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毓龙先生是比袁珂先生更早的神话普及者与研究者。倾注10年时间,参考熔铸《山海经》《搜神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博物志》 经史、谶纬、河图、地志、诸子、博物 等 501卷 中国经典古籍, 专门为青年读者 写就一本 中国神话的普及读本 《上古神话》,可在 国文、历史、地理 多方面得到启发。 在学术层面,参考材料之丰富,历史体系之完整(从盘古氏、有巢氏的人类起始,经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直至夏朝建立),治学之严谨;在读者阅读层面,神魔妖怪之繁多( 281位神祇仙官、632处秘境仙阙、211种异兽精怪 ),上古神话事件之恢弘壮丽,叙述文字之精妙,都是20世纪百年难得一见的杰作,是 普通读者读懂中国神话的百科全书 ,被誉为 中国神话学之书 。
《孔学古微》 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量测的深度,有极微妙精细处乃至无限的宽广性与灵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 徐梵澄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被誉为 现代玄奘 , 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 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 1960年代是徐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学术菁华的宣扬期,以英文著出《孔学古微》,1966年由室利 阿罗频多学院出版,意在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菁华;后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2006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5年经李文彬先生译成中文,以单行本出版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收录了吴然老师36篇经典散文,其中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洱海》《月亮池》《含笑花》《太阳鸟》《苍山》等。每一篇都是吴然老师的经典之作。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三年级上册中的一本。本书收录了慈琪的多篇经典童话,如《巨针》《小歌鸟》《仙人掌的颜色》《借个故事给外婆》《巨人桌底的城市》等。作者的文字细腻,富有爱心,文章读起来如有一股股暖流流入心间。很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
逍遥游 庄子全传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诸侯混战、争霸天下的时代,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而逍遥游世、隐居著书,写成被誉为 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的《庄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逍遥游:庄子全传》是一部全面而详尽的庄子传记,它生动形象又不乏学术品位,具有文史哲兼备、雅俗共赏、古今贯通的特质。它严谨地依据《庄子》文本及相关史料,汲取融化时贤往哲的众多成果,精心组织素材,巧妙布局结构,以散文形式、写实手法写就,整体呈现了庄子的生命历程、生活状态、人生特征、思想轨迹,揭示了庄子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及全球文明进程中的深远影响。透过新颖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典雅的语言,一个栩栩如生的 庄老夫子 呼之欲出。它是一部出色、独具特点的上乘
徐梵澄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被誉为 现代玄奘 , 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 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60年代是徐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学术菁华的宣扬期,《小学菁华》为其于1963年编辑而成的一部汉英字典,后于1976年晚出版于南印度;2006年以《徐梵澄文集》卷二在中文世界出版;今经汉译,以中英对照单行本出版。徐先生力图融会古典 现代语言学习法,彰显汉语之特殊价值与兼容并收,像初学和热爱汉语言文字的读者提供阅读、临摹、思索乃至初窥书法的门径,夯实理解古籍的基础工具。此书序后,是汉语史的一个简略概说;正文部分,追溯六百余汉字本源,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等分类之下,根据每个汉字所属的偏旁、
《数学精灵希里克(1-12)》由安小橙著
《周易》内容简介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部分包括六十四卦卦形及卦辞、爻辞,自汉代以来,就将其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即从乾卦到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即从咸卦到未济卦。《周易》是我国文化典籍里*难懂的著作之一。在其神秘的外衣下,透露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古人片断的思想认识资料。作为具有一定哲理内容的卜筮之书,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在以政治、伦理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意识形态领域里,开辟了广阔的哲学天地。 《老子》内容简介 《老子》又称《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