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字形,并标明出处,同时指出该字头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为哪些字,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形,都便捷而可靠。书前首列体例严谨、要言不烦的编写说明;次列《字形出处简称表》,陈明字形来源,既有经典著作如郭沫若《甲骨文合集》,也有z新成果如2018年《考古》杂志所刊论文。书后附拼音、笔画两种检索方式,末有刘钊教授所撰后记。 本书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便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作为初学者熟悉甲骨文的入门阶梯,还可作为广大甲骨文书法爱好者书写甲骨文时的案头。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主体部分共分四编十二章,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校订、阅读古代史籍的方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主体部分共十四章,另有附录 研究中国历史的常用书参考书和工具书简目 。此书细致阐述了各类中国古代史籍的源流、体例、特点。两书互相补充,恰好构成内容完整的中国历史文献学。此次将两书合并,可以丰富本书的内容,使全书架构更加完整,便于读者阅读和查证。
本字典是一部记录汉语古文字资料中通假字的工具书。汇集殷周至汉初的甲骨文、金文、货币、玺印、陶文、石刻、盟书、帛书、竹木简牍等里的古文字通假例证,所收资料发表时间截至于2004年。字典正文,以所假之字立目,按所通之字的上古声韵排列,以韵为经,以声为纬;用“读为”、“文献作”等形式说明所通之字;所假、所通之字一般注明上古声纽、韵部和汉语拼音;举列通假例证。后附引用书目和笔画、音序、四角号码检字。
《成语通检词典》据现当代文本成语频次调查结果立目,收成语9592条,约150万字。不仅就成语形、音、义、用等进行释义、解说,同时配以首字音序索引、任意字索引和类编词条索引,方便使用。
《甲骨文库:甲骨文标准字集字字典》共收入1460字,每个字从左到右依次为拼音、序号、楷体、序号、甲骨文字形、出处。
《文字蒙求》系清代王筠编写的一部童蒙读物,选取《说文解字》中两千多个常用字,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排列,同时作通俗解释。蒯光典对之加以增补。蒯光典(1857-1911),字礼卿,安徽合肥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是革新派、清流派重要人物。其治学由汉而宋而明,更折入西学,为当时学兼新旧、志在经世的代表人物。治小学则务求义类,因精研小学而贯通各种学术,谓不通小学则不能读古经史文章。提出 凡小学家以经证字,以字正经,其作用悉在通假,而通假之枢纽悉在双声,识双声而后其用乃宏 。论者以为此说 尤为发前人所未发 。
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古籍损毁的原因,寻找科学的方法,延长其寿命。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性保护。即主要在研究古籍损坏的内外因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改善藏书条件实况,使古籍免受损坏或减慢其损坏的速度。二是治理性保护。即主要是对遭受损坏的古籍进行修复,尽量恢复其原状,以延长古籍使用寿命。因此,古籍保护与修复技术就是根据古籍制成材料的损坏原因,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保护古籍,限度地延长古籍的寿命,不但使之翻旧如新,还要整旧如旧,恢复其特有风格,并加以美化。使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更高艺术欣赏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精选日本人所编明代诗文选集 70 种,详细介绍其版本形制、选集内容、与中国诗文选集之继承、演化关系,并辅以每种之选集者、注释考证者及中国诗文作者之生平的情况,配以相关书影,以期为学者提供*有价值之线索和参考信息,便于研究参酌使用。 从整体内容来看,本书具体学术价值重点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本书对于选集与中国原本之关系作了尽可能细致的比对,以判断选集者的编选策略及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学思想。 二、明晰每书版本之特征及各版本之异同,便于不同学者使用。本书详述介绍选本的形制特征、序跋及选录诗文等,亦对其他各版本的情形尽可能作详尽的比较说明。 三、本书尽可能为读者提供较为详细的编选者、注释考证者的生平事迹,尤其是相关汉诗文习学的经历,力求较为准确地勾勒出日本对于明代汉诗文的接受脉
《尔雅》是我国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现作为《十三经译注丛书》之一种出版。其注释信而有征,译文简明畅达,是一部较好的译注书。
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专书。作者为东汉人刘熙。熙字成国,北海人。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校勘、注释释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先是乾隆时的学者兼大吏毕沅广校群书,作成释名疏证及补遗和续释名;著名校书家顾广圻也为长洲吴氏作一校本。王先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参酌甄録成蓉镜、吴翊寅、孙诒让等人的校勘成果,续注补校,萃成本书。书成之后,又得到胡玉缙、许克勤二人的校语,王氏为作补附一卷,缀于书后。这次点校本书,以清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王氏原刻本为底本,由祝敏彻先生为之断句并加注新式标点,孙玉文先生编制索引;编辑部又做了核校加工,补制了四角号码索引。 本书为竖体繁体版。
