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推荐: 《生活十讲》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新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一部关于苏东坡生平与美食渊源的作品,以苏东坡关于美食的诗文记录为线索,循着他为官、游历的足迹,从美食角度还原作为 吃货 的苏东坡的一生。 从眉州到黄州、惠州等地,从猪肉、河豚到荔枝、羊蝎子 通过苏东坡在30多地所遇、所尝的70余种食物,勾勒出一条苏式美食路线,从中窥探苏东坡如何把眼前的苟且变成味蕾盛宴,呈现其苦中作乐、笑中带泪的吃货人生。同时,围绕苏东坡作品中由美食引发的感悟,探寻其对饮食、生活的态度,呈现其以食物疗愈身心、拒绝内耗的人生哲学。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等文化精华,作者在描述其无与伦比的人文及艺术价值外,更把上千年来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故事,糅进漫游的行程,使帝王将相、战火烽烟、山川景物,尤其是它走向现代国家的进程贯穿于全书,不但能让读者领略西班牙迷人的风貌,更能深入西班牙幽深的历史,洞悉它深刻而富于启示的社会演化过程。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 湘黔滇旅行团 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 中国 缓缓浮现。 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 寻路之年 。
本书是俞敏洪与周国平、李玫瑾、李开复、郝景芳、余秀华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累计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6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刘大铭聊苦难: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和陈行甲聊热爱:越是浮躁的时代,人们内心深处越追求纯粹; 和陶勇聊理想: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 和余秀华聊诗歌:要把内心涌起的浪花记录下来,只有诗歌能够表达; 和周国平聊孤独: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神,要让那个更高的自我,来审视这个具体的自我; 和尹烨聊基因:人类进步的本质
掼蛋作为一项竞技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以牌会友,益智健脑,丰富生活,交流感情提供了充满乐趣的平台与媒介。本书是关于这项益智纸牌游戏的理论和实践著作。 作者作为一位经济学博士、管理学教授,从道、略、术三个方面,讲述了掼蛋最核心的30个问题,既紧扣掼蛋技术,又能跳出三界,将思维、定位、流程等专门方法论导入其中,生动有趣,不机械不教条,不但能提升牌技,还能领悟到人生哲学与管理思想。值得一读。
《论语》共二十篇,多以每篇起首二字作为篇名。 《樊登讲论语:学而》以《论语》开篇 学而 二字为题,解读上半部《论语》。 学而 代表了终身成长的价值观。 《樊登讲论语:先进》以《论语》下半部首篇 先进 二字为题,演绎下半部《论语》。 先进 意味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力量。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的一本书,没有《论语》就没有现在的樊登!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讲论语》是樊登的心血之作。 樊登在为大家深度解读了300多本书之后发现,《论语》中的理论并不过时,它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 本书的特色,是用*通俗的方式解读《论语》。樊登结合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育儿知识、教育学、创业方法、领导力解读论语,让每个人都能在轻松读透论语的同时,把论语用起来!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 十三邀 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本书《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作为普通人,是失败的人生吗?历史学者王笛说,普通人也可以碌碌有为;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走出孤岛,重建亲密?心理学家彭凯平说,人的本质还是要行动;在躺平和内卷之间,是否有另外的出路?政治学者刘擎讲述他对年轻人的观察;法律和道德究竟是什么关系?正义不完美怎么办? 网红 罗翔打破段子手形象,
啤酒是世界上*复杂的酒。 这种复杂,并不仅仅是水、麦芽、啤酒花、酵母、辅料和发酵工艺的无数种结合方式所导致,还在于它承载着人类不同国家和民族演化过程中的历史和文化。从人类与大麦之间的征服与合作,一直到现在席卷全球的 精酿啤酒革命 ,往事越千年,啤酒是历史的*好见证者之一:啤酒流动的痕迹正是人类迈着酩酊的步伐走过的路线。 为帮助你更好地欣赏每一款啤酒,本书从啤酒的历史讲起,一直到教会你如何在合适的温度、杯型、食物和心情配合下欣赏啤酒的每一处细节。但本书并不定调于所谓的 阳春白雪 ,当你读到合适的位置,就会发现笔者也要拉着你 吹一瓶 !无论你是常年与 大绿棒子 战斗的小白,还是与朋友争执波本、雪利哪种过桶更好的酒鬼,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不为别的:人生太短,不认真喝点好啤酒,就亏了。
这是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独特的生命价值;要气节,也要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旧伦理既冲突又融合,更需个人自省和文化规范;信仰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由此我们可知自己有多贪心、多赖皮、多恐惧;物质和精神的快乐都不可或缺;完满的心灵生活需要神话;人生的过程比结局更为重要;爱是一生的功课;拿掉蒙蔽,就能看到情与欲的真实;学会用心,学会等待,学会放缓脚步;由此我们可以重拾生活的信仰。
书评人、作家绿茶走访27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谈。在书房这一富于智识的精神空间中,书房主人畅叙个人阅读经历,阐说读书观与藏书观。在内容选择极为分散的今天,书对我们意义何在?从他们的故事中,或许能得到某种解答。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 十三邀 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书五册。本书《站在历史的远处》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本书精选六位国内外人文学者,傅高义、王赓武、锺叔河、钱理群、葛兆光、何怀宏。书中有他们对历史和自我的回顾,也有对各自学术领域的最新思考,更以其丰厚的生命经验和智识,对当下世界做出独特观察 傅高义谈中美关系,王赓武谈海外华人,钱理群谈国民性问题、后疫情时代,葛兆光谈中日结构性差,等等
