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礼仪中国
    •   ( 2052 条评论 )
    • 海英/著 /2021-11-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 《青灯》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被称作 礼仪之邦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礼仪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 本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 ¥69.5 ¥88 折扣:7.9折
    • 《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1册)
    •   ( 953 条评论 )
    • 张德付 编著 /2018-07-01/ 中华书局
    • *册简介 中国自古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本身具有良好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处于生活习惯、价值观养成阶段,其道德素质、礼仪修养如何,对将来社会风气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其礼仪教育,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本教材分容礼、伦常、社交、燕饮、经礼五册,由个人而人际,由家族而社会,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同时,教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因应时代发展而变革损益,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符合当前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册 主要学习容礼,此部分从传世经史文献钩稽相关材料,取其适合相待生活的部分,予以介绍。容礼极具操作性,可以将道德教育落于实处。

    • ¥13 ¥18 折扣:7.2折
    • 中华日常礼仪基础教程(第三册宾主·平装)
    •   ( 664 条评论 )
    • 张德付 编著 /2019-05-01/ 中华书局
    • 宾主主要是处理与陌生人之间关系的礼仪模式,换言之,宾主是社交活动的基本模式。本书旨在讲明宾主之礼,全书分为宾主名义、宾主交接之道(基本原则)以及宾主交接之礼三大版块。 宾主名义主要包括宾主概说、宾主与五伦等内容,详细剖析宾主的基本意涵,以及宾主与五伦之间的差异。 宾主交接之道主要阐明宾主交接时,所应遵循的对等、自卑尊人、差等、洁净、仁义相接、不参、往来等基本原则。 宾主交接之礼,则包括介绍、名刺、相见、庆贺、吊慰等内容。因为公德背后的精神多与宾主之道相通,所以也附属于这一部分。

    • ¥14.4 ¥20 折扣:7.2折
    • 中国史话:礼俗史话
    •   ( 9 条评论 )
    • 王贵民 著 /201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礼俗一词,早在《周礼》一书中就被多次使用,常常和政治制度并列。从先秦时代以来,礼俗就与整个的“礼”不同,它有一定的范围,正如《礼记·王制》篇中所说:“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现代民俗学将之概括为“人生礼仪”,即每个社会成员在各个成长阶段,通过这些礼仪形式扮演着从家庭到社会的不同角色,它表现了个人与家庭、社会的伦理人际关系。王贵民编著的《礼俗史话》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从先秦至近代中国的“六礼”及出生、教育、成长、养老、死亡等礼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介绍了各个时期自皇室到民间各地区、各民族实施各项礼俗的具体情况,并对古籍所载礼仪的典章名物做了简明的介绍。《礼俗史话》可以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礼俗文化的全貌,从中看到古代社会的众生百态。

    • ¥10.5 ¥15 折扣:7折
    •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文选
    •   ( 91 条评论 )
    • 刘后滨,张耐冬,张雨 等 /2012-09-01/ 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文选》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政论家论述政治文化的文章选编,选文侧重有关国家治理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策略方针等,涉及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一些重要政治概念,如帝道与王道、宰执与有司、封建与郡县、治世与盛世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典文选》根据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基本特征,分为君道与政体、国策与方略、选官与用人、政论与史鉴、士风与世风等五个方面。选文注重在治国实践中产生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是针对现实的奏议、政论和史论,侧重的是实践中的政治文化。

    • ¥28.1 ¥39 折扣:7.2折
    • 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   ( 827 条评论 )
    • 冯茜 /2020-06-01/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古人如何理解 礼 ,是礼学思想史叙述的基本视角。礼是人为创作,还是自然生成?圣人制礼的实质是制作经典,还是保存历史制度?礼如何实现教化的意义?对这些核心议题的不同探讨,构成了传统礼学演进发展的张力。 礼学发展到唐宋之际,以文本解释为主的汉唐注疏传统日渐枯竭,宋人开始在 追法三代 的信念下,为 礼 重建思想根基。本书梳理了从赵匡、杜佑、聂崇义、刘敞、陈祥道,再到李觏、王安石、张载、二程、吕大临的礼学研究,*终落脚在朱熹对于不同礼学方法与思想的统摄上。这些唐宋之际的思想家对礼的规范性来源和人性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由此实现了礼学思想与礼仪实践的历史转型。

