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早的编年体史书,记事翔实,文辞优美,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的典籍。作者广泛收集有关文献考古资料,充分汲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对全书作了深入浅出、博洽简明的注释。本书修订本,对初版本作了全面细微的校订、修改,补充了新材料。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之书。
三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特色的历史时期,即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的历史大致经过了九十年,也就是说从公元190年军阀混战始至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止。但也有不少史学家以曹丕称帝的公元220年算起。如果仔细考察三国的历史,还是以公元190年算起更为科学,因为在魏、蜀、吴三国形成之前,确有一段形成过程。 三国是东汉王朝的继续。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土地所有制迅速发展,土地兼并异常激烈,宦官、外戚两个集团的交相干政和互相倾轧,更加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和朝廷腐败,再加上对羌族的连年用兵和自然灾害的不断袭击,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激起了公元184年的黄巾军起义。起义军在张角、张宝、张梁等人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其规模声势严重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统治。汉灵帝为之恐慌,先后派兵围剿黄巾军,首先以何
《夷坚志》是宋朝著名的志怪小说集。作者洪迈(公元一一二三 一二○二年),字景庐,别号野处,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曾任知州、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端明殿学士等官职,并兼修国史。据《宋史》本传载,洪迈幼而强记,博极羣书,自经史百家,乃至稗官小说,靡不涉猎,因而知识渊博,著作甚丰,除《夷坚志》外,还著有《史记法语》《南朝史精语》、《经子法语》《容斋随笔》等书。 《夷坚志》为洪迈晚年所著,书名取《列子 汤问》[夷坚闻而志之]语意,记载的是传闻的怪异之事。这部书搜罗广泛,卷帙浩瀚,为宋人志怪小说中篇幅*的一部。内容多为神仙鬼怪,异闻杂录,禨祥梦卜,记载了宋人的一些遣文轶事、诗词歌赋、风尚习俗以及中医方药等。宋元以来,有不少话本和戏曲都取材于《夷坚志》故事。书中有一些篇章,反映了宋代
成书于南北朝的《世说新语》主要采集汉末至刘宋初的遗闻轶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和士大夫阶层的生活习气,被鲁迅誉为 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 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1130则短小精湛的故事,塑造了以阮籍、嵇康、王羲之、顾恺之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形象,他们美姿容、好饮酒、尚清谈、轻俗务,追求玄远旷达,在乱世中保持淡然与真我。《世说新语》将名士风流传播千载,也是典故成语、清词丽句的渊薮。 本书内容由《辞海》《汉语大词典》编委兼分科主编、著名古籍整理研究专家张?之教授整理译注,注释简明精当,吸收了刘孝标注绝大部分精华内容,白话今译准确流畅,是了解《世说》理想的入门导读之书,帮助读者扫除文言阅读障碍,近距离接触魏晋名士美丽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此本为上古社经典译注本,畅
本书是苏东坡作品的汇编,全套共八册,包括作品十五种,其中*、二册为苏东坡的《诗集》《词集》;第三至六册为《文集》;第七册为《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辑本);第八册为《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及作为附编的《苏沈良方》《艾子杂说》《杂纂二续》《渔樵闲话录》《调谑编》《问答录》。其中诗词文不必多说,《苏氏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是苏东坡的学术著作,《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东坡手泽》是东坡的笔记类作品,《苏沈良方》收录了苏东坡和沈括关于药方和养生方面的文章,《艾子杂说》据说是东坡的寓言作品,《杂纂二续》等多是托名苏东坡的作品,大体反映了苏东坡幽默风趣的文化形象。 书前有长篇《导言》,详细评述了苏东坡的文艺及思想成就;并编有《苏东坡年表》,帮助读者了解苏东坡的
《五灯会元》共20卷,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系增删 五灯 而合成。 五灯 系指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近二百年间分别成书的五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全书依禅宗五家七宗之派别分卷叙述,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青原下十六世及南岳下十七世等诸付法禅师共两千余人之列传,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由苏渊雷教授整理,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日本续藏本为参校本进行分段标点,增补总目。
