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浅注》为陈修园的代表著作之一,约成书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全书分10卷,25篇。本书博采赵以德、胡引年、程云来、沈目南、喻嘉言、徐忠可、魏念庭等对《金匮要略》的注释,以《内经》、《难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为依据,参以己见,力求阐明《金匮要略》要旨。以 浅注 为其基本特色,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用小字衬加于《金匮要略》原文之中,使之深入浅出,一气呵成。原文、注文既可连读而易于理解,又可分读以保持原旨。书中另有陈氏之子陈元犀、陈蔚等所写之按语。本书对理解《金匮要略》极有裨益,对后世影响较大。
本书为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大塚敬节(1900-1980)的代表作之一。 大塚敬节先生秉承 汉方医学研究,始于伤寒论,终于伤寒论 之说,毕生坚持持续研究《伤寒杂病论》。 大约从一九七二年秋季,大塚敬节先生开始执笔编写一部对于《金匮要略》解说的书籍,从一九七三年一月开始,以《金匮要略研究》为名,在财团法人日本汉方医学研究所的月刊会志《活》上连载。这项工作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完成,跨越七年。 在《金匮要略研究》一书中,大塚敬节先生对于不出方药的条文大多轻轻放过,而对于方药着力尤深,包括药物的用量、加减和适应范围等。书中先生习惯于在 注释 栏目中讲药物,在 应用 栏目中讲方剂,并且注意和现代医学相结合。 本书适合中医临床医生、中医研究者、教学者阅读。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东汉·张机(张仲景)所著。约成书于三世纪初,原为《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一度散佚。1065年北宋校医书局根据当时所存《金匮玉函要略方》残简,并经林亿整理编校,取其中杂病部分厘订为3卷,改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书凡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首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提出了治末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第二篇至第十七篇,主要论述内科诸病的辨证治疗,所论疾病包括痉病、湿病、喝、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