.本书是俞敏洪与许倬云、易中天、马伯庸、许知远、薛兆丰、余世存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5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余世存聊人心:心越静,能接纳的信息就越多,分辨信息的能力就越强大; 和吴军聊格局:从长远的生命之河来说,让自己的每一天过得更好,比你想要到达什么目的地更加重要; 和王立铭聊成就:我们找到的解法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用大脑理性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反复试错、探索、最终走出来的; 和薛兆丰聊收入:经济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就是成本和时间,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坚持长期主义,因
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一直令读者津津乐道。曾仕强教授根据其独创的 气球理论 ,从三国故事中发现了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将三国故事的情节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相对应,从中会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变化,都受一只看不见的手 规律左右。 人类看得见的所有作为,其实都逃不开看不见的手的掌控,顺应规律会事半功倍,逆规律而行则会事倍功半。 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变化相配合。魏、蜀、吴俱已灭亡,但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却从未中断。读国学,不只是看个热闹,还要从中看出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独有的文化特色。
.本书是俞敏洪与余华、麦家、刘震云、冯唐、蔡志忠、陈佩斯等人物的对谈录。截至本书出版,老俞已经与人文、科技、商业等领域大咖对谈超过100期,有1亿人观看过对谈,几百万人参与了讨论。本书甄选了其中15场对话,向读者还原了这些头脑碰撞时刻的酣畅,以及他们话锋背后的思想沉淀。 老俞很会提问,洞悉人性,张弛有度,看似简单,大有学问。 他和余华聊悲剧:人生中遇到的事情,很多都是要流泪的,但我们依然不能失去欢乐和自信; 和麦家聊人生节奏:当我们脚步匆匆的时候,很多东西会离我们而去;当我们安下心来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又回来了; 和刘震云聊幽默:你用严谨的态度来对待严酷的事实,严酷就变成了一块铁,你撞上去自己就碎了;但如果你用幽默的态度来对待,严酷就变成了一块冰,它就掉到了幽默的大海里,慢慢就自我融化掉了
十三邀 作为一档现象级人物访谈节目,自2016年启程,迄今已陪伴我们走过八年。作家许知远深度采访国内外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变化的世界。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 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书五册。本书《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为其中之一。其余四册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 拿什么定义女性?外在的模样?流言的短长?金牌的数量?舞台的灯光?或者起起落落的流量?然而女性总是能够刺破这些定义的虚妄。从蔡皋到郝蕾到101女孩,这本访谈录跨越三代女性,呈现她们各自的困境与成长 她画出自己的桃花源,在人间做天真的梦;她在音乐中获得自由;她用写作构建自我;她赢得过金
这是一本讲述品味的书 蒋勋鼓励大众从生活细微面出发,将美拉近到食、衣、住、行的层次,从而能过一个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在小吃里发现信仰;感受服装的体温;如何营造一个家;怎样将急躁、焦虑的心情转化成缓慢的生活节奏;如何从生活细节中找到快乐,享受悠闲的文化 蒋勋希望忙乱步调下的现代人,可以放缓生活步调、舒缓生活压力,从*平易的生活面来伸展感知的触角,从美中获得心灵释放和宁静。
这是单读出版推出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一个青年写作者徒步重走西南联大西迁路的故事。1938年, 湘黔滇旅行团 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2018年,处于人生转折点的青年作者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现实中非典型的公路徒步与历史上知识人的流亡之旅交织、对话、共振,层累的、不同的 中国 缓缓浮现。 杨潇带着海量的史料积累与强大的问题意识,与沿途遇见的人交流,与西南的人文风光交流,与那个遥远的动荡时代交流。在两个不确定的年代,在国家与个人的危机时刻,我们用真实的生命体验,追问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开启一个全新的 寻路之年 。
本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继《空谷幽兰》后的又一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者和研究者,作者于2006年春进行了一次穿越中国中心地带的旅行,追溯了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支脉之一的禅宗,其各代祖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游历经历,并诉说了他多年来对禅的深深体悟。
敦煌学开先河之人 陈寅恪眼中的敦煌美,1600年敦煌佛经与诗词美的历程。这里讲述敦煌国宝的前世今身:你知道心经跟敦煌什么关系吗,心经的流传有怎样的故事与曲折历程?流失海外的敦煌国宝们又有怎样的前世今身?《长恨歌》《琵琶行》《秦妇吟》《连昌宫词》原始出处在哪里,原始本与流传本又有什么不同? 这一切都需要你打开这本书,自己去发现。这里有1908年绝美敦煌最初的样子,这里也有狩野山雪《长恨歌图》高清版。傅斯年、梁启超、吴宓、朱自清、严耕望、季羡林推崇备至的史学 国学双料大师,心归之处,陈寅恪守望敦煌。
书架上的书是堆叠的沙袋,用以抵御遗忘的洪流。 书签、藏书票、书籍装帧;二手书、私人藏书、特装书、被遗弃的书;图书馆、书店、书展、读书俱乐部 作为一件物品出现时,书远不仅是承载内容这么简单。我们与书相遇,衍生出一系列故事。从古老的莎草纸到如今的电子阅读器,从书的纸张、气味到书承载的记忆与情感,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资深书虫汤姆 摩尔讲述了与书有关的一切。时至今日,书籍依然有能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文化归途》收录了甘阳教授1984 2019年的三十余篇文章,全书分为三编:上编 文化中国与乡土中国 ,中编 西方文化左派与全球文化 ,下编 返回 文明 国家 的中途 。内容主要集中在对西方哲学的评述、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评论以及通识教育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甘阳对中华文明复兴、古今中西之争以及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