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本》(全16册)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余种,采用简体、横排、大字、注音的形式,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全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本书是由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由美国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是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多种译本。 本书以二十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在有限的篇幅里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也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也是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极佳的入门书,很值得一读。 本书译者赵复三(1926-2015),是著名学者,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译著全面精确,通俗流畅,是《中国哲学简史》极佳的译本,很值得参阅。
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二是因为太想要。 佛经上说: 无常故苦。 就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有缺陷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身体会生病衰老,容颜、情感会生变,金钱不能永远保有,权力有一天终会失去 有人问佛陀,你今生得到了什么呢?佛陀说: 我今生什么都没得到,我失去的只是我的无知。 没有什么比失去无知更让人安心、欢喜。如果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越早失去无知,越来越多的时候失去无知,我们就能享受得到佛陀的加持,改变 一切是常,一切都不会变 的执着,终于懂得 无常,就是无限的可能性 ,从此不再盲冲瞎撞,开始勇猛精进,把无常变为奇迹,把充满缺陷的人生转为圆满。也从此,活得欢喜,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是圣严法师指导禅修的一本通俗实用的著作。禅修是调节心灵的一种方法,一般通过静坐,采用止观,使心情平静,获得身心的安宁,心态的平和,缓解现代人身心的压力和疲惫。通常的禅修一般是以静坐为主,《圣严法师教禅坐(增订本)》不仅介绍静坐的方法,还有圣严法师自编的运动的禅修方法,并配有指导图片,是一本很实用的调节身心的好书。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 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 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 人生有何意义 为什么读书 青年人的苦闷 不老不朽 四章。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 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阅读本书,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本书是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性学书话专栏 书淫艳异录 的文章结集。甲编为上海部分,乙编收香港部分。所记性学奇闻趣事,涉及古今中外之书达数百种,或介绍,或译述,或摘录,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文字清通优美,隽永驯雅。
《少年游 敦煌》是一套送给青少年的宝藏级敦煌石窟大赏,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亲自作序,敦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惠民精心审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柴剑虹推荐。 全书分5册(分册书名为 追寻九色鹿 遇见四大天王 心赏飞天乐舞 摹画壁上山水 探秘藏经洞 ),按时间顺序,精选莫高窟北凉至元朝10个朝代的宝藏洞窟,从石窟营建、壁画作品和塑像艺术三个维度,生动讲述敦煌莫高窟千余年的营建历程与石窟艺术。书中配有300多幅精美绝伦的高清图片,方便青少年读者随书深度云游敦煌经典石窟,感受敦煌艺术跨越千年的魅力。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它在宋代正式制度化,为元、明、清历代所沿袭。清康熙帝亲政以后,非常重视经史等传统文化典籍的学习,于康熙十年,力主将经筵大典变更为经筵日讲,选择当时的高官重臣作为日讲官,选取四书五经及《通鉴》等治乱兴衰之典籍而 讲贯绎 ,希望借助经筵日讲让内阁各部重臣自上而下学习汉儒经学,统一认识,甄别治国方略,拨乱反正。从康熙十年四月开始,到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止,通过长达十五年的日讲学习,康熙帝对儒学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有了全面透彻的理解,并吸收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作为自己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结合当时的国情,施仁政于天下。 由康熙皇帝主持的这次中国历*长的帝王读经,留下了数百万字的讲义资料。康熙甚为重视,命进讲大臣等将之整理成书,刊印成册,以此
◆ 女娲补天补的其实是历法? 女娲补天的实质可能是对上古时代的历法进行修订, 五色石 可能是指用以 补天 的一种新历法。 ◆ 逐日的夸父其实是一棵树? 夸父的原型是大树。树的投影与太阳的关系,被先民想象成 逐日 。通过观测树影的变化,先民测定了季节,制订了历法。 ◆ 九尾狐其实是星宿的符号? 古人创造九尾狐这个形象,起先是用来象征天上的星宿:由四颗星组成的箕宿,和由九颗星组成的尾宿。它们正好与 四足九尾 的九尾狐相符合。 本书探究了30多个中国神话故事,通过严谨的考据和缜密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中国神话背后的现实原型,并指出中国神话其实是古人的科学探索,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智慧。
朱子读书法 是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系统的读书方法,近代以来的大学者钱穆、徐复观、余英时等都曾专门向读者推荐。《朱子读书法》一书首先由朱熹亲传弟子辅广从朱熹众多作品和语录中辑录而成,而后再由张洪、齐增补,并进行系统的整理, 更易次第,先定纲领,以载书之所当读之故,与读之所当务之说。复于中撮其枢要,厘为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而著其说于每条之下,于是纲领条目粲然明白 。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尤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王力也称赞说: 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把交椅。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由南京大学徐惟贤教授以*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