《北齐书》五十卷,包括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是唐朝李百药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公元五三四年北魏东西分裂到五七七年北周灭齐为止四十四年间的东魏、北齐王朝兴亡史。 本书是中华书局一九七二年版点校本《北齐书》的修订升级。修订工作在原点校本基础上进行,以商务印书馆百衲本为底本重新进行校勘,通校残宋本、三朝本、南监本、武英殿本,参校北监本、汲古阁本、金陵书局本,并参考《御览》《册府》《北史》《通鉴》《通志》等书。修订时重新复核原点校本校勘成果,充分吸纳原点校本成绩,按照体例要求增订改补校勘记,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百三十五卷,是中国先秦至隋代的诗歌总集,逯钦立先生编辑校勘。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①取材广博。隋代以前的作品,除《诗经》、《楚辞》外,凡歌诗谣谚,悉数编入。 ②出处详明。每诗必注明见于何书何卷,无一例外。 ③异文翔实。各书的异文,或一书不同版本的异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凡足资参考者统予记录。 ④考订精审。书中按断多有独到见解。 ⑤编次得当。依据作者生卒先后分卷编次。 本书以其搜罗之完备、校勘之严谨、考订之精审,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此次新版,附录常振国、绛云二位先生所编的 作者篇目索引 ,有音序、四角号码两种;并对诗篇作者歧互、辑校者加案语注明者,以及作者的字号爵谥等,均编入索引,将逯钦立先生的学术匠心,用索引的方式体现
高步瀛《唐宋文举要》荟萃唐宋文菁华,是进入古典文章的正确门径;以诂经之法笺释,旁征博引,穷原竟委;于文章关键处,征引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等近三十家评注,精彩纷呈。 《唐宋文举要》兼收骈散,分甲乙编。甲编古文八卷,一百七十八篇三十九家,以唐宋八大家为主,更取陆贽、李翱、刘蕡、杜牧、范仲淹、张载、朱子等三十一家为辅翼;乙编骈文四卷,七十篇四十八家,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李商隐、温庭筠、文天祥等。 本书据民国直隶书局初刊本整理,更规范精确,全式标点,并明确标明笺释中引文的起讫及层次;更忠实于底本,内容、称谓不删改(如曾文正公曾涤生及其评点、北平市等);笺释文字与通行本不同而不影响文意者不删、改、补,底本中的讹误或异文渊源有自者出注说明。
《云笈七签》是宋代著名学者张君房领衔主编的一部著名道书,凡一百二十二卷,共分三洞四辅,集中摘录了《大宋天宫宝藏》菁华,引书达两千余种,世有小《道藏》之称,不仅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献,也是历史、文学等传统学科不可或缺的资料。 李永晟点校的《云笈七签(共5册)》以《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了清真馆本、《道藏辑要》本等,尤其注意道经的互校、改正、标校异文数千条,是迄今为止*个全面、深入的整理本。
《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 宋四大书 。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
此书为李商隐研究大家刘学锴先生毕生从事李商隐诗文整理及其生平、创作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分上、下两册,近九十万字。上册通过对相关诗文和历史材料的疏解印证、连缀贯串,呈现出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李商隐,是一部兼具文学性和学术性的李商隐传;下册系统而深入地对李商隐的诗文艺术风格进行研究,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对李商隐诗文的艺术特色逐一细说,体现了刘学锴先生严谨扎实的考据功底和深细精微的学术品格。
《中华国学文库》是我们追慕前贤、服务当代的产物,因此,它自当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一、《文库》所选均为中国学术文化的 *要之书 。举凡哲学、历史、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类基本典籍,只要是公认的国学经典,皆在此列。 二、《文库》所选均为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 *善之本 ,即经过精校精注的*有品质的整理本。其中既有传统旧注本的点校整理本,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有获得学界定评的新校新注本,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总之,不以新旧为别,惟以善本是求。 三、《文库》所选均以新式标点、简体横排刊印。中国古籍向以繁体竖排为标准样式。时至当代,繁体竖排的标准古籍整理方式仍通行于学术界,但绝大多数国人早巳习惯于现代通行的简体横排的图书样式。《文库》作为服务当代公众的国学读本,标准简体字横排本自当是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 桐城派 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 桐城派 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 桐城派 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 最古雅有法 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
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选目去取兼顾到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使读者可略窥全豹,同时以能突出苏轼的创作个性为旨归。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问采他本。诗、词、文三部分,各按时序排列,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俾使读者有一清晰的背景印象。注释力求简洁,但都注出苏轼的出处行藏和所用典故出处,也尽量吸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凡重要见解均有注明。对于难句略加串讲,难字亦标出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
