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 书中充满着 问题意识 。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 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 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国人怎样才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楼宇烈先生围绕中国文化的精神,以及如果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两大主题,以睿智的哲思颠覆惯性思维方式,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了行动路线图。
文化 显然是现代人使用频率的词汇之一。《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以这一热门范畴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的高度和视角,系统地探讨了文化的生成与功能、构成与形态、文化模式、文化危机、文化转型、文化批判及中西文化对比等问题,几乎涉及所有前沿和热点的研究课题。论述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兼顾理论抽象与现实关注,为解决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与焦虑,实现文化转型与重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于相关问题多有创见。本次修订吸收了近几年的新成果。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的优良传统,热爱读书、崇尚读书之风绵延数千年。古代先贤关于读书治学的观点和论述内容非常丰富,许多至理名言流传至今,不少读书故事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引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读书风尚。本书共选取70位古代先贤关于读书治学、作品赏析的观点和论述110则,以年代为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先秦时期,中篇为汉代至两宋时期,下篇为元明清时期。书稿详细阐述了古人读书治学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同时也有作者本人阅读的一些心得体会。对广大读者如何阅读一本有非常实用的指导、借鉴和启发作用。
文明 一词,频频出现于政治演说与学术研究中,然而其起源与演变却一直有待廓清。《文化及其内涵》一书追溯了 文明 这一概念在18世纪的起源,在19世纪又如何演变为一种具有排他主义、殖民色彩的意识形态,并在进入20世纪后被日本、中国等国挪用,用以推广欧洲的文明标准。作者提议,今日使用 文明 一词应具有一种全球的意味,而那些地方性差异则应称为 文化 。进而言之,*好能够抛弃 文明这一名称,聚集于对文化进程的全新的理解。
本书的作者通过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尤其是在践行《弟子规》的过程中感悟出传统文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日日自省,并不断改过。本书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事例,向广大读者介绍如何将伟大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下的生活,并希望读者能够依照传统文化教导的方法修正自身的错误,进而获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在浩如烟海的 经典里,《佛说人胎经》有着特殊的地位。说其特殊,是指在这部经典里,释迦牟尼佛直观而又令人惊叹地描述了胚胎受孕(即入胎)及发育的各种情状,与现代科学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胎儿入胎及发育的 大多数情状,并无二致。在本书里,作者李淑君女士创造性地将经文与现代人体胚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辅以精心绘制的插图,叙事、佛经、说理巧妙结合,将二者客观地加以对比,分析和研究;至于经文中与现代科学相冲突的地方,笔者也予以存疑,并无“厚此薄彼”之处。——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如何得知这一切?是巧合还是科学?南怀瑾先生力推的《人之初——﹤佛说入胎经﹥今释》给我们打开另一条思路。
本书分上下两篇,探讨了手卷书法的继承了创新问题。上篇 手卷书法综述 ,将手卷放到历史演变的过程中观照,论述其幅式发展、创作特点、创作方法和经典作品。下篇 手卷书法的临摹与创作 ,着眼于创作实践,介绍作者自身如何用形式构成的方法加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饥不择食》是一本与吃饭有关的书。 《饥不择食》是一本与美食无关的书。 《饥不择食》以作者六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忍饥挨饿的岁月,不到三十年;三十岁以后,更是不曾有过挨饿的机会。然而,与某些人津津于舌尖上的享受不同,作者对于近三十年吃过的美食,并无特别的印象,而对于曾经的饥饿记忆,却刻骨铭心。 《饥不择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要是六十余年间,有关吃饭的若干实录与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委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片断;时过境迁,某些细节甚至已经开始模糊,然而情绪的记忆,面对食物的人生体验,却越发清晰。