本书讲述了数千年前针灸学的有关内容和日常实践,并结合对中医学经典的*研究,能够帮助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针灸治疗方法。 本书是瑞士针灸无国界协会的授课教材;对于想要掌握针灸治疗基本知识的人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由上海应象中医学组织编译,用于中国地区偏远乡村的针灸培训项目。 本书销售所得将全部捐给瑞士针灸无国界协会,该协会的宗旨是:通过免费提供针灸教育培训,为贫困地区自主医疗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4000年前,先民就开始观察记录的七十二物候,五天一候的时限使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周历,它涉及物候、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政事、民事、民俗、艺术等方面,因而更是一份丰厚的文化历,这种知识和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 七十二物候在商周之际初步定型后,就得到了官方、民间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受到推崇,历法、政书、史书均予以记载,以至于在唐以后纳入科举考试,唐德宗、清乾隆帝等帝王,晋陶渊明、唐王起、宋吴淑、明顾德基等文人雅士,都有吟颂。但由于自然的变化、时代的演进,它需要订正和完善,本书首*次对七十二候的候名、候应物以及相关的内涵作了较为科学、切实的考订,并作了雅俗共享的阐述;另新增了相应的、切合的花信,充分体现了 花木管时令 的哲理,力争让读者领略七十二物候及其花信真谛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 斗转星移 的状况,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轨迹,结合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分,每一等分为一个节气,统称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是中国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指导着传统中国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因为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各民族有各自的文化背景,管理哲学因受文化变数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理念。中国的经营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一个 道 字。管理之道,尤其要易知易行,才更有实用价值。本书提出 安人之道 经权之道 挈矩之道 三个向度,构建起适合中国民族性的M理论。管理者在学习管理理论的同时,还要明白虚以控实的道理,真正做到让组织不停滞,持经达权而生生不息。
“先贤诫子书”系列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以古代经典的家训为主体内容,为现今家长了解和学习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原文均选古籍经典版本进行精校,收录均为全文,不做任何形式的删减,确保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全书采用原文 + 注释 + 翻译的全注全译的形式,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型版本。 册《教子名文十六篇》收古圣贤教子名文十六篇,包括周文王《诏太子发》、周公《诫伯禽》、刘邦《手敕太子文》、诸葛亮《诫子书》、马援《诫兄子书》、韩愈《符读书城南》、柳玭《戒子孙书》、陆游《放翁家训》、朱柏庐《朱柏庐治家格言》、袁了凡《了凡四训》、张居正《示季子懋修》等。十六篇文章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所选篇目均为千古名篇,作者均为普通读者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所训诫内容也不一而足,各有特色。
邮票作为一种传播介质、内容载体,从某种意义上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每套邮票的背后,从选题、设计、 印刷,再到发行的过程,背后是一个个苦心孤诣、精益求精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发掘并串联起来,就是一部生动的中国大众生活史。 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出发,选取名著、戏曲、园林、金花、年画和老行当六个主题,通过翔实的史料细节、大量邮票珍品图片资料,把邮票当做一种索引、一条路径、一把钥匙,带领读者在方寸之间、在细节中,一窥逝去的——我们的生活,以及留下来,沉淀至今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美学。
《四书五经(图文珍藏版)(文白对照)(套装共4册)》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 诗、书、礼、易、春秋 ,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 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四书五经(图文珍藏版)(文白对照)(套装共4册)》也被称做 六经 ,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五经。《四书五经(图文珍藏版)(文白对照)(套装共4册)》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四书五经(图文珍藏版)(文白对照)(套装共4册)》目,儒生学子的之书。
本套丛书分书法、绘画、碑版三个类目,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线索,选取从晋代到近代较有代表性的几十位文化名家,撰述他们醉心文墨的故事和人生精彩瞬间。这些人都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家,他们的影响遍及政治、文学、艺术、思想等多个领域,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我们文化的来路。希望读者朋友们跟随这套丛书一起走进博物馆,以真迹、文物为依托,从一件件作品的小角度切入,以大文化的视野放眼看去,探索那方奇美与浪漫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