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出发,开始历时三个月的南美洲海岸之旅。在这里,他见到了伏尔泰《老实人》中桃花源般的黄金国、诺奖得主V.S.奈保尔《重访加勒比》中充满乡愁的中途航道,见到了300多年殖民史形成的奴隶市场与甘蔗园、100多年流放地历史遗留的救赎群岛与转运营,也见到了充满法国风情的卡宴区、探索浩瀚星空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在圭亚那地区,魅惑人心的古老传说与冰冷残酷的历史真实、古老遗存与现代文明奇异地和谐共生。对吉姆雷特来说,这是一场探索未知的丛林冒险,更是一场发现过往的历史之旅。
本书是一部解析 第二个结合 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哲学读本。通过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语境,本书以唯物史观探究 第二个结合 的内在机理,论述破解 古今中西之争 的思路与方法。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和世界历史意义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结构,阐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以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文化自觉,本书探究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的理论资源,探析了秉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使命,阐述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内涵。
英国旅行作家吉姆雷特从科伦坡出发,穿越不同的时空,展示了关于这片土地的迷思。每个城市都有昔日殖民地的幽灵,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文化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遗产,而古都阿努拉德普勒和康提展示着古老文明往日的辉煌。 夜叉女王的后裔 维达人力图在现代社会保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圣地卡塔拉伽马把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聚在一起,仿佛他们不曾有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当他循着大象的道路,与朝圣者并肩前行时,他正在触及这个国家的灵魂 斯里兰卡正在努力从创伤中解脱出来,并展现它的活力与风采。
香水之于人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环绕我们,诉说个性,唤醒回忆,展示品位,让我们联想到某些品牌的尊贵之名。优雅背后,每一缕香气都有来处,栽种、深耕、摘集、采脂、采伐、萃取、蒸馏 采香者不畏变幻的气候、贫瘠的土地、波动的经济状况与政局日夜辛苦劳作,为调香师的调香盘呈上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天然原料,激发他们卓越的创作灵感。 本书作者罗克作为全球最大香料制造企业的采购部总监,频繁穿梭于调香师与采香者之间,为彼此需要却又完全割裂的双方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为前者提供独特与优质的原材料,为后者确保长期而稳定的采购需求。他带领我们跟随他的足迹,近距离观察香水在装瓶之前所经历的重重困难与奇闻逸事,呼吁我们珍视采香者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保护大自然并非永不枯竭的馈赠。
嗜甜是我们世世代代的宿命。 石器时代的壁画已记录下人类祖先冒险采集蜂蜜的身影,而从古埃及的椰枣面包、中世纪的香料蛋糕、文艺复兴的千层酥、启蒙时代的布里欧、19世纪百花齐放的大众糕点到20世纪 美好年代 的歌剧院蛋糕 人类对美味甜点的追求更是从未曾停歇。 《甜点的历史》始于甜点的原料与制作者,用80种历代知名甜点的创制、演变,勾勒出甜点的前世今生。不仅一网打尽法国宫廷至民间的至高杰作,还囊括欧洲各国乃至亚洲、美洲的代表性甜点。各地的风土人情、天才糕点师的人生故事与文豪们饱含深情的笔墨也为这些甜蜜传奇增色添彩。
无论是福尔摩斯的伦敦,沃兰德的于斯塔德,斯佩德的旧金山,还是布鲁内蒂的威尼斯,犯罪小说作家选择的场景对于书的重要性常常不亚于这些侦探自身。《世界侦探地图》跟随犯罪小说中二十余位伟大侦探的足迹,带领读者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和国家。本书主编及撰稿人都是犯罪小说的拥趸,熟稔这些声名卓著的犯罪小说作家以及他们笔下卓尔不群的大侦探们,并对这些杰出虚构人物生活其中的真实空间了然于胸。本书包含了大量可供读者使用的地图,其中标出了犯罪小说中提到且真实存在的地点,对于犯罪小说迷来说,《世界侦探地图》是了解自己喜爱的犯罪小说中场景真身的完美指南。
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辛加尔教授的两卷本《印度与世界文明》,特点是内容广博、时空跨度很大。作者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从科学、哲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角度,对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所做研究的主要成果,清晰地展现了印度思想、文化在现代、当代与世界、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与碰撞以及在碰撞中产生的作用。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色彩列传 蓝色》为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 帕斯图罗色彩系列作品第一部。在欧洲社会中,蓝色成就了一部彻底反转的历史:对于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来说,蓝色是野蛮的颜色,价值不足一提。而在今天,蓝色成为人们更钟爱的颜色。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古典社会对蓝色的漠视,最终了蓝色色调在中世纪和近代的逐渐崛起与升值,并突出强调了12 18世纪美学、道德及宗教范畴内与蓝色相关联的问题。
当下我国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与学科建设。 俄罗斯学 属于交叉学科范畴,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理论、方法构成的完整知识体系。美国的俄罗斯学经历百余年发展,已经形成一门相对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本书主要考察了美国俄罗斯学的发展历程、学科范畴、方法论体系、学术流派、重要理论范式、重大辩论与反思;然后从 科学研究纲领 视角对美国俄罗斯学进行学术性批判,梳理其发展进程中的得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可供参考的经验教训;最后尝试提出中国特色 俄罗斯学 知识体系的核心内涵及其构建路径。
本书介绍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作为一种文化概念而产生的景观思想及其起源和发展。景观理念代表了一种观看的方式 一些欧洲人通过景观向自己和其他人表现他们的世界以及景观与他们的关系,以此臧否社会关系。景观这种观看的方式有它自己的历史,那是更为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史的一部分;它有自己的假设和影响,其起源和含义远远超越了对于土地的使用和感知;它有自己的表达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与文化实践的其他领域共享的。景观理念作为欧洲精英意识的一个层面,出现于欧洲社会发展中一段可识别的时期,在长时期的提炼和复杂化的过程中,它表现并支持了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和道德假设,并将它们接受下来,成为品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 世纪后期,伴随着重大的社会变革,景观的意义削弱了。在今天,景观无论对于科学研究、土地规划还
