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 1662 年至 1722 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 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读物。作者用中国传统书画的治印形式,以不同的布局格式,依《总序》开头,分别按 入则孝 出则弟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 7 个版块,依三言四句为一条,计 90 条,共治朱白印章及边款 376 方。作品端肃庄正,变化多样,金石味浓厚,颇出新意。为方便读者学习,另附有《弟子规》原文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只有千余字,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三字一段,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少儿记诵。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真可谓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 《三字经》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只有千余字,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三字一段,句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少儿记诵。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真可谓 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该书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包含了儒家提倡的孝、悌、忠、恕、礼、义、谨、信、爱众、亲仁、立志、勤学等重要思想,提出了许多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读本。《弟子规》(汉马对照)为中华文化重要典籍《弟子规》的汉语和马来语对照本,精确释析,精心翻译,并配绘精美插图,为马来语人群阅读《弟子规》提供了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由丁艳丽编*。《三字 经》《百家姓》《千宇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被后人合称为 三百 千 。 三百千 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 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结构严谨, 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德行等知识和 行为准则,在塑造人们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 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对青少 年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