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漆器》一书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瑰丽无比的髹漆工艺世界。书中既介绍了髹漆工艺的起源与发展、种类与功能、制作方法与工艺特征、价值与作用,又利用大量考古资料对历代漆器特别是秦汉以前漆器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力图使读者在鉴赏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总体风格的同时对各个时期漆器艺术特征有所认识,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书中每个时期漆器均注有资料来源,便于读者查阅。不同时代器型迥异的漆器都配有线插图或彩色照片,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远去的乡村记忆 温馨的博物之旅 本书用生动传神的写意国画,艺术地再现了过去乡村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类老物件200余种,犹如一座乡村文明的纸上博物馆。画中挥洒自如的行楷书法,与形象逼真的老物件相映成趣;清新活泼的说明文字,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使得书趣味盎然、温馨怀旧,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即使世界再喧嚣、社会再浮躁,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一份热爱、一份情怀、一份梦想、一份期盼,在坚守一种手艺、一种传统。即使过程艰辛、未来不可知,却从未放弃。因为这份坚守,他们在这个一切急速向前奔的社会里显得格外珍贵。 作者花费6年的时间,寻访了30多位中国传统手艺人,对他们的生活、工作进行了跟踪拍摄和采访,记录下了当下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坚持和梦想,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传统手艺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简介 《中华文明史话》丛书是一套文化普及类阅读丛书,主题丰富,内容涵盖面广,从各个主题的历史源流到目前概况,脉络清晰。丛书并不深入探究各主题下的细枝末节,阅读丛书,能对各主题有一个概况性了解。丛书在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力求以生动、规范的文字来叙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图文结合使阅读更轻松,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内容,真切地贴近历史。 《剪纸史话》简介 《剪纸史话》根据已有资料及考古发现探究剪纸的起源,并简述了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 图书对剪纸的整体特点、地域特色、题材选取、寓意及应用作了概要介绍,同时兼顾实用性,对剪刻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梳
《走进名家工作室年迹·乙未年:邵力华》收入画家邵力华国画人物、山水作品20几幅,作者所绘人物和山水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他的画作中,能够彰显画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极富魅力的艺术天份,他将传统审美与现代意识结合在一起。每幅作品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作者所传达出的美的艺术魅力。
在城市或乡村,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方寸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小小梦想,酿酒、编织、做琴、捏泥……作家赵勤到各地寻访手艺人,却意外发现,他们背后的人生故事, 触动人心。因此,与时下常见的各种“手艺”类图书不同,手艺的细节和制作过程不是本书叙述的重点,作者 注重非虚构, 多地着力于记录传统手艺人在当下社会中的个体生存境况,展现手艺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何去何从的迷茫与思考,从而让此书具有“民间史”的性质。
风筝的基本功能是能飞,飞得高、飞得远,而骨架的好坏决定了风筝是否能放飞,以及放飞的平衡和高度,所以说扎制骨架是风筝制作的基础和关键 。本书强调的特色就是风筝的骨架,突出最关键的扎制工序,详尽画出了骨架结构的三视图。实际可操作性强。
《刻纸剪画-中华剪纸文化撷萃》,本书稿是“中华传统文化书系”的一种。将中国刻纸剪画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从探源、种类、流派、人物、技艺等方面,用文图并茂的形式展示给现代读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便于现代读者在短时间里了解中国刻纸剪画遗产独特的内涵,是一本介绍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通俗性读物。
手艺是关于时间的艺术。在与时间的战争中,人永远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人之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场注定失败的命运而战。人类在这场战争中发现了两种似乎有效的武器,一种是技术,一种是艺术。手艺介于艺术和技术之间。人利用双手使时间物化,造物的过程实现了人对时间的掌控。器的工具属性,也是人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恰如技术改变生活时间,它让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价值。器的审美属性,则如艺术,让时间变为人的时间,使之脱离其物理属性,给人以想象、回忆、联想,从而突破时空局限,构建心灵维度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手艺是关于时间的艺术。在与时间的战争中,人永远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人之存在的意义,就是为这场注定失败的命运而战。人类在这场战争中发现了两种似乎有效的武器,一种是技术,一种是艺术。手艺介于艺术和技术之间。人利用双手使时间物化,造物的过程实现了人对时间的掌控。器的工具属性,也是人对时间的有效利用,恰如技术改变生活时间,它让我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价值。器的审美属性,则如艺术,让时间变为人的时间,使之脱离其物理属性,给人以想象、回忆、联想,从而突破时空局限,构建心灵维度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中国文化ABC:器物与生活》主要包括特色发明、精湛工艺、中华医学、健身娱乐、历法节日和生活习俗。所涉及得内容,均为独具中国特色、有较大影响得各色器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新一版的《中国文化ABC》在上一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拔罐、针灸等实用生活方式内容。
《民间拾艺》是“崇贤文化丛书”系列之一。《民间拾艺》收录了《曹十万的故事》;《南山姚强盗》;《卧龙桥的传说》;《刘伯温独山破风山》;《“神奇”的马桶箍》;《老虎怕“屋漏”》;《吕纯阳调戏白牡丹》;《阿大连得四“子”》;《讨饭骨头金嘴巴》;《蛤蟆精葬身狮子港》;《穷长工智娶富家女》;《人为财死》;《郭子华阿爹的出客被》;《狗恨猫的传说》等内容。
云肩,一种古代妇女披于肩部的服饰品,似云霞落日,晴空散虹,美轮美奂,且拥有浪漫绚烂、雍容华贵的造物创意,是我国服装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云肩具有典型的双重文化遗产属性,即作为承载精美图案的“有形”之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反映高超制作技艺和民俗学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情感和理想。 本书以江南大学服饰传习馆所收藏的传世云肩为研究依据,结合各类文献,在实物整理与田野考察中深入的了解云肩形制。从云肩的起源与发展方面,追溯云肩的起始、探析云肩的发展历程以及了解其发展现状;从艺术形态方面,分析云肩的基本结构与造型艺术;从云肩的制作方面,探究云肩的制作技艺与其特点,了解制作过程中包括准备、缝制和整理三部分的工艺流程。
河南传统手工艺需要在现代信息化创建、推广的进程中实现创新性发展,重塑其自身造血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将其传播路径拓展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数字化传播促进河南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本书讲解了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建设实现跨区域手工技艺的相互交流,实现产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并以历史底蕴深厚的河南传统手工艺为例,对利用现代信息传承、发展河南民间手工艺,提升河南民间手工技艺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予以了较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说明,对于指导河南传统手工艺,甚至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都一定的借鉴价值。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