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方学者劳费尔(Berthold Laufer,1874 1934)所著《中国伊朗编》(Sino-Iranica)是他一生著作中较重要的一种,也是欧美东方学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本人在语言学、人类学、植物学、矿物学方面都受过专门训练。这本书可以说是他探讨东方名物、语言、制度各方面专门问题所得成果的总汇。首先是中国和古代西域植物的传播关系。其次是关于中亚纺织品、矿物和汉籍著录的伊朗史上萨珊王朝的官制。附录几篇是关于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境内几个□□语言(蒙、藏、□□□)里面若干词汇的研究。
本书综合了近代以来西方和东方学者在印度文化与东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中世纪与近代欧洲文化等主要文化中心相互交往和影响方面的主要学术成果。对于古代印度奥义书的哲学与希腊罗马哲学是否有相通之处、印度寓言与以《一千零一夜》为代表的阿拉伯故事有何联系、印度古典梵文戏剧诗歌与欧洲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印度文化如何影响了古代美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叙说。本书系统、全面阐述印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及其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所涉及的内容广博,时空跨度极大。对于研究印度文明及相关领域的学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罗马文化是西方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希腊史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联系。无论在建筑、宗教、科学、哲学,还是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和印记,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罗马人并没有被动地抄袭希腊,也绝不是简单地照搬。罗马自身的拉丁传统和伊达拉里亚文化已为它奠定了文化的底色,在适应内外发展的过程中,罗马文化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它的成就比希腊文化更胜一筹,为全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西方文化渊源之一。 本书以史为纲,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示古罗马的千古文明。
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 本书则通过文物,从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等人类的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古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应用:青花瓷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氧化钴的含量,造纸术的改进是因为采取了碱液蒸煮制浆 挖掘文物背后的科学原理,了解古人在科技方面的创造与智慧,展现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光时刻,让文物在化学中活起来。
关于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各种传说与神话在沙漠底下埋藏了好几百年,等待着有朝一日考古学家来把它们揭示给现代世界。其中一个故事描述了女神伊什塔尔的愤怒。这位女神遭到英雄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拒绝之后,为了复仇,便纵恿其父放出神牛。神牛只要喷一下鼻息,地面就会裂开一道大缝,使几百名年轻男子掉下去摔死。百尔伽美什经过激烈的搏斗杀死了神牛,割下了牛角,带回家去挂在床头作为战利品。类似这样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都已收集在新出版的《早期文明的史诗-中东神话》里。 《神话与人类》丛书从文化的视角对世界神话及其历史渊源进行了考查, 以的方式方便现代人借助充满魅力的神话而亲历古代文化。 这套丛书就像是别具一格的世界神话百科。其中每一本书都技术了奇异的故事、神秘的仪式、愤怒的天神、充满幻想的
“ ”古文明书系研究“ ”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 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于殿利著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精)/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力图根据楔形文字原始文献,援用社会科学理论,揭示出与传统 不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图景。城市文明、商业文明、法律文明、公民社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本主义思想等构成人类现代文明基石的诸多元素,不仅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都能找到其
我们的星球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变化。无数奇妙的生物生活在其中:恐龙、巨脉蜻蜓、始祖鸟……现在,就翻开书,和孩子们一起,踏上一条重回历史、发现之旅的过程,看那些行走过、遨游过、飞翔过的生物,是如此令人着迷! 精美的内文绘图,充满灵气和梦幻美,这是为孩子打造的专属自然历史博物馆!