    • ¥41.3 ¥59 折扣:7折
    • 礼乐01:大学之道
    •   ( 185 条评论 )
    • 主编彭林, 单周尧, 张颂仁 /2013-08-01/ 金城出版社
    • 礼乐文明是传统中国文化的核心,自周公制礼作乐和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以来,它作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不断地写进国人的心灵,塑造着各个时代的文化特质。近年来,上至国家文化战略,下至民间意识,均以发展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之要义。 本系列MOOK书从各角度对礼乐文化进行的严肃讨论,包括历史学、人类学、宗教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文学、表演等各种观察视角。进一步澄清礼乐文化在当代中国所能扮演的角色和意义。 在体裁上,收录学术性强的论文,轻松优美的文人写作,也注重引进新兴的介入方式,例如摄影及平面艺术创作、社会热点问题解读、个案调查报告等。还关注大众对礼乐文化现状的思考与社区实践。

    • ¥33.7 ¥45 折扣:7.5折
    • 《仪礼·丧服》考论
    •   ( 64 条评论 )
    • 丁鼎 著 /2003-07-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仪礼·丧服》本身以及我国古代丧服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考察,深化了我国古代血缘宗法关系的研究。本书包括:绪论;中国古代丧服制度的形成和确立;《仪礼·丧服》经、传、记述论;《仪礼·丧服》服制考述;《仪礼·丧服》所体现的周代社会关系和伦理观念等内容。 读者对象为:历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大中型图书馆收藏。

    • ¥19.5 ¥26 折扣:7.5折
    • 中国民俗文化系列:中国传统交际礼仪—拱手 鞠躬 跪拜
    •   ( 58 条评论 )
    • 余云华 著 /2009-07-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国民俗文化系列,搜寻古籍方志野史,汇集各族民俗材料,进行科学调查研究,揭示中华大地上“活化石”和“活古代”的诸文化相,向我们展示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五彩纷呈的婚姻习俗,颇有考究的姓名习俗,情趣盎然的交际礼仪,源远流长的家族习俗,光怪陆离的官场习俗,耸人听闻的黑社会习俗,深入人心的习惯法则,五花八门的商贸习俗,古趣横生的交通习俗,花样百出的游艺民俗……洋洋大观,实灰广大读者索取民俗知识的宝库。

    • ¥13 ¥16 折扣:8.1折
    • 中国礼制史 秦汉卷
    •   ( 637 条评论 )
    • 陈戍国 著 /2011-11-01/ 湖南教育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礼制史》第二部(《秦汉卷》,原名《秦汉礼制研究》)。它注重传统文献与田野考古以及石刻、简牍等资料的综合考察,勾勒了秦汉礼制近乎全貌的轮廓,并从礼制的角度去认识秦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全书正文大体由四章组成。章“秦朝礼仪”,第二章“汉礼(西汉时期)”,第三章“所谓新朝礼仪”,第四章“汉礼(东汉时期)”。另有馀论“秦汉边远民族之礼”。

    • ¥26.9 ¥34 折扣:7.9折
    • 中国古代宴饮礼仪
    •   ( 132 条评论 )
    • 吕建文 编著 /2007-06-01/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文化具有强烈的继承性,礼仪文化也不例外。虽然古代礼仪文 化中的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只供今人欣赏的“文物”,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的内涵在今天乃至未来 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今日威严的军礼、欢乐的宴礼、喜庆的 婚礼、寄托哀思的丧礼、祝福耄耋老人的寿礼等无不蕴涵着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并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由此可见,了解古代社会的礼仪,对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大有祥益。 本书是前人研究成果及作者读书体会的结合体,文笔生动平易,并配有相关图片,是难得的休闲文化读物.衷心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反馈,以使本书的内容体系不断完善。

    • ¥11.5 ¥16 折扣:7.2折
    • 士与文学
    •   ( 18 条评论 )
    • 钟书林 著 /2012-10-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士泛指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知识阶层。它主要经历了巫、史、士三个发展阶段。因此,《士与文学》分为三编:上编 巫与文学 ,中编 史与文学 ,下编 士与文学 。上编探索巫的出现及其解构,揭示巫觋作为原始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诗经》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 诗乐舞 三位一体的文化印迹,是巫觋时代存留的审美艺术的活化石。中编侧重研究《史记》、《旧唐书》以及寿诞节庆活动的个案研究,探寻历史本真。下编 士与文学 ,从孔子时代到明清,探索士人的命运沉浮与创作风气的变迁。钟书林专著的《士与文学》视野开阔,从文化、文学、考古、文字等多重角度,点、线、面相结合,探讨士与文学的源流与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多有启迪。

