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对联,又称楹联、春联、对子等,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对联短小凝练,讲究对仗、平仄、用典,且与诗赋文章、书法篆刻、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等密切互动,与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 对联虽然家喻户晓,人们却未必知其所以然。忽视对联的基本常识和美学规则,缺乏鉴赏对联的能力,就会误解、错用对联,贻笑大方。 《对联课》以程章灿教授在南京大学开设的 对联课 讲稿为基础,精心修订而成。十二讲分列主题,从对联的起源与用途讲起,到对联的平仄声律、典故运用、句式修辞,再到庆贺联、哀挽联、名胜联、书房联和集句联等各类对联的形式、写作与运用,溯源循流,并融合相关的古典美学理论,结合文史掌故展开作品赏鉴,可谓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行文则通俗晓畅、活泼有趣,堪称 大家小书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 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 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本书收录了多副明清以来的学者贤士联,共有仇兆鳌、吴让之、赵之谦、王文治、邓石如、汪中、郑板桥、纪晓岚、陈鸿寿、屠敬山、赵熙、李根源、曾国荃、李鸿章、曾习经、张祖翼、陈白崖、谭延闿等 30 余人的经典作品。古诗文联是我平时*常写的内容,这类联语占了本册的近一半。像扬州平山堂的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自范仲淹《
楹联是律诗中对仗句的演变和发展。它特别强调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西湖周围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道观、洞府、牌坊,这些地方留下了很多历代政要、名流、骚人、墨客所题写的楹联,给人们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增添了不少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余在游山玩水之时,特别爱读这些楹联。自2004年起,历时10年,登山涉水,不避寒暑地跑遍了杭州市的各个景点,将楹联抄录下来,终将它整理汇编成集,至今已汇得1800~副楹联。其间,对某些难认的字,就按实描画在纸上,向当地有关人士及文化管理部门查询,有时还向撰写楹联的本人询问清楚。经过多次实地核对,尽可能做到无差错。 在楹联内容的选择上,以可读性、切实性、哲理性为上,并摒弃酸腐、庸俗之作,适当收录言简意
本书共采集颐和园中对游人开放诸景点的楹联114副及各类匾额190余面。作者从字、词的注释入手,言外求义,尽力挖掘楹联、匾额的深层蕴意,探求其真情实意,并依据颐和园楹联分布是“成组论套,贴题对景”这一特点,通盘思考,综合辨析,突破传统,纠正前人的谬解误说,对这些楹联匾额予以前所未见的解读。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实景照片做插图,使读者既可对照实景,又能欣赏古人书法之美。
基本信息书名:楹联上的成都记忆IBSN:9787546413129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作者:吴刚谭良啸主编定价:38元开本:16开内容介绍:成都是中国楹联艺术的重镇,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本书精心选择了30副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名联,以当代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同时,深入挖掘这些楹联背后的人物故事,使本书在具有知识性的同时,也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别具一格地勾勒出成都历史文化的风云画卷。目录序武侯祠蒋攸铦“唯德与贤”联赵藩“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联刘咸荥“勤王事大好儿孙”联王天培“公本识字耕田人”联游俊“两表酬三顾”联杜甫草堂何宇度“万丈光芒”联何绍基“锦水春风公占却”联顾复初“异代不同时”联王闿运“自许诗成风雨惊”联严雁峰“歌咏成史乘”联望江楼佚名“望江楼,望江流”联钟云舫“
匾额与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为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来抒发情感、评述人物。张光奇著的《匾额楹联》介绍了中国的匾额对联文化及不同类型的匾额与对联,带您领略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
本书作者沈泓是著名的报告文学家和作家,更是热情的年画爱好者和收藏者,曾多次亲历其境,深入年画产地寻访,真实记录各地年画的历史、现状和风格特色,以及当地人文风貌和年画艺人的人生故事。品读美仑美奂的年画艺术,探源朴实厚重的民俗文化,令人感慨万千,叹为观止……“恭喜发财”、“四季平安”、“大吉大利”、“年年有余”等年话生生不息。繁衍在新年的问候中,然而,另一种古朴生动的形象年话,我国独特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却风光不再,正在从人们的生活中悄然逝去……就让《高密年画之旅》带你走进民间,体贴民俗!《高密年画之旅》高密扑灰年画作为以纯手绘为主的一种年画品种,风格写意、挥酒自由、狂放如泼。
这是一次全新的人文之旅这是一抹深刻的文化记忆这是一幅多彩的民俗画卷 本书以田野考察的写作方式,对胶南年画的传承区域、历史溯源、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年画传人以及濒危状况作了详纲的记述,并配有百余幅精美年画,融知识性、艺术性和鉴赏性于一体,具有珍藏和存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