本书系《世界文明之路丛书》之一。本卷主要内容包括:尼罗河文明(“埃及是尼罗河的赠品”、治水促成国家和政治制度的形成、离不开治水的早期文明、象形文字、多神的宗教信仰、伟大的金字塔)、文明辐射光线散乱、希腊罗马时期的北非文明亚历山大城的建立:传承或“终结”埃及文明、腓尼基人的北非“新城”、迦太基人的能量、独特的阿克苏姆高原文明、郑和船队在东非接触到斯瓦西里文明、伊斯兰文明给非洲带来什么、奴隶贸易对非洲文明灾难性影响、刚果丛林文明(隆达、库达……)、津巴布韦宏伟的石构建筑物:马庞古布韦文化、殖民主义对非洲文明的“双重使命”、建设性使命:铁路、汽船、欧式学校、现代思想……引进非洲、传教士的作用、后殖民时代非洲现代文明路在何方等。
这可能是一次伤感的巡阅,历史的标本在身边,我们同它一起老去。 正在消失的中国古文明系列以恢弘的视野,高度的文明自觉,用充满情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图片,从古村落到古城、从古河渠到古桥、从古道到古关隘、从古民俗到古文明,带你在历史和民俗的画廊中诗意行走。一千多幅美图,权威考古专家的解读,展现了朝代更迭的频繁、帝王居所的繁华、百姓生存的智慧。历史因此而变得鲜活灵动。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江河纵横,桥梁遍布。尤其是在迷人的江南水乡,“水港小桥多”的景象比比皆是。遍及全国各地的桥梁,不仅有各种各样的类别和结构,还有着自己萌芽、产生、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桥梁,经过漫长的发展完善,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本书是“古文明浅读”丛书中的一本,从古迹、历史、艺术、文学、史学、法律、科技、宗教、哲学、社会风俗等方面介绍古玛雅文明的方方面面,内容翔实,史料准确,结构合理,插图运用恰当,是一本较好的人类文明知识普及读物。
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课题。从人数上看,犹太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只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当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大约有1300多万,仅占 总人口的0.2%。但就影响力而言,犹太人却是一个非凡而 的民族,与其人口极其不成比例。犹太人的祖先所创造的“希伯来文明”,被誉为哺育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而且犹太民族中间涌现出的许多伟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内容涉及犹太人对西方知识、地理大发现、艺术、音乐、欧洲思想、科学进步、医学、经济、公共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贡献。本书探讨的是犹太人对文明的贡献这一重大命题,对于犹太民族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而且是大家所写,对于中国读者了解犹太民族与犹太文明有着重要的帮助。本书内容共分为十二章: 章“希伯来遗产”:探讨犹太人
古印第安文明对人类世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那独特的玉米农业以及多科农作物品种的栽培,使他成为世界农业文明的摇篮之一;他那节奏鲜明、动作粗犷的音乐、舞蹈,色彩鲜艳、做工精巧而又古色古香的服饰,大大丰富了世界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这一切,都使印第安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洲印第安文明至今仍令人感到神秘莫测,这是因为它有许多东西令人不解,如“斯芬克司之谜”,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有待于人们去发现和破译。 本书旨在向世人揭示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脉络和特色,展示出印第安人曾创作过的辉煌成就及在世界文明中应有的历史地位,也将提出至今仍有争议和有待于研究的问题,与读者相互切磋,并就教于万家。
人类文明从蒙昧时代赴,经历过对日月星空的困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对和平社会的探索及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行至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一日千里,势不可当。《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在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中,既深刻剖析了文明产生的背景,又生动地讲述了著名伟人的故事;既有专家对文明演进的解析,又有对奥秘的破译。图文并茂,鲜活有趣。品读了《品读世界文明史(*修订版)》,就明晰了人类文明的传奇,就徜徉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
北大历史学教授审稿,资料翔实权威。 古老的埃文文明在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于公元前332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劫难”,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对埃及疆域的征服,埃及法老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法老时代创造的辉煌文化也急剧衰落。在希腊文化的大举“入侵”下,曾经是埃及人骄傲的象形文字在希腊字母文字面前只得甘拜下风,以至于到公元4世纪后绝迹,在此后的1500年里成为一种无人能够释读的文字;古埃及的多神信仰在基督教及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冲击下,失去了生命力,留给后人的只是那无法毁灭的一座座神殿的石头遗址;植根于象形文字和多神信仰之上的古埃及文化——文学创作、绘画、雕刻等也随之走向死亡,埃及不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中心。在希腊罗马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先后冲击下,古埃及文明彻底失落
踏入古希腊文明的历史长河,揭开诸多谜团的神秘面纱,再现古希腊的辉煌篇章!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古希腊世界的一切 ——神话、爱情、家庭、战争、民主……如同赫拉克利特的河流,早已流逝。然而时至今日,古希腊仍令人魂牵梦萦。 在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众多的奇迹——古代奥运会、《荷马史诗》、米诺斯迷宫,等等,也曾孕育了光耀千秋的伟大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还有那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希腊神话,以及流传至今的“特洛伊之战”。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距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已有两千余年,但古希腊人以其特殊的理性和智慧建构起来的巍峨宏大的文明大厦,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 《寻找特洛伊——神话与历史交织的古希腊文明 (精)/世界文明史话》由马兆锋编著,内容以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基础,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