    • ¥40.9 ¥50 折扣:8.2折
    • 古典思想世界中的礼乐生活:以《礼记》为中心
    •   ( 36 条评论 )
    • 成守勇 著 /2013-06-01/ 上海三联书店
    • 当下,我们对礼乐生活图景的理解虽然可通过流传下来的实物器具去遥想,更重要地可能还得从历史文献中去寻觅领会。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礼记》不仅记载了“礼仪”,还对“礼义”做出自身独到的书写——其不仅有许多具体、细微的礼节仪式描写,还对许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事活动所蕴涵地意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说明——为我们理解礼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有见于此,《古典思想世界中的礼乐生活(以《礼记》为中心)》尝试从文本《礼记》着手去探寻礼乐生存全景,开启礼乐生存样式下所蕴涵的精神旨趣与意义,同时,在礼乐生活视域指引下深化对文本《礼记》的理解与领会。 文本《礼记》之成书情况较为复杂,《古典思想世界中的礼乐生活(以《礼记》为中心)》编者更多是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对前人论述做出一定的甄别,从而

    • ¥29.5 ¥35 折扣:8.4折
    • 中华圣贤经典:仁、义、礼、智、信(全五册)
    •   ( 23 条评论 )
    • 梁力蕾蕾 著 /2011-08-01/
    •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闪亮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这一系列精挑细选的小故事寓意深远、妙趣横生,增添了丛书的可读性。寻古探今,发掘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重塑当代民众的价值观念是这套书的宗旨,因而这套书后落脚于现实生活,以“当代镜鉴”作为结束,提示和呼吁人们采

    • ¥94.4 ¥118 折扣:8折
    • 客家礼仪 (一书在手,客家六礼有章可循,有礼可效)
    •   ( 12 条评论 )
    • 张杰 编著 /2011-12-01/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的伟大民族。而客家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族群,源于中原, 由于社会变迁,水旱灾患,战事频多,迫使其南迁而成为客家。礼仪原属宫廷的祭天拜地之礼,客家人在南迁北徙中效仿这一礼仪随乡入俗吸收地又本地生活习惯,将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交往、宗教信仰和婚丧喜庆等红白喜事做出规范的,有章可循、有礼可行、有仪可司的仪式。这些客家民间礼仪是中华大文化的侧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为挖掘客家文化遗产,传承客家文化之礼仪,我们邀请了中共紫金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助理研究员张杰编撰了《客家礼仪久一书。该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河源地区客家人的称谓和婚丧喜庆的礼仪。全书以上溯探源的方法,简述其史; 以帖说礼的笔法, 收录其帖;以分步操作的形式,掌司其仪。一书在

    • ¥26.2 ¥35 折扣:7.5折
    •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常识
    •   ( 17 条评论 )
    • 陆明义赵斌卢明义 编著 /2014-01-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丰富的内涵,不仅充分表现出以华夏文化为中心的统一性,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多民族特点。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时刻,即使是在多次的政治纷乱、社会动荡中,都未曾被分裂和瓦解过;它的民族性则表现在中国广袤疆域上所形成的多元化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中华文化又吸收了许多外来的优秀文化。它的辉煌体现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里,它的魅力体现在中医、饮食、民俗、建筑中。数千年来,它不仅滋养着炎黄子孙,而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与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20.5 ¥26 折扣:7.9折
    • 中国文化经典阅读教程
    •   ( 21 条评论 )
    • 靳义增 /2018-11-15/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制定的大学各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均强调学生要有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可以说,大学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当前,大学人才培养存在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与传统文化缺失的严重矛盾。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传统文化知识感到陌生、不了解。例如,有的学生在解释《论语》中的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时,把《关雎》说成一本书、一篇散文;有的学生把《论语》中的 吾自卫反鲁 一句解释为 孔子为了自卫而攻打鲁国 。二是对文化经典的含义不清楚。例如,有的学生把《诗经》中的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一句解释为 在自己的妻子身上用刑,至于我的兄弟应当怎样处置,就让他们来保卫家园吧 。三是不能领会、理解文化经典的深

    • ¥26.5 ¥36 折扣:7.4折
    • 寿.寿礼.寿星
    •   ( 17 条评论 )
    • 苏克明 著 /2009-04-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中国吉祥文化系列》丛书从传说、历史、民俗的角度,发掘千百年来隐藏在每个人心中关于吉祥(福、禄、寿、喜、财)文化的民族心理、观念和为此所作的努力与追求,展示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喜乐观、人生观,在新的时代、新的潮流、新的风范中为每一个同胞祝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寿寿礼寿星--中国民间祈寿习俗》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蓬山东渡何时还、人得天地和等内容。

    • ¥11.7 ¥15 折扣:7.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