《容斋随笔》五集七十四卷,南宋洪迈历时四十年、萃一生精力所撰。是书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唐宋掌故、人物评价、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叙述、确切的考辨、精当的议论,尤其是考证了唐宋两代的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容斋随笔》是宋代学术笔记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历史文献和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予以高度评价: 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焉。 《容斋随笔》与《困学纪闻》《梦溪笔谈》等齐名,却独少笺释、考证之作。《容斋随笔笺证》一书对《容斋随笔》作了全面的笺注、考释、辨订、辑证,对洪迈所记之材料来源,辨订是非,辑录其所未备;对书中涉
《战国策》是一部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的言行的国别体史书,共33卷,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多为记言体,其中或与史实符合,或纯为游士练习模拟之作。全书以国别分篇,都是互相独立的单篇,每一篇章中又大致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书写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的纵横家,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 《战国策》兼具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由于年代久远,书中篇简的零乱缺失,传抄传刻中的讹误等较为严重。何建章教授对《战国策》研究多年,最终以他深厚的训诂学修养及渊博的历史学功底写成《战国策注释》。何教授利用历史上多种刻本以及多种史籍,为《战国策》作了文字上的疏通勘误,并且广征博引,对内容做出详尽的注释。整理中以各章首句为该章拟定标题,
颠覆儒家 六经 圣典官学地位的史学奇书 《文史通义》是清代浙东学派史家章学诚的代表作。该书理论内涵涉及历史理论、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学理论、史学批评方法论等领域中的许多问题,*显著的特点是阐明史学家法和为史之意,辨析各种史书体裁义例,抨击治学各分畛域的积弊,宣扬史学经世致用的价值。同时章学诚还把校雠学也纳入史学的大范畴。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章学诚提出了 志属信史 、 三书 、 四体 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其史学的某些理论是带有全面总结性的成果,达到了传统史学理论发展的*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刘禹锡,字梦得,为中唐著名文学家。他身处中唐政治变革动荡之时,诗文皆善,在唐代历史、文学史上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书为瞿蜕园先生为刘禹锡诗文集所作整理笺证,以常见的结一庐本为底本,校以宋蜀刻本、宋绍兴刻本、明抄本等,并参校《全唐诗》《文苑英华》等。校勘细致精审。笺证方面,则以考订诗人当时时事为主,考订精详。 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一定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走向世界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有影响力的一套湘版图书,它的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的李一氓说它是“出版界的一巨大业绩”,又说“这确实是我近年来所见到的整理古文献中富有思想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的一套丛书”。 该套丛书所收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亲往西方进行接触和交流的记录。这些记录是近代中国人睁眼展望现代文明的次,是中国人开始走向世界的早期脚印。从此以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的状态才开始慢慢打破,人们才开始渐渐打开眼界,走向世界。
《陶渊明集笺注》收录陶渊明全部存世诗文辞赋作品,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 析义 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为陶集注本中集成之作。书后并附诔传序跋、历代和陶诗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诗文句索引等,以便读者查考。
《本草纲目》为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对本草学进行全面整理总结之作,分为16部、60类,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一万多个,书中还绘制了一千余幅精美的插图。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此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 东方药物学巨典 。 《本草纲目》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它所开创的基于自然属性特征而非效用特征的药物分类方法,兼顾名物训诂、药学描述和临床附方的撰述方式,四百多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中医药从业者。同时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因此《本草纲目》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