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在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樊锦诗、王旭东、王巍、孙庆伟、刘曙光、张志清、杭侃、刘斌8位文化领域名家,现场讲述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热点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与精彩故事。 本书知识性、可读性强,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258张高清插图、33个精选视频,为你带来8堂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通识课,带你纵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 《青灯》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被称作 礼仪之邦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礼仪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 本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本书将此中国古代建筑的zui高成就一一剖析,并分类详解,涉及样式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宫殿、坛庙、园林、住宅),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经典的建筑百科全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 四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别突出的重要地位,自宋代以来为中国人之书,作为当时人们的基本信仰与信念,成为其安身立命之道,是家传户诵之学,哪怕是乡间识字不多甚至不识字的劳动者,也是通过口耳相传,接受并自觉实践其中做人的道理。其中的 仁爱 忠恕 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等格言,不仅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且是全人类文明中*光辉、*宝贵的精神财富。《四书大义》也是唐文治先生在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时,为使学生重视经学而亲自编写的经学系列教材,也是先生治经学义理与训诂并重的代表成果之一。先生在阐发义理之时结合时事,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论语》从 学 开始,展示天德、王道、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库:两周射礼研究》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及相关问题作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系统的研究,包括对文献、甲骨文、金文、考古、民族志中有关商周射礼的资料作了全面的搜集、甄别与梳理;对两周之前的射礼作了延伸性探索,;对两周射礼作了断代研究,基本究明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的种类、举行地点与场所、性质特点与异同、发展演变过程和各种射礼的流变;对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射礼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与社会背景、两周射礼所反映的社会等级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两周射礼的历史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过去研究较薄弱的方面;对一些疑难问题尤其是长期存有分歧意见的问题和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本书从大事记和论著两个方面,对 20 世纪百年间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在东南亚国家的传播状况依据年份进行了梳理,这些国家包括海岛地区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半岛地区的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并对所涉及的重要的人、事、物进行备注说明。而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典文化在各个国家的传播进程、传播方式以及对当地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主要内容包括:礼是什么、礼缘何而作、礼的分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礼的要素、礼法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一种文化习俗的梳理和记录性的保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楚风楚俗这本书,以生动的图像和精美耐读的文字,展示了楚地风俗的状貌, 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书中所阐述的”楚俗”,是一种 为宽泛的,具有历史纵深感又具现代生活文化内涵的地方风情实录。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岁时节日习俗,生产生活习俗,婚嫁生养习俗,丧葬祭祀习俗。这些湖北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和信仰,通过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讲述,都真实而生动地在书中记录和反应着,从中不仅可以无便携辨析古楚文化的流风遗韵,一睹荆楚民众的本色风采,而且还可以体位地域文化强劲的生活活力,并且对荆楚大地这片神奇的土地有 深层的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全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文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出版的系列学术丛书。组织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是我院进一步加强课题成果管理和学术成果出版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院以来,我院广大科研人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智力支持和各学科基础建设方面,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每年完成的专著类成果就有三四百种之多。从现在起,我们经过一定的鉴定、结项、评审程序。逐年从中选出一批通过各类别课题研究工作而完成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一定代表性的著作,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集中出版。我们希望这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示我院整体科研状况
