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百话》是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集唐诗研究和欣赏于一体的著作,旨在 用漫话的方式,自由活泼地与读者漫谈唐诗 ,文风典雅、语言晓畅,于赏鉴中夹谈典故的意义,每首诗所反映的时代、风俗,诗体的源流及关于诗史、音律和有关的文学基础知识。 全书由 初唐诗话 13讲, 盛唐诗话 29讲, 中唐诗话 35讲, 晚唐诗话 17讲组成,另有 唐女诗人 六言诗 联句诗 唐人诗论鸟瞰 唐诗绝句杂说 历代唐诗选本叙录 6讲专论,合为 百话 。施蛰存先生选诗有自己独到眼光,每讲一诗务要选取一定角度,讲出新意或讲出相关诗史、诗体等的综合知识。讲解既全面又从个体艺术感知出发,言之有物,简而不繁,为读者了解唐诗、鉴赏唐诗提供了入门之径。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言而有信、精益求精、见义勇为、因材施教 这些成语,你是不是很熟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在不同场合听过? 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俗语、典故,其实都来自一部流传了2000多年的书:《论语》。 《论语》的很多内容,我们很小就接触。不过,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够:《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孔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言谈录,为何能够流传那么多年?这其中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又该怎么用? 担心 之乎者也 不好读?很会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用故事加漫画的方式,把《论语》里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我们用得上的道理都讲出来,不但有趣,还能让你知道怎么用。 这本书里,还有近200张
汉字是世界上的表意文字,承载着古人造字时的时代特点和人文气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典型的 活化石 。每一个汉字都渗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汉字里的国学》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汉字,按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逻辑线索,通过解读汉字的本源、流变,将与这个汉字有关的国学知识融会贯通其中,挖掘汉字背后传递出的人文精神,用以指导人们的生活。 本书缘起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同名国学课程,作者同时建立 汉字里的国学 微信群,每周讲解一个汉字,深受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喜爱,有家长评价 刘老师讲课善用实例,生动形象,语言干脆利落,见解独到犀利,通过一个又一个貌似简单的汉字,配以若干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为我们图文并茂地讲述深藏于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之精髓 。
《文字的奥秘 穿越时空》 中国的文字,自甲骨文演变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所蕴涵的智慧令人叹服。《文字的奥秘.穿越时空》将带你追溯文字的历史,了解它们的演变故事,认识它们的英文名称,学习与它们有关的趣味知识。感受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领悟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尽在《文字的奥秘.穿越时空》!
笑翻了的古书盒子 系列《〈徐霞客游记〉可以这样读》包含山川草木卷、地域人文卷和探索贡献卷三册。 本书精选《徐霞客游记》中的经典篇章,以符合青少年读者阅读心理的语言风格,讲述徐霞客游历祖国山河并进行科研探索和文学记录的故事。 文化小贴士 栏目针对文中景点、典故、人物进行了知识扩展,形式丰富多样,有效串联起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激发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
《称赞》 《称赞》 《称赞》是“统编语文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二年级上册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张秋生的多篇经典童话,如《拔河马比赛》《打架》《珍宝》《小熊和豁嘴巴鱼》《森林,请开步走》等,很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称赞》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本书为民国时期的一部国学知识普及读物,王淄尘编写,分国学总论、经学总论、子学总论、文学总论、史学总论五编,每编均有分类论述。20世纪30年代由世界书局印行,顺应了当时盛行的释读国学之风气。今天看来,仍是学习了解国学知识十分适用的读本,故重新编辑刊行。
中国兵家历史源远流长,智略雄冠中外。本书从起源流变、代表人物、传世著作、经典战例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兵家做概略性考察。 源流篇 以时间为轴,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军事家,总结其军事理论与实战贡献,系统梳理中国兵家的发展演变脉络。 分野篇 通过列举中国兵家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军事著作,分析军事谋略、练兵方法、军事制度、军事装备等方面蕴含的重要思想。 战例篇 则以具体的战争、战役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国兵家的军事实践,对那些能影响历史进程、开创战争模式,或是能为后人提供经验教训的战例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丰富中国兵家的历史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一直是经学,也就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本书即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对象,对它们进行阐释和导读,梳理它们在中国历代的传承与流变,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依据篇幅和内容,书稿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的是《周易》《诗经》《尚书》和三礼,下卷介绍《春秋》三传和《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为了让现代人走进国学、理解国学,并在其自我修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汲取国学的智慧,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通过对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等《大学》八条目的系统解读,把国学的内在逻辑从内向外、从个人向世界全面展开,让今人尤其是普通读者,全面理解古人是如何对待自身、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第二,将国学的基本范畴 道、性、天、仁、德、气、圣、体用等,进行了贯通性的分析,阐释了其历史由来和发展脉络,划清了它们与现成化抽象概念之间的边界,并尝试以之建立起现代人系统理解国学的基本构架。第三,全面论述了国学的工夫论,介绍了古人自我修养的具体方法,揭示了国学的实践性,倡导把国学工夫融入现代生活方式中。第四,系统论述了国学的家庭观、社会观、政治观,为今人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基本表现形式一直是经学,也就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本书即以这十三部儒家经典为对象,对它们进行阐释和导读,梳理它们在中国历代的传承与流变,分析它们对中国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依据篇幅和内容,书稿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介绍的是《周易》《诗经》《尚书》和三礼,下卷介绍《春秋》三传和《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著名艺术家王秉复先生以极大的文化激情穿越进中国古代的历史情境,用一生的实践创作了大量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此书精选王秉复先生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图》系列作品。《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经典的文史名著,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我们推出的全彩插图版,精选原文兼具故事性、文学性和趣味性的320则,配以形象生动的插图并加以注释,以图文对应的方式呈现,通过传统的中国笔墨展现中国故事。此书图文共赏,是一本青少年与成人的经典读物,在轻松读名著的同时,可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读者得到国学和美学的双重滋养。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三传之一,是以事实释《春秋》的解经之作,古时被列入《九经》《十三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以春秋时期鲁国的十二位君主的在位时间作为记事的线索,上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讫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共记载了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史实,为我国记事详尽而系统的史书。书中所记春秋时代的历史文化和人物事迹,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其叙事记言,结构精妙,语言韶美,有很大的文学价值,故今人将之视为一部杰出的编年体史籍和史传文学作品。
本书为“百年名校正青春”丛书中的一册。全书深情回望南宁三中跨越125年的辉煌足迹,六章华章,细述学校发展轨迹、组织变迁,彰显历任领导智慧与风采,汇聚集体与个人的荣耀时刻。该书通过精选珍贵影像,定格历史瞬间,展现“真·爱”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与“敦品力学”校训的不朽传承,书写了南宁三中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时代使命,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壮丽篇章。
《论语》是对樊登人生影响优选的一本书,他捧着《论语》反反复复地研读了20年。樊登发现,《论语》几乎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烦恼。我们当下遇到的各种痛苦,孔子早就解释清楚了。西方的心理学、现代的脑科学,
本书体例包括四大模块:文体分类阅读、文体分类写作、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习作升级。根据不同学段要求,每个大模块下细分若干小模块,通过典型素材、问题中心、变式训练及方法指导,帮助学习者快速建立认知模型,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从而实现高效学习。本书所用文本材料,以统编语文教材经典课文为支撑,兼涉以前各版本语文教材经典篇目,旁采报刊、试卷等时文佳作,文章按类编排,同类文体按年级由易到难排列。本书重在讲授语文学习规律和方法,力求同类问题的扩展与打通,真正解决语文学习“少慢差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