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威廉·透纳,是18-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享有绘画界莎士比亚的美誉,对19-20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形成影响深远。本书集有关透纳思想和作品的研究、收藏和历史追溯为一体,完整呈现了透纳在现代文明演进中的创作全貌和思想影响。本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渠敬东撰写的长篇研究导论(约11万字),从风景画与自然观分析入手,深入讨论了透纳思想中的风俗、历史、神话和自我的艺术表现形态,使得透纳的伟大作品在思想史的角度得以完整呈现。2.系统整理了透纳版画制作的历史,梳理了19世纪版画发展及艺术表现的脉络。3.将渠敬东收藏的300余幅版画整理成图录,高清图片与作品体系和题材风格均得以系统呈现。4.附有著名版画家小传等信息,供读者便览。总之,这是国内第一部将透纳研究和专项收藏相结合的学术作品。
本书由敦煌研究院编著,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相关的石窟文化知识。参考、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介绍西千佛洞的内容、历史、艺术价值,并在书中体现西千佛洞的近期新研究成果。除正文外, 书中还穿插了延伸阅读栏目,作为正文的补充,拓宽阅读范围,扩大读者的视野,进一步增强此书的知识性。
本书以河南开封市和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考察木版年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现实状况,对年画技艺及相关的人和事展开了讨论。关注生活中的木版年画,将木版年画与人(生产者、消费者、张贴者、收藏者、研究者)联系起来。把木版年画放在特定的时空中考量,挖掘地方性知识,理解木版年画在民众生活中的位置、作用与意义等。抓住年画这一个案,形成对其贴近生活的研究,考察其作为具有生命力的存在的意义。着重考察田野作业中的人和事,呈现相关人群的生活和情感,把民俗生活骨子里活泼泼的生命气息展现出来,并在民俗志的写作方法上进行探索。
本书介绍了综合版画艺术。相对于传统版画艺术,综合版画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从物料基础、形态建构、语言表达到创作方法论及评价体系,表现出一种新的生成。它是对传统版画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是结构性的否定或逃逸,而是一种增值,呈现出一种发散模态。可以说综合版画与现当代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基本同步并理念交错融通,或可说其是一种“现代的”版画语言,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况与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本书主要记述了杨先让版画创作的艺术之旅。杨先让以西洋画、油画作为他艺术之路的起点,通过版画记录那个时代的风貌,表达自身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书中涉及作者所处历史时代的面貌、民风民俗、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等六种题材,不仅讲述版画创作的艺术生活,同时也展现了他创作出的《梨渊》《恩师徐悲鸿》《梁漱溟》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版画艺术作品。杨先让的版画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感,可谓创造了一个木刻版画独有时代特色的时代。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由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编著。他从带回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选取精美绢画约四十八幅,用彩色和黑白照片影印,并配以对每幅作品的解说。书前为劳伦斯?宾雍的导读。此英文本于1921年出版。
对于水龙祠壁画的研究,经过四年左右的艰难前行与不断摸索,刘灿姣教授研究团队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既包括了专业性的学术论文,也包括了普及性的电视纪录片。而这部著作,则以简略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片,对水龙祠壁画的前期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阶段性总结。当然,它也是对水龙祠壁画进行推介的专著,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图镌梨枣》是一本关于中国古籍版画的轻学术图书,由刘洁写作。中国古代版画艺术源远流长,书中既有对中国古籍版画在刻印制作、作品流派及传承、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一些趣事的讲述,也有对天文、地理、宫室、器用、名物、工技、农艺、文学、戏曲等门类中的版画插图的古籍解读;既有山水图景、人物传记等版画的鉴赏,又有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集大成的画谱、谱录的艺术赏析。
由周树立、罗松远等*的《不让文明失落(滑县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主要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介绍和讨论中国人的年俗符号特征和主题内容、表意方式,重点是从本土中原研究的视角讲述滑县人在其所处的农耕时代与文化脉络中所形成的关系特征、运作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内容涉及儒家思想、家族结构、精神图腾及其伦理特征和行为追求等,并力图通过源文化的追溯方法使学习者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比较系统的认识。我们希望从年画的视角来考察中国人的价值系统、精神价值与理想伦理期盼,以凸显中原人的思想、思路与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达到解读和认识中原人与中国农耕社会的目的。在批判性地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让文明失落:滑县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研究》将分析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