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传:四大文明汇流之地》是“丝路百城传”丛书重要读本之一。敦煌虽不大,但数千年来,是中西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世界四大古文化都曾在这里集结、播撒,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作者在概述中对敦煌的人文地理历史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提炼,再以年代为序,系统呈现了敦煌各个发展时期的精神和物质状貌。其独特的敦煌石窟,更如同一座历史的丰碑,铭刻着人类社会演变的纷繁历史、兴衰浮沉、风云变幻,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史册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本书是中国首届雕塑博士钱云可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学习木雕的工具书,该书积三十年的木雕创作经验、二十年的木雕教学成果,由浅到深、由简入繁、系统地阐述木雕课程所需掌握的基础技能与创作过程,并通过木雕作品的解读与欣赏带动木雕基础技能的巩固与拓展。有别于一般的技法工具书,本书侧重于同学木雕创作思维的培养。
本丛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代寺观壁画。
《美术设计基础与版画创作》由著
《图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好看》第四辑共6册,分别为:《寺观壁画·唐五代宋辽金》《寺观壁画·元明》《寺观壁画·清》《寺观彩塑·唐五代宋》《寺观彩塑·辽金元》《寺观彩塑·明清》。本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井举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册收录元明时期的永乐宫、青龙寺、水神庙、公主寺、稷益庙、云林寺、太符观、后土圣母庙等寺观的壁画。
明、清两代,儒、释、道三教合流形成风气,社会文化的世俗化愈演愈烈,佛寺、道观敞开大门,面向普通的民众。明、清时期的寺观雕塑无论是题材还是趣味性,无不与世俗化和大众化的时代潮流相契合。 本书精选明清时期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丛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是《寺观彩塑(唐五代宋)》分册。
本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是《寺观彩塑(辽金元)》分册。
本丛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清代寺观壁画。
《图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好看》第四辑共6册,分别为:《寺观壁画·唐五代宋辽金》《寺观壁画·元明》《寺观壁画·清》《寺观彩塑·唐五代宋》《寺观彩塑·辽金元》《寺观彩塑·明清》。本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井举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册收录元明时期的永乐宫、青龙寺、水神庙、公主寺、稷益庙、云林寺、太符观、后土圣母庙等寺观的壁画。
本书介绍了综合版画艺术。相对于传统版画艺术,综合版画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从物料基础、形态建构、语言表达到创作方法论及评价体系,表现出一种新的生成。它是对传统版画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是结构性的否定或逃逸,而是一种增值,呈现出一种发散模态。可以说综合版画与现当代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基本同步并理念交错融通,或可说其是一种“现代的”版画语言,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况与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金银器》由齐东方,陈灿平著
本书以河南开封市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考察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现实状况,对年画技艺及相关的人和事展开了讨论。关注生活中的木版年画,将木版年画与人(生产者、消费者、张贴者、收藏者、研究者)联系起来。把木版年画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考量,挖掘地方性知识,理解木版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位置、作用与意义等。抓住年画这一个案,形成对其贴近生活的研究,考察其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存在的意义。着重考察田野作业中的人和事,呈现相关人群的生活和情感,把民俗生活骨子里活泼泼的生命气息展现出来,并在民俗志的写作方法上进行探索。
本书根据作者1929~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整理、配以图片编辑而成。当时考古资料还不甚丰富,作者也未亲临云冈、龙门、敦煌、大足等地考察,主要根据自己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观摩馆藏中国文物的体会,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本书讲解雕塑发展历史,深入浅出,另辟蹊径。
《刘雪湖梅谱(外一种)/古刻新韵》以古代经典刻本为底本,予以影印出版。旨在反映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水平和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具可读性,又具可观性,对了解版画史、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刘雪湖梅谱》,内含明代画家刘世儒(号雪湖)梅花谱版画26幅:一枝春信、数点天心、珠胎乍裂、斗柄初开、鳌头独占等,书前有“雪湖小像”一幅。
汉画像包括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等图像,是研究汉代社会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汉画像以其真实、直观、广博的图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信仰、宗教、神话、历史、生活、 民俗与精神状况。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鉴(即有关画像石的文化鉴识),第二 部分为赏(即对于石刻画像的赏析),语言通俗,可读性强,收录各种题材的汉画像拓 片500余幅,是教人如何了解、看懂、欣赏汉画像,了解汉代文化的入门书。
汉画像包括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等图像,是研究汉代社会的第一手图像资料。 汉画像以其真实、直观、广博的图像,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信仰、宗教、神话、历史、生活、 民俗与精神状况。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鉴(即有关画像石的文化鉴识),第二 部分为赏(即对于石刻画像的赏析),语言通俗,可读性强,收录各种题材的汉画像拓 片500余幅,是教人如何了解、看懂、欣赏汉画像,了解汉代文化的入门书。
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雕塑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在公共场所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精神作用,丰富着城市居民的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李革公共雕塑作品》编选李革历年来所创作的具有宣传功能的雕塑作品,如《林青》《杜富国》《牛势》《胡友猷》《王阳明》《邹习祥》等,作者用个人的视角对雕塑对象进行独到的理解与创作,以图片和色彩的形式迢递艺术作品的精神感召力,为读者提供一个可观览的艺术空间,并进一步对日常生活里的公共空间艺术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
在本书这一系列的作品中,作者将一些现代平面设计元素与漆画的传统题材融合创新。为了保存创作灵感迸发时的情绪,选择先表达灵感的张力,再对其进行第二次漆性探索。保留初期想法调性的同时,也能充满灵气且不失漆性,为千年漆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本书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总结和成果展示。前半部分对纪念性肖像雕塑的定义、价值,以及在国内外创作的历史展开,从历史的角度解析了什么是纪念性肖像雕塑,又详细展示了纪念肖像在国内外的发展。后半部分从广州美院的创作实践出发,介绍了纪念性肖像雕塑的造型特点以及创作步骤。最后展示了教师的作品、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创作分析。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金银器》由齐东方,陈灿平著
《20世纪岭南雕塑发展史》包括“民国时期之西风东渐(1949年前)”“建国初期之砥砺前行(1949-1966)”“十年之百废待兴(1966-1976)”“改革开放时期之推陈出新(1977-2000)”“新世纪之百花齐放(2000年后)”等内容。全面呈现了20世纪岭南雕塑艺术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岭南地区重要雕塑家创作经历与代表性作品,清晰梳理了各个时期岭南雕塑艺术发展脉络,发掘了岭南雕塑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 全书主题清晰,结构合理,资料详实,叙述层次分明,体现了基于研究进行史实钩沉的努力过程。本书稿图文结合,内容深刻。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类”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