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待人接物是其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其直接体现的,便是礼仪文明。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礼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世界上任何一个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中华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因此,知晓甚或学习传统礼仪,也是不仅是自身修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继承的一部分。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选择中华传统礼仪中*重要和*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共 31个专题,包括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特色、学理、经典,冠、婚、丧、祭之礼的仪式及其人文内涵,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如会客、宴饮、尊师、敬老、书信等)中如何体现中华礼仪特色等问题。31个专题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借此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华礼仪的体系和精髓。
《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元代江南士人与社会综合研究)》简介:元代江南士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在蒙古统治的社会环境下,江南士人政治上边缘化,生存环境恶劣,这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不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元代江南士人仍然是一个积极的、有活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怀念南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他们更加有勇气争取生存条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施加对元朝政权的影响。在蒙古统治中心的元大都、元上都遍布江南士人的足迹,在江南地方社会,江南士人则进行了社会网络的构建和权威重塑的努力,在地方士人向地方乡绅转化的过程中,迈过重要的一步。申万里所著的《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元代江南士人与社会综合研究)》从十个角度对元代江南士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学术对话。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闪亮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这一系列精挑细选的小故事寓意深远、妙趣横生,增添了丛书的可读性。寻古探今,发掘古代圣贤的人生智慧、重塑当代民众的价值观念是这套书的宗旨,因而这套书后落脚于现实生活,以“当代镜鉴”作为结束,提示和呼吁人们采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作为线索回答了华夏民族是谁,来自何方等相关问题,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来源以及发展脉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史料以及趣闻,对汉文化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阐释,并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文化含量很高,可读性很强。文史结合、图文并茂。
我国素有 礼仪之邦 、 衣冠上国 的美称。汉服复兴运动中也一直有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华夏复兴,衣礼偕行 等理念,本套书即分为服饰和礼仪两本。 其中《华夏有衣 走进汉服文化》(暂定名)一书展现华夏衣冠复兴的当代实践历程,重点介绍了当代汉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以及汉服的穿着、礼仪、发展史、款式、纹饰图案、配色等,为现代汉服复兴运动提供理论参照。 《华夏礼仪 亲近礼乐文明》(暂定名)一书展现中华传统礼仪文明及其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复兴实践,选取了《朱子家礼》的框架,以 冠、婚、丧、祭 为主体,介绍相关礼仪和礼学,帮助现代人重建礼乐生活,感受诗礼浸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了解,一种文化习俗的梳理和记录性的保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楚风楚俗这本书,以生动的图像和精美耐读的文字,展示了楚地风俗的状貌, 兼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书中所阐述的”楚俗”,是一种 为宽泛的,具有历史纵深感又具现代生活文化内涵的地方风情实录。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岁时节日习俗,生产生活习俗,婚嫁生养习俗,丧葬祭祀习俗。这些湖北地方的风土人情习俗和信仰,通过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讲述,都真实而生动地在书中记录和反应着,从中不仅可以无便携辨析古楚文化的流风遗韵,一睹荆楚民众的本色风采,而且还可以体位地域文化强劲的生活活力,并且对荆楚大地这片神奇的土地有 深层的思考。
士在中国史上的作用及其演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决不是任何单一的观点所能充分说明的。但是无可争辩的,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自始至终都是士的中心任务。从文化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士与中国文化》所企图观察和呈现的是: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精神风貌。不用说,这当然只能是一种宏观的历史。但宏观若不能建筑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之上则将不免流于空泛而武断。因此《士与中国文化》不取通史式的写法,而是一系列的史学专题的研究。作者余英时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荆楚文库:楚国礼仪制度研究》是按照传统礼学的方法,将楚地礼制分门别类进行考察,而不是笼统视之。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特别注意将楚人的礼制行为与中原地区进行对比。在复原楚人的礼制活动时,格外重视出土文献和考古实物的礼制信息。在考察楚人礼制活动时,作者将时间界限稍微放宽。本书共分七章分别是: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宾礼、军礼、燕飨礼等内容。
这是一部 *全面 的孔子语录,选材从传世文献到出土文献,涵盖编者目前所接触到的所有涉及孔子语录的文本;这是一部 *客观 的孔子语录,无意对所选孔子语录之真伪、美丑、善恶做任何价值判断,让读者在思想的天空自由飞翔,将指点江山的权力彻底让渡;这是一部 *营养 的孔子语录,所选孔子语录内容繁富、语气跌宕、智慧闪烁、意境深幽,可使瘦削者转丰腴,可让贫瘠者变强壮;这是一部 *实用 的孔子语录,编排简约、引用信手、研习方便,可省去穿梭经丛的苦旅,可提升悟道的效率,可指引成人的路径,可缩短近圣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