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现存古代壁画种类繁多,包括墓室壁画、寺庙壁画和道观壁画,壁画总面积达27259.52平方米,在社会、、建筑、美术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本书将融日历功能和历史艺术表现于一体,筛选山西省有代表性的壁画,按年代顺序进行筛选、整理,真实地呈现壁画之美,通过图片的展示与简单的文字介绍,带领读者走近山西、认识山西,爱上山西,让读者深刻地了解山西文物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宋代诗学通论》是一部极富思想性、学术性的经典论著,有其独特的理论架构;文字严谨而富有才性;立足传统又能借镜西方;抉示出宋代诗学中诸多值得深思的话题。《宋代诗学通论》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有别于唐诗的诗学天地:这一诗学世界充满了对宇宙人生的强烈关注,渗透着宋型文化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揭示了诗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涉及诗学理论的各个层面和范畴;总结了唐宋诗歌的创作经验,尤其是提供了宋诗如何超越唐诗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宋代诗学通论》曾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中国文学奖等,深受程千帆、傅璇琮、莫砺锋等先生好评,二十多年来已成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精读书。
熊猫摄影日历不仅收录了大熊猫吃喝玩睡的精彩瞬间,展示了可爱熊猫慢节奏、没有烦恼的生活,还有每日一句躺平文学,让人们看到每日翻时开心一刻,松弛感拉满。将大熊猫照片与节日、节气大致对应,读者不仅可以应时、应季感受大熊猫生活,也能享受到可爱熊猫的“陪伴”。反面是周历+便笺,轻松做计划。还有熊猫名字、所在地,轻松找到心上熊。配备好玩的熊猫“放轻松”转盘和好摸的毛绒熊猫头挎包。
《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挑选了充满中国文化意蕴的35个汉字,通过对它们丰富内涵的揭示以及独具个人特色的文化诠释,写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妙趣横生的世界,饱含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可谓一部高质量的雅俗共赏的文化读物。
中国传统插花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内涵深邃,绚丽迷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分甲、乙两篇。甲篇 花之情 ,介绍中国花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发展历史、用花风俗等。乙篇 花之艺 ,介绍插花技巧,包括花器,斋花、堂花,花朵、花枝姿与形、情态,折枝、团花、供果、聚景等造型,文人、宫廷、青少年、佛式、道式插花的不同文化内涵,构图等。全书注重归纳传统插花造型技巧与内涵的多样性,彰显民族特色,反映传统插花艺术情境之美。 本书特点:深入发掘历代文史资料,对中国花文化与插花史、花器、花姿、花型、文化内涵、构图作了清晰描述,并收入大量插图,加上作者手绘的图解,以文配图,便于读者领会。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 “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
花开未觉岁月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花信风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细井徇绘图的《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
本书从宗教学、美术学、服饰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来探索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文化特征。主要从东汉至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隋代时期、初唐至盛唐时期以及中晚唐至宋元明时期五个主要历史阶段,对佛教造像服饰类型及风格的演变特征展开具体分析。一方面,基于佛教义理的角度,对不同时期的汉地佛教造像服饰的 庄严 意义作进一步的探究,另一方面,通过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演进过程的探究,以及对汉地佛教造像服饰在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适应性与包容性的深度思考,尝试着厘清汉地佛教造像服饰世俗化、本土化发展的完整路径。结合汉民族服饰艺术风格的影响,较深入地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佛教造像中的衣装饰物在逐渐演化中所表现出来的由外来艺术形式到中印两种风格的交
这是一部适用于高校艺术教学的。作者善于利用自身丰富的田野作业经验,对一个个艺术民俗个案进行了出色的解析,鞭辟入里,辞采并茂,很具有可读性,非常有利于教学之用,这在今天许多高校艺术理胜其情、大而无当的总体状况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发扬的亮点。
《三国戏曲集成》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创作的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分编为《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共8卷12册。这些剧本将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多、*全、*完备的一部文献价值极高的书。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四大名著,都据以编演了许多戏,《水浒戏曲集》《西游记戏曲集》《红楼梦戏曲集》早已出版问世,唯独编演、存本*多的三国戏阙如。本书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
本书以日历形式, 介绍节气茶、节日饮茶、茶饮法、茶水茶器、茶经典、茶诗、茶典故、茶谚语、茶博物馆、茶史迹、各类茶叶、茶演进等茶有关的文化、历史和知识, 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和实用性, 形式新颖, 信息生动, 通俗易懂。
旅行的时候你听什么?《画中听乐:2024年日历》开启中国音乐漫游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城市原创插画,与我们一同潜入画中云游祖国山川湖海,听着沁人心脾的民间音乐去旅行,开启五十二场有音乐相伴的城市漫步。每周到达一个旅行目的地,通过文字向读者分享该地域的音乐文化与风格,推荐一首具代表性的地方音乐。民族民间音乐透露着地方气质,各地音乐特有的音调、节奏、方言、文化可以带给你对这座城市历史人文最直观的感知,感受源自中华民族最亲切的感官治愈。2024年,在日历书上留下属于你的中国音乐漫游记忆吧!
