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知识手册》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手册,介绍楹联的本质、发展、分类和修辞,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收录从唐宋元明清到近现代的经典楹联2500多副(含超长联12副),涉及春联、婚联、寿联、行业联、装饰联、题赠联等100多个不同类别。
这是金铁庵诗、词、联三种书的合集。原书均名以 百日通 。写作手法略同刘坡公的著作,分别简略介绍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眉目清晰,文字简洁;列举名家作品为例,就技法和风格逐一分析,指导写作,评点精到。此三种书的合集在民国时期均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此次为标点排印本。
《贴出年的吉祥:中华春联大全》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春联。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春节的*件事情。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大方法。另一方面,春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较为通俗化又较有活力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路径,因此春联集萃具有很好的知识性和民族性。
楹联是律诗中对仗句的演变和发展。它特别强调对仗工整和平仄协调,被誉为“诗中之诗”,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西湖周围有许多亭、台、楼、阁和寺庙、道观、洞府、牌坊,这些地方留下了很多历代政要、名流、骚人、墨客所题写的楹联,给人们在欣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增添了不少高层次的文化享受。 余在游山玩水之时,特别爱读这些楹联。自2004年起,历时10年,登山涉水,不避寒暑地跑遍了杭州市的各个景点,将楹联抄录下来,终将它整理汇编成集,至今已汇得1800~副楹联。其间,对某些难认的字,就按实描画在纸上,向当地有关人士及文化管理部门查询,有时还向撰写楹联的本人询问清楚。经过多次实地核对,尽可能做到无差错。 在楹联内容的选择上,以可读性、切实性、哲理性为上,并摒弃酸腐、庸俗之作,适当收录言简意
本书共收录楹联100副,为作者近3年所创作,包含园林名胜联、历代贤士联、古诗文集联、师友联等, 书体涉及行书、草书、隶书。 本书中几幅扬州园林的联句,原作是由孙龙父、魏之祯、王板哉等家乡书坛硕儒题写的,一方面内容十分雅致,另一方面书法水平高超。除了扬州园林楹联外,册子中还有南京、苏州、杭州、保定、晋城、高邮等地的园林及名胜联。本书收录了多副明清以来的学者贤士联,共有仇兆鳌、吴让之、赵之谦、王文治、邓石如、汪中、郑板桥、纪晓岚、陈鸿寿、屠敬山、赵熙、李根源、曾国荃、李鸿章、曾习经、张祖翼、陈白崖、谭延闿等 30 余人的经典作品。古诗文联是我平时*常写的内容,这类联语占了本册的近一半。像扬州平山堂的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送夕阳,迎素月,当春秋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集自范仲淹《
对联是中华民族zuiju特色的传统文学体裁,也是使用zui为广泛的文体之一。举凡新春佳节、婚丧嫁娶、寿诞喜庆、建房迁居等,都要用到对联。在中华大地,上至皇帝的宫殿、官府衙门,下至乡间的草房,以及山水园林、寺庙道观、亭台楼阁、关隘城寨、桥梁渡口、牌坊陵墓 都可以看到对联。 对联贯穿于中国人的一生。男婚女嫁,有婚联;生儿育女,有贺联;过生日,有寿联;去世,有挽联。在中华民族zui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地无论南北,人不分男女,家不论贫富,门不讲大小,都要贴春联。从大门(院门)、正房门、厢房门、厨房门(包括门框、门心、门头),到粮囤、牛屋、猪圈、鸡笼、纺织机、大小车辆,直至桌子、椅子、蜡台、灶台 到处是红彤彤的一片。春联被看成一家人对外的 门面 ,更是一家人对新年的期盼
是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才
《撰联指南》是关于对联撰写的专著。书中首先简略介绍对联小史,然后从基本概念出发,进而分类讲述对联的撰写技巧,涉及用途、对仗、修辞、掌故、风格等等,并以名家和自撰对联为例进行分析。篇幅不大,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易学易用。鉴于篇幅原因,同时附入其他作者(平襟亚或他人)的对联写作书籍一种。 此书只有影印本,尚无标点排印本。此本为标点横排本。
《西湖楹联》辑录了湖中三岛、南山路、孤山路、苏堤、杨堤、灵隐景区、六和塔等处从古到今的各种楹联,作了些评点,并配以历史、人文、地理等背景资料。
楹联是中国文学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诗中 诗”,具有文字精练、平仄韵律对仗工整的鲜明特点 ,恰因其短小而更见作者之功力。《通赏中国名联》 的特点是“通”和“赏”,通过对大量楹联佳作妙构 的赏析,引导读者品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高佳,提 高文化品位;通晓楹联的发展,加深对中国楹联文化 意义的认识:滋润文化心理,培养文化兴趣,提升文 化修养。
楹联,又称对联、楹帖。楹者,柱也。把一副联语,分别题写在两根相对的柱子上,故名楹联。它是我国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祖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百花园中一株别具风姿的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是传统韵文样式中至今仍有鲜活之生命力者。本书学者陈书良先生沉浸于楹联之美所著写的楹联美学概念与心得。
《山海经故事丛书:妙联巧对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山海经故事丛书:妙联巧对故事》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山海经故事丛书:妙联巧对故事》内容围绕“妙联巧对”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对、联故事进行了合理的编选。体现了活泼的民间风情与生活智慧。
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春节要张贴春联,结婚要张贴喜联,为老人庆寿要上寿联,哀悼逝者要出挽联,亭、桥、楼、阁、宫殿、祠堂、寺庙、商店、居室等都有对联张挂。可以说,对联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本书对于楹联的产生与发展,类型与特点,写法与避忌,均作了介绍,既讲基本知识,又教读者如何写好,并设专章介绍各种征联活动的出题、参赛、评选等。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今楹联实例,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关楹联的全部知识。内容丰富翔实,叙述口语化,文笔生动,是一本知识性、可读性、实用性兼备的文化普及读物。
《年画上的中华经典故事 诚信篇》,分为以诚感人、信守承诺、舍生取义、知错能改、爱要真诚、以诚待人和知恩图报七个章节。每章包括来龙去脉、知识广角、佳作赏析和点悟 絮语四个部分。从多个角度讲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故事,并对原有核心内容进行丰富扩展,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诚信正能量。
中国古代典籍卷帙浩繁,然而适合当代读者阅读的不过十之一二。编者经过反复筛选、精心校对,编纂出本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系列丛书。全套共20本,不仅封面典雅、精美,而且内文运用彩色插图,图解故事,同时在原言语中为生僻字添加注音和解释,方便读者无障碍阅读原著)与先贤对话,品读经典哲思。
楹联和匾额,在王家大院古建筑群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数量之多,形式之丰富,内容之深邃,是一般宅院难以比拟的。几乎是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形成一个内涵深厚、品位高超的封建士大夫文化层次。据统计,王家大院楹联多达83副(临时性的书写寿联、喜联、春联均不在内),匾额120多块,受皇帝及光禄大夫、山西巡抚和绅衿耆庶旌表牌匾25块之多。这些楹联匾额,从质地上看,有石雕、木雕,还有砖雕;从书法艺术看,有楷书、行书、草书、篆书、隶书等;从形式上看,有横有竖,有大有小,有秋叶额、册页额、手卷额、便面(折扇)额、此君(竹子)额、碑文额等;从内容上看,有歌功颂德者,有写景抒情者,有阐述宏伟志气远大理想者,也有宣扬忠孝节义者。无论哪种内容,均对仗工整,论点准确,引经据典,语不空泛,而且逻辑性强,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