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手册》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手册,介绍楹联的本质、发展、分类和修辞,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收录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经典楹联2500多副(含超长联12副),涉及春联、婚联、寿联、行业联、装饰联、题赠联等100多个不同类别。
这是金铁庵诗、词、联三种书的合集。原书均名以 百日通 。写作手法略同刘坡公的著作,分别简略介绍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眉目清晰,文字简洁;列举名家作品为例,就技法和风格逐一分析,指导写作,评点精到。此三种书的合集在民国时期均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此次为标点排印本。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书写或勒刻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上下两联的形式相对、内容相关,是我国汉民族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该书分为六章,分别为楹联的本质、楹联的发展、楹联的分类、楹联的修辞、楹联创作的规律与方法和楹联的鉴赏。该书收集了大量的楹联作品,论述了楹联的创作、应用和欣赏,附录中收集了若干楹联创作的文献资料,可使读者既明其 理 又得其 法 ,能够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
对联是中华民族zuiju特色的传统文学体裁,也是使用zui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举凡新春佳节、婚丧嫁娶、寿诞喜庆、建房迁居等,都要用到对联。在中华大地,上至皇帝的宫殿、官府衙门,下至乡间的草房,以及山水园林、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关隘城寨、桥梁渡口、牌坊陵墓 都可以看到对联。 对联贯穿于中国人的一生。男婚女嫁,有婚联;生儿育女,有贺联;过生日,有寿联;去世,有挽联。在中华民族zui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都要贴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到粮囤、牛屋、猪圈、鸡笼、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 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春联被看成一家人对外的 门面 ,更是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 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 “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 就让《滩头坞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
在传世作品中,楹联书写的材料也特别丰富。明末、清初偶有书写在绫本上的楹联,以后主要以纸为主,縜本为少。而楹联的用纸非常讲究,有生纸、熟纸、花纹笺、泥金笺、蜡笺、珊瑚笺、虎皮笺、瓦录纸等等,其中颜色又有时青的、大红的、粉红的、金黄的……异常丰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说明了当时社会对楹联的需求和书法家对楹联创作的重视。各个时期,用纸和工艺制作纸的不同,形成了各个时期的特色,又为楹联书法的鉴定提供了佐证。总之,楹联的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和对书法艺术的需求。本书所选名家楹联,上起明末,下至民国,共收62位书家的65幅楹联,另附42位书家的52幅楹联,这些作品字体多样而形式丰富,有着的代表性。在内容选择上,摒弃酸腐陈旧之语,以可读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上。
《撰联指南》是关于对联撰写的专著。书中首先简略介绍对联小史,然后从基本概念出发,进而分类讲述对联的撰写技巧,涉及用途、对仗、修辞、掌故、风格等等,并以名家和自撰对联为例进行分析。篇幅不大,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易学易用。鉴于篇幅原因,同时附入其他作者(平襟亚或他人)的对联写作书籍一种。 此书只有影印本,尚无标点排印本。此本为标点横排本。
21世纪初,社会公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参与保护的热情,以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力推进,成为中国文化界乃至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从大多数人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词的内涵不知所云,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人们普遍对它的具象呈现形态有了一定的认知,并支持或主动参与保护工作,说明人们在现代化进程的背景下,已经看到,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传统社会生存环境下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急剧消失的现实,而这种现实,一定会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之,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楹联,又称对联、楹帖。楹者,柱也。把一副联语,分别题写在两根相对的柱子上,故名楹联。它是我国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祖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别具风姿的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传统韵文样式中至今仍有鲜活之生命力者。本书学者陈书良先生沉浸于楹联之美所著写的楹联美学概念与心得。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文辞讲究、音调和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简练、意境深远等特点,成为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载体。本书分为对联知识、节令对联、庆贺对联、宅第对联、行业对联5个部分,根据
本书从我国古今楹联中精选各行各业的实用对联三千副。按行业性质分列为商业百货、农、林、牧、副、渔、工矿、乡镇企业以及科技、邮电、文教、体育、卫生部门等111类,即有实用性,又有欣赏价值,可供城乡各行各业的读者选用、参考和楹联爱好者研究、鉴赏。
《百家姓宗祠对联》讲述祠堂楹联是直接昭示这些先贤的美德和意境、以及他们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传递宗族思想及行为规范,鞭策后人奋进向上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联形式,将姓氏发祥地、祖先居住地、名号、堂号、官位,勋绩等等信息,以大众化的艺术手法,把其丰富的内涵反映出来,从而达到数典不忘祖之目的。所以祠堂楹联对于敦亲睦族,弘扬正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史记》是中国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分为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记述了各阶层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而且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的重要论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本版为精装典藏本,选择了《史记》原文中精彩的部分,精译精注,生僻字注音,无障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