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管子》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如《牧民》、《形势》等篇讲霸政法术;《侈靡》、《治国》等篇论经济生产,此亦为《管子》精华,可谓齐国称霸的经济政策;《七法》、《兵法》等篇言兵法;《宙合》、《枢言》等篇谈哲学及阴阳五行等;其余如《大匡》、《小匡》、《戒》、《弟子职》、《封禅》等为杂说。《管子》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学术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本书系统介绍了与尺牍相关的知识,比如:尺牍的起源,怎么样称呼长辈和亲友,不同的季节用什么敬语,信笺、邮筒、封套等怎样制作和使用,邮票倒贴会有什么后果,有哪些尺牍范本可供参考,民国流行哪些名人信札,古今中外尺牍名篇的风情雅趣,等等。涉猎广泛,考订精详,放笔纵横,锦绣满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梦溪笔谈》内容简介:所谓“笔谈”,指的是一种笔记类著作体裁,该体裁的作品一般由诸多分条的短篇集合而成,主要写作方式为随笔记录,如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等。除了“笔谈”之外,类似的叫法还有随笔、杂识、札记等。
《水经》成书于三国时期,是一部河流水道研究书籍。原文十分简略,只一万多字,却记录了一百三十七条河流的地理状况。《水经注》在此基础上进行丰富,详细记录了与这些河流水道相关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城市兴衰、人文历史、神话传说。此书以水道为脉络记录地理知识,是古代综合地理著作的一种创新。书中文字生动,内容翔实,博古通今,不仅是重要的地理研究古籍,也是十分出色的游记读本。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崔莺莺待月西厢,张君瑞痴情成魔,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穿越千年,至今感动人心。《西厢记》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金圣叹谓之“第六才子书”,其批点“无有不切中关键、开豁心胸、发人慧性”,人所不着意者,“一经道破,煞有关情”。
王国维著,周锡山评校的《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文学美学方面的著作汇编,收录了《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等著作在内的论文、序跋、杂著、专著、诗词等20余万字,另有周锡山专业的注释和评校数万字,有助于读者 好地理解王国维的思想。
《林泉高致》成书于北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探讨山水画创作的理论专著。本书以四库全书版《林泉高致》为底本,分为原序、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等七个部分,对各个部分加以注释和解读,阐述了郭熙画学的主体思想。为了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除了梳理出我国山水画发展的脉络外,还收集有对山水名作以及山水名家的介绍。希望大家通过本书对于我国的绘画艺术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对绘画爱好者也能够有所启迪与借鉴。
《杜甫诗集》精选杜甫经典的诗作进行注释评点。其诗体大思精,内蕴深广,多涉笔社会动荡、战事徭役、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以深广生动、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表现了杜甫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物力衰竭的痛惜、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中兴济世的期望以及对博施济众的称道。
曾国藩著的《曾国藩家书/国学经典》以清光绪年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00余篇对后世影响深远、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余晕残照等几个方面进行注释和编译、点评,做到以史为鉴,古今结合,把很多观点引用到现代的生活工作中,让读者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本书包括沈燮元、刘晓东、赵生群、漆永祥四位先生的访谈,从求学经历、学术师承、学术研究心得、未来研究方向、学界交往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四位学者的读书治学、为人为文、教育理念、学界交往等,是很好有价值的口述资料。
在国学方面,谭正璧继1933年的《国学概论讲话》出版之后,1936年又推出了《国学概论新编》,为中高等学校提供教育与参考之用。《国学概论新编/大家小书》以精简的篇幅展示“国学”的全貌,不唯撷取古代学者研究的精华,且大量引用近人研究成果,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又常常备列众说,供读者自己选择,因此它至今看来仍是一册中正和平的国学入门读物,亦可作为语文补充教材。《国学概论新编/大家小书》以精简的篇幅展示“国学”的全貌,不唯撷取古代学者研究的精华,且大量引用近人研究成果,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又常常备列众说,供读者自己选择,因此它至今看来仍是一册中正和平的国学入门读物,亦可作为语文补充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