的理解。此次出版,《宋四家词选》用潘祖荫滂喜斋刊本,《词辨》用谭献评本,原书评语及圈点均保留,选词以各家别集参校。后附周济传记4篇及全书选词篇名索引,以便读者。
《宾退录》十卷,宋代赵与旹所撰考史轶事笔记,以考证经史、辨析典故、评论诗词为主,此书成于嘉定十七年(1224),汇集作者平日见闻及与宾客所谈论的内容,宾退后笔录成编,故有是名。本书底本为乾隆十七年存恕堂仿宋本,参校南宋临安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本,并参考其他各版本。书后附何焯批语、各家序跋等资料,方便读者使用。
《周易本义》是朱熹(一一三〇-一二〇〇)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注本。其成书和流传过程颇为曲折,学人们的评价也有所出入,值得介绍和分析。 白寿彝(一九〇九-二〇〇〇)《 周易本义 考》认为, 《周易本义》底初稿,大概在淳熙二年(一一七五)朱熹四十六岁时开始起草。这时还没有《周易本义》底名称,而称作《易传》 。淳熙四年(一一七七)朱熹四十八岁时,《周易本义》 事实上的初稿 《易传》成。此是以《易传》与《周易本义》为一书,只是有 初稿 与 定稿 之别。 但距朱熹不久的陈振孙(?-约一二六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却将 《易传》十一卷、《本义》十二卷、《易学启蒙》一卷 分别著录,并说: 晦庵 初为《易传》,用王弼本。复以吕氏《古易经》为《本义》,其大指略同而加详焉。 这是说《易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