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是汉民族*部按照偏旁部首编排,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考究字源的字典,凝聚了东汉著名学者许慎毕生的心血,代表了汉代训诂学的较高成就。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其中,较大限度地保存了东汉以前汉字的形、音、义材料,同时全面反映了东汉以前的百科知识。这次出版,以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据孙星衍重刊宋刻大徐本改刻的一篆一行本为底本,参考历代《说文》学、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分原文、注释、译文、参证四部分,逐字进行整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以简体字本呈现,在讲述字形时保留必要的繁体字形,并提供兼顾繁简字形的音序、笔画检字表,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文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 读得懂 的《说文解字》。 为了读懂《说文解字》,我们强化了以下几点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是我国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之作,号为 群雅 ,由研究《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亦产生了雅学。管锡华译注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尔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读、使用。
1716年成书的《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四十二个,是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可以满足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献时查检的基本需要。 本字典以道光王引之订正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重新横排出版。全书逐句加标点,主要使用逗号、句号、冒号、书名号等。为方便读者使用,在原注音反切、直音后加标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原书无篆文,现据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将规范小篆附于正文字头之后。书末新编四角号码索引,收入原书正文、补遗、备考中全部字头,以便检索。 此次重印,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原书中一些错误作了挖改,使得重印本既保持了本词典的原有特色,又提高了质量,将更适合广大读者的需要。
本书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字形,并标明出处,同时指出该字头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为哪些字,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形,都便捷而可靠。书前首列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次列《字形出处简称表》,陈明字形来源,既有经典著作如郭沫若《甲骨文合集》,也有z新成果如2018年《考古》杂志所刊论文。书后附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 本书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便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作为初学者熟悉甲骨文的入门阶梯,还可作为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书写甲骨文时的案头。
《辞源》是中国现代史上*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也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辞书,阅读古籍,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第三版借鉴吸收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在1979年版的基础上,继承成果与特色,并以现代语言文字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取语料,搜集现代学者关于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作为修订参考依据,将信息科技与语言研究结合,全面提升《辞源》的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北京大学何九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董琨研究员任修订主编,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修订。全书收字头14210个,复词92646个,插图1000余幅,约1200万字。借助大型语料库,探求字、词的形源、音源、义源、典源和证源,择定字形,完善注音,修订释义,补充书证,力求音义契合
《甲骨文字典》是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先生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20世纪甲骨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甲骨文字典》(横排本基于原版,在已识甲骨字形前增加了对应的楷体字,并对已发现的文字、标点符号硬伤以及个别不统一之处进行了修改,还将原书各卷 补遗 内容插入对应正文,根据新的规范标准重新制作了笔画索引,是一部内容丰富、查检方便的甲骨文工具书。
《六朝文絜》是六朝时期骈文的著名选本,文絜,取自刘勰 析词尚絜 之说。共12卷,选录36位作家的72篇作品,涵盖赋、铭、诏、策、令等18类。所选作品多篇幅短小,文笔优美。六朝骈文精华,已大体备集。每篇设题解、正文、注释、译文四项,题解警策,注释明洁,译文流畅,为优质普及读物。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主体部分共分四编十二章,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校订、阅读古代史籍的方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主体部分共十四章,另有附录 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 。此书细致阐述了各类中国古代史籍的源流、体例、特点。两书互相补充,恰好构成内容完整的中国历史文献学。此次将两书合并,可以丰富本书的内容,使全书架构更加完整,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证。
这部《碑别字字典》是历史文化、书法艺术研究的资料书和工具书,便于人们识读楷书石刻碑志和规范用字。本书收录历代碑刻所见楷书碑别字图像16058个,从碑刻拓本高清大图截取清晰字形而成。依据《GB13000.1字符集》,以现行楷书标准繁体字为主,兼收部分通用规范汉字、异体字、俗体字、讹体字等,归纳字头3650个。所收资料上起东汉,下讫民国,计有碑、墓志、造像、石经等石刻碑志近1200种。原则上收录与字头结构布局不同、使用部首不同、笔画有增减或类型不同等。通假字、避讳字、专用字(地名、人名、官职名)等不予收录。字头次序根据《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编排,别字图像按照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在所属字头之下,年代不详者置于同一朝代别字后。图像统一大小,标明出处。本书附有《部首检字表》《字头笔画检字表》两个索引方便读
《说文古籀补三种(附索引)》讲述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很好地使用西周的金文材料,它所收的古文、籀文实际上都是战国时代的文字。清代《说文》之学大兴,学者们除了利用文献材料研究《说文》外,开始注意到了出土的金文。首开风气的是严可均,他利用金石文字资料撰成《说文翼》,但不传于世。后来,王筠的《说文句读》采及金文资料,庄述祖撰《说文古籀疏证》专门收录出土文字,逐渐形成风气。 在这方面,较突出的是吴大激的《说文古籀补》。吴大潋(一八三五-九〇三》,是清末著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较高的造诣。他认为《说文》所收的古文、籀文都是周末(及战国时期)文字,真正的西周古籀真迹许慎并没有见过。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研究《说文解字》,必须参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注》阐明了《说文解字》的体例、注明各字的形音义、并提出新的看法而修订前说。为方便读者使用,我们还编制了音序和笔画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