《三晋文字编》(全六册)是一部专门收录传世及新出土三晋文字字形的古文字工具书,是三晋文字*可信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 《三晋文字编》全面整理至2012年底已发现和公布的三晋文字材料,并作穷尽式的收集,选择*代表性的字形编纂而成。全书按《说文解字》字序,分为十四卷作为正编;次列合文,不识字和疑难字一并收入附录中。正编部分,以楷书为字头,见于《说文解字》者,依遵《说文解字》排序,下出与之相应之小篆。字形分类、分国及时代。字形下列出处和释文。合文部分收录合书形式的字例,按首字汉语音序排列。数字则按照顺序统一放在合文卷之后。 《三文字》出有料,准确可信。长编者,全编者也,曰“资料来源及释文”:大著材料、海外料、私人收藏和散见料皆在其中,可谓三系文字料囊括无遗,且编著者一一目验,可信不误
王念孙是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之一,《广雅疏证》可以说是清人研究古代训詁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解释了许多古书的文义,同时还可使人从中获得不少有关训诂的知识。全书主体,包括“绪言”、上篇、下篇。
海峡两岸共同合作项目《中华大辞林》出版 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与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的大型辞典《中华大辞林》的简体版和繁体版于近日出版。该辞典由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其他华文地区和国家的权威汉语言学者、专家齐力编纂而成,被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台湾出版繁体版,大陆出版简体版。 全书745万字,共收字头约15000字,收词约18万条,内容涵盖整个华文词汇,是目前华文世界收入语汇多、规模*、标示歧义、繁简并列、索引多元的大辞林。在收字方面除了常用、次常用的正体字,也有不少异体字,对保留汉字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而收词方面除了汲取传统语词,也收入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其他华文地区和国家的特有语词,以及流行地域较广的方言语词。采纳的语词齐全完备,更能满
本书设置文史专论、目录与版本、校勘与注释、文献辑考、古文字研究、年谱与传记、皖籍文献专题、学术丛札、文献学评述等板块,反映了古籍目录、版本、校勘、古代文学实证研 究、古籍校勘与注释以及安徽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丰硕成果,代表了国内古籍研究学界的水准。如王育红教授的《花蕊夫人宫词悬疑之定谳》一文,参阅花蕊夫人《宫词》的二十 八个版本,补入可资证明的史料,从前蜀后主诞日、宣华苑中的建筑及人物、王蜀宫中的服饰以及歌舞乐戏等角度,证明宫词确为前蜀之作。杨新勋教授的《 四库采进书目 所收易 类书目订正》一文指出《四库采进书目》所收易类书目至少有十七种存在或书名、或卷数、或册数、或括注的讹误,并对这些讹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订正。真大成教授的《 抱朴子内 篇 企羡 王导 洛水边谈道 疏证》一文在通校《抱朴子
金文,即古代青铜器上面的文字,是中国古文字的一个重要问题,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研究金文的编着,可谓汗牛充栋,早已成为古文字学习中的独立分支之一。 金文字书受到大家欢迎,不是偶然的。金文在古文字中居重要地位,是由于它有着下列几个特点: 是时代长。青铜器上出现铭文,据现有材料,是在商文化的二里冈期,既商代早中期。 第二是变化多。商周各时期金文,各有独特的面貌。 第三是书法好。有的古文字,如早骨文出于契刻,虽别成一格,但连刀所得,究竟与毛笔书冩有所不同。 翻阅本书,处处可见作者的匠心。书中收录金文约一千字,已将已识的常见字大体网罗。每字字头用楷体,并列小篆,便于观览;字下注今音和古音,也省了读者另外查检的功夫。 书中所列金文字形,考试到不同时期的多种字体,也兼顾结构演变的次
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专书。作者为东汉人刘熙。熙字成国,北海人。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校勘、注释释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先是乾隆时的学者兼大吏毕沅广校群书,作成释名疏证及补遗和续释名;著名校书家顾广圻也为长洲吴氏作一校本。王先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参酌甄録成蓉镜、吴翊寅、孙诒让等人的校勘成果,续注补校,萃成本书。书成之后,又得到胡玉缙、许克勤二人的校语,王氏为作补附一卷,缀于书后。这次点校本书,以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王氏原刻本为底本,由祝敏彻先生为之断句并加注新式标点,孙玉文先生编制索引;编辑部又做了核校加工,补制了四角号码索引。 本书为竖体繁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