齐如山先生,戏曲史论家、民俗学家,早把京剧艺术纳入学术研究范围。与梅兰芳先生谊兼师友,为其创建无与伦比的京剧梅派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氍毹留痕》选录了齐如山先生关于京剧行当、剧目、名角等相关文章四十余篇。希望能为喜爱京剧艺术和齐如山先生的读者提供一个入门读本,如果能以此为门径进入到齐先生的艺术世界,那本书的引荐作用就算达到了。 齐如山先生的外孙女贺湘善女士为本书撰写序文,透过她的行文,我们看到了齐如山先生作为外公慈祥和蔼,循循善诱的一面。文后所附齐如山简要年表,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齐先生的人生轨迹。 《氍毹留痕》为典雅文存第五号作品,前四号作品为《故宫藏美》《烟云过眼》《古人的文化》《故宫营造》。
陈师曾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美术普及教育,本书便是先生这一教育信念的结晶。全书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并精选中国绘画史上的百余幅代表画作,展现中国历史上绘画艺术的杰出成就,从而使读者对中国历代绘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 一部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记录活在工作—生活怪圈中的一代人。 ◎ 为什么心理问题是个政治问题? ◎ 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资本主义末日 容易?◎“21世纪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有限感和疲惫感所压迫。” -费舍作品shou次引进 。 英国当代思想家、互联网思辨妙手、21世纪头五年英国“社交媒体的中心”,马克?费舍代表作。 2008年左右,费舍离开伦敦,回到满溢童年假日记忆的萨福克郡,他对妻子说:“它能卖出500本我就很满足了。”此时,他不需要再时刻警惕抑郁症,一切似乎都向好发展:小书触动了无数个体的内心,销量爆发性增长,也“激励了近二十年来di一次大规模重新政治化的年轻人”。但2017年,费舍决 地离开了我们。 这是一本“令人不安”的小书。一部以身入局、面向当下的反思性著作。 一部围绕真问题、真经历的才华横溢之作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路径和叙述方式,力图在还原思想史实、文化史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保完守主义的学理脉络、文化价值及其现实社会功能进行梳理和探讨,力图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论。
这是埃里克森学院创始人及院长,成果导向的教练模型创造者:玛丽莲 阿特金森经典著作。 无论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世界游戏都创造出了这种自内而外的、新生的、愿景驱动的潜能。用自内而外的方式,我们可以让生活向任意的方向去发展;用自内而外的方式,我们将创新性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文化中。在这里,我们使用的关键方法是以愿景、成果为导向的教练方式,这种方法如此温暖人心,以至于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建立自己主导的生命愿景。 你愿意加入我们吗?
《传统文化与人生》使用对象为学校的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主体,简要讲解中国传统哲学、科技、古诗词、文学、书法、小说、美术、音乐、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广博的知识,并与人生相结合,在阐述中体现人生智慧、提升人生素养。
对电脑游戏的研究是文化研究中新兴的领域,《电脑游戏:文本、叙事与游戏》尝试用文本分析、受众理论等解读这一文化现象,并在运用这些传统的文学、电影分析方法的同时注意电脑游戏的特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方法的修正。此书开头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并厘清、限定了一些关键的概念;第二章区分了电脑游戏的不同类型;其后三到八章主要分析了三四个有一定影响力的电脑游戏;第九、十章分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关系以及这一过程中对社会角色的模拟。第十一章讨论电脑游戏与电影的相互改编。第十二章讨论与电脑游戏相关的性别问题。第十三章总结全书。
“浪漫”与“地理学”看似是一对矛盾的词。地理学脚踏实地,充满常识,亦是生存所必需。在过去,每个人都要懂得去哪里寻找食物、水源和栖息地;而如今,所有人都必须细心经营地球家园,使之更宜安居。当今的地理学著作缺乏戏剧性,地图、数据、描述和分析比比皆是,却没有豪侠之举,没有孜孜以求的精神。然而,在不远的历史中,地理学的确曾有魔力,并被认为是浪漫的。那是一个英勇探索的时代。探险家深入海洋、山岳、森林、洞穴、沙漠和极地冰原,检验着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忍耐力……作者指出,若是将精神视为人类存在的核心,或许人类需要将整个宇宙当作游乐场:超越中庸之道,信奉诸如光与暗、高与低、头脑与肌肉等两极化价值,皈依一些并不满足生存需要,却迎合热烈的浪漫渴望的地理环境。全书以灵动的笔调,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