2024农历甲辰年·生肖龙,故宫日历家族再添星辉——故宫日历儿童版日历“龙”重登场,日历外盒打造成精美的“时光宝盒”,收录一部甄选、展示故宫宝库中262件“龙”文物的日历,以图文并茂的内容设计、匠心独具的日历玩法为全体龙的传人献上重磅龙年大礼!同时,赠送“如意龙鳞卷轴”和“小龙如意定制胶棒”,让孩子学中有玩,边学边玩,度过快乐充实的龙年。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就了独特的澳门文化——多元且特色浓郁,既保留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又包容西方文化,各种各样异质文化在此共生、共存、积淀、整合、交融、创新。本书既从宏观角度对澳门文化特点、内涵、定位、发展进行理性探讨,又从微观角度关注书法、绘画、建筑、音乐等不同门类艺术在澳门的实践发展。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探寻、认识、了解澳门文化的钥匙。
这套题为《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的丛书选的是蔡国强、许江、邱志杰等四位艺术家,四人都是闽籍。 许江自1989年从德国留学归来,便以令人惊讶的勤奋连续出示新作,除了国内各类学术展览之外,他先是参加了第24届圣保罗国家馆双年展,接着又到柏林办了个展。他的影响实际还不在于自己的绘画。他多年来以艺术学人的身份参加学术讨论、组织活动,例如担任中国油画学会各种展览的评委,2001年他到新加坡参加与今年卡塞尔文献大展总策划奥克维的对话,今年又担任2002上海双年展的艺委会主任,都使他成为当代艺术论坛上不可或缺的发言者。他执掌中国美术学院以来的努力,则进一步使他经常成为艺术界谈论的焦点人物。
周一到周五以《牡丹亭》剧情为主,由介绍剧情的简单文字、原著中俏皮有趣的宾白和婉转典丽的唱词构成,并配以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剧照,在深深感受汤显达给我们的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的爱情故事至情至性之美的同时,享受精美剧照带来的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其中又穿插点缀了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的手记,从不同主创人员的角度来阐述昆曲之美、《牡丹亭》之美和他们的创作感悟。周六、周日两天编排跟《牡丹亭》有关的昆曲知识,内容涉及昆曲的发展史、行当、服装、化妆、乐器、道具等几个类别,通过了解相关常识,进一步领略昆曲的美感与韵味。
在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俯书写的「心经」墨迹。原作为手卷,乾隆时入清宫,后改为册页,每单开纵二十八点八厘米,横十点八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藏印。自北朝以来,佛教信士写经,均为楷书。而赵孟俯的这件行书「心经」,被人称为写经史上的一个创例,也是赵氏行书代表作之一。明代王穉登在册页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心经乃为中峰和尚写,圆融秀逸,若游戏三昧,不缚戒律而超然入圣,非平时他作所及。」编者将这件「心经」成倍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临习。同时,还放大印出单页,供读者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