本书是一本讲述京都真实像的轻学术文化类读物。内容包含京都都城格局的奠定与演变、佛教对京都文化的影响、京都的神社、京都的建筑与庭园、 京料理 、京都茶道、京都的学术与教育氛围、京都器具等。作者以翔实的文献为基础,同时以自己长期在京都的生活阅历为基底,力图以生动而不滞涩的笔调写出作者自己所理解的京都,尽可能为中国读者展现出一个真实的京都像。
《勇士、诗人与魔法 看见苏格兰》中,作者以苏格兰极具标志性的勇士、诗人与魔法等象征元素为线索,带领读者走进当地深厚灿烂的文化景观,深度理解这块英伦高地的启蒙历史、民族性格与文化态度。从华莱士抗英的山林,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纪念塔,再到哈利波特原型的中世纪城堡,全书充满浓厚的文艺气息,是建筑、历史和文学的复调之旅,是对苏格兰人创造性的想象力和精神的致敬。
从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到赫西俄德的《神谱》《田功农时》,从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到依旧响彻耳际的伯里克利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从终究难逃命运魔掌的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延展开来的希腊哲学,从宙斯、狄奥尼索斯的神话传说到留存至今仍然无法逾越的希腊雕塑 古希腊的一切,惠及所有人。 《希腊的遗产》收入芬利、莫米利亚诺、伯纳德 威廉姆斯等14位古典学家的精彩文章,从政治、哲学、艺术、戏剧等15个独特视角,深刻解析古希腊之于现代世界的伟大意义,堪称经典之作。
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第三章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 手作私宅 ,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栖身之所是 房子 ,容纳起生活才成为 家 。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丝奇雅 沙森(Saskia Sassen)是创建全球城市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她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视角切入,探讨城市中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集中度与强度,通过分析来诠释城市。其代表作《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被奉为全球城市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该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是《全球城市》第二版,重写了几章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关于金融秩序、新兴的跨国城市体系和收入不平等扩大等内容。沙森教授进一步对全球城市的理论建构及其实证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
与朝鲜陶瓷器的邂逅,启发了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探索,最终促成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 民艺运动 ,波澜延宕至今。本书为柳宗悦研究朝鲜半岛器物的论述文集,亦为了解民艺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缀于《白桦》《工艺》等重要文艺杂志的十数篇名作,解剖了朝鲜半岛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对比了东亚三国工艺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对器物的品鉴,体现了柳宗悦在东亚历史风云变幻的年代,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爱上北外滩 睁眼看世界 丛书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主编,以4册超1000页、83万字、370幅各类图照,以扎实史料、严谨考证、生动文字,从赴欧、赴日、赴美、赴苏四个方面,对百年前从上海虹口北外滩出发的一批批仁人志士的事迹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梳理,呈现上海特别是虹口,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虹口北外滩这一 睁眼看世界 的启航之地作出新的全面诠释,是一套兼具原创性、学术性、可读性的优秀丛书。 《赴日》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笔触,详细梳理了清末到近现代中国的留日浪潮,并以赴日留学生回国后在上海虹口参与辛亥革命、中共创建、创造社、太阳社以及左翼文化运动等为切入点,以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夏衍等人具有代表性的经历,深入揭示了赴日留学生与上海、特别是与虹口的深厚关联。
本书聚焦于非洲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景观,力图摆脱过去大众传媒中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从当代非洲生动而驳杂的日常景观和文化表达入手,理解当下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变迁。 两位作者以一手的非洲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多重视角观察非洲,从非洲科幻到当代表演和视觉艺术,从尼日利亚的街头巷尾到疫情之下的南非社会,在普通非洲人的生命际遇、大众文化和艺术表达的脉动中重构读者对非洲的印象,打造国内读者了解非洲的 第一现场 。
爱上北外滩 睁眼看世界 丛书由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熊月之主编,以4册超1000页、83万字、370幅各类图照,以扎实史料、严谨考证、生动文字,从赴欧、赴日、赴美、赴苏四个方面,对百年前从上海虹口北外滩出发的一批批仁人志士的事迹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研究梳理,呈现上海特别是虹口,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虹口北外滩这一 睁眼看世界 的启航之地作出新的全面诠释,是一套兼具原创性、学术性、可读性的优秀丛书。 《赴美》以时间为脉络,详尽地梳理了中国从清末至近现代时期,学子们赴美留学的发展历程;生动地描绘了胡适、张福良、韦悫、赵祖康、陈鹤琴、钱学森、邓稼先、杨嘉墀等杰出代表的留学经历,并深入展现了他们回国后在中国教育、科技、医学、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这些留美学人将在其美国的所学所得
日本是世界上长寿企业*多的国家。本书作者为日本长寿企业研究之父,通过自己 20 多年来的研究对日本长寿企业进行了详尽分析,挖掘其秘诀。本书通过 50 多家企业的案例,对长寿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理念进行了验证说明。通过本书,读者不但可以了解长寿企业波澜壮阔的成长经历,还可以从中学习借鉴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以及很多经营管理理念。 本书由日本长寿企业研究专家后藤俊夫教授和从事中日文化交流 20 多年的王筱卉女士共同执笔完成。对于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中国而言,如何传承企业,面向未来,与世界共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相信本书中不乏值得参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