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印度自《吠陀本集》(公元前二十世纪或更早)至《往世书》成书时期(约公元三世纪)长达数千年间的神话和精神传统谱系。本书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或长或短的神话背景介绍,以及其发源历史、精神谱系、流传故事等,客观还原了印度历史中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及其之后各时期的面貌。作者以现代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抛弃个人偏见及观点,对印度精神谱系做了贯通流畅的梳理和解读,使本书具有学术价值的同时,也具有简洁明了的阅读性。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 本是皇家家徽, 刀 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日本开始进入了30余年的发展低迷期。直到最近几年,日本才出现经济复苏的迹象。这是否意味着经济已经走出了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开始步入振兴的轨道?日本社会对此有各种看法。有人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复苏,也有人认为日本经济依然处在黑暗的隧道中。 本书回顾日本经济在过去30年间走过的艰难之路,介绍经济低迷期的日本企业为寻求 活路 采取的种种措施与办法,揭示日本社会在挣扎过程中有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了解他们如何应对内需低迷和寻求 出海 开拓海外市场的做法,以帮助人们应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各种压力,发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活路,找到复苏经济的钥匙。
本书是《日本香文化》的全新增订版,新增第六章介绍日本香铺的内容,作者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书中个别内容错讹处进行了修订,并增补图片共计300余幅。全书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日本香道的历史、香道用具、仪式流程、日本著名香铺等,此外,书中还增加了一段日本香道泉山御流提供的独家的视频。本书不仅可以使香道学习者、爱好者详细了解日本香道,也可通过作者对香道的研究,唤起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搭建起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器物。衣食住行,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如影随形。一个人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器物,就等于坦白了他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而器物所体现的,便是工艺之美。《工艺文化》以此出发,探究了何为工艺、工艺的诸多特点、工艺为何是美的等诸多命题,成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经典之作。
与朝鲜陶瓷器的邂逅,启发了日本著名美学家、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探索,最终促成影响整个日本社会的 民艺运动 ,波澜延宕至今。本书为柳宗悦研究朝鲜半岛器物的论述文集,亦为了解民艺思想的奠基之作。曾散缀于《白桦》《工艺》等重要文艺杂志的十数篇名作,解剖了朝鲜半岛工艺美术的特点及风格,对比了东亚三国工艺作品的相似与差异。对器物的品鉴,体现了柳宗悦在东亚历史风云变幻的年代,对普通民众生活的深刻理解,其美学思想超越了文化和地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情怀。
《胜王瑜伽》包含两大部分,*部分是辨喜在纽约的演讲记录,第二部分是他对瑜伽经典帕坦伽利《瑜伽经》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评论。《胜王瑜伽》一书包含了英语世界中*个英文版瑜伽经,在世界瑜伽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次为吠檀多不二论传统确立了一条新的瑜伽道路,即胜王瑜伽之道。这一道路,为瑜伽契合现代主流的 梵我合一 或者 天人合一 这一实践哲学开辟了一条现代新径路。
公元1583年,统一日本的秀吉为了展现实力,决定营造比织田信长的安土城更加富丽雄伟的城郭,于是一宗长达十年的兴建工程就此展开。涵盖本丸、二之丸、三之丸、总构的大阪城,在战事频仍的历史背景下,从备战防御层面整体规划,聘请精湛工匠和技师,结合垒石和木材,造就拥有五层楼天守、御殿、城墙、护城河的大型城防。 可惜这 三国无双 的名城丰采后人无缘得见,烟硝战火吞噬它的辉煌,徒留本丸残遗供人凭吊。研究日本古城长达二十年的作者宫上茂隆,凭着一张建筑古图予以专业剖析和实际调查考证,终为世人还原桃山时代大阪城的整体结构和建筑风貌。
本书结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和国际传播的未来规划,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和留学生讲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全书分四章,第一章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汉学家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第三章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同济智慧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
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病态的暴力与色情美学。以 家庭 为价值判断的核心,对 母亲 父亲 形象的期望、幻想,造成日本人对性别的焦虑与矛盾。男性对 母性 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忧虑,通过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沟口健二、铃木清顺等人的作品展现无遗。而重视合群、强调集体的日本人,个人内心情感与自我主张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许面前毫无作用。群体和人际关系的束缚,造成在义理人情之前,道德、法律都需退让,进而说明日本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承担意识的民族性。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
世界书业史上*的旧书店街,鼎鼎大名的 神田神保町 是如何形成的?本书网罗了云集于此的书店、出版社、经销商、大学、语言学校、专门学校、预备校、电影院等一众业态不为人知的兴衰史,通过翔实的史料唤醒过往的缤纷记忆,勾勒出孕育了日本近代知识与文化的这一 奇异街区 之全貌!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 辩护律师 不同, 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 。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武士道》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
正冈子规是日本近代俳句的重要改革者,成就直追日本俳句 三圣 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 正冈子规一反传统俳句套式,提倡根植于现实、表达诗人 真诚 感受的新俳句。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及美感,积极使用新名词,语言极为简洁当代。 本书从正冈子规所创作的上万句俳句作品中遴选4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本书包括鸟山石燕绘制的《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袋》四部作品,共描绘 207 只妖怪,是日本文化的妖怪谱系代表,被称为 日本的《山海经》 。图书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研究日本文化有重要意义。 本书对原有的二百多张图片进行精修,并重新着色成双色,使其呈现出*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我们通过翻译原图上的文字、搜集古籍内容,对每只妖怪进行解说,使它们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鲜明可亲。图书采用精美的裸脊装帧方式把大师的作品完美呈现出来,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日本古都平城京奈良,应四神盘踞之地, 兼取唐长安、洛阳两京之长 ,是日本古代座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城市。平城京沿用了中国城市的条坊制规划,形成棋盘状的道路网络,在此结构上建造了大极殿、朝堂院、内里、朱雀大路,以及药师寺、飞鸟寺、兴福寺等佛教建筑,发展出天平时代繁盛灿烂的都市文化。 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后,遭到废都的平城京渐渐为人所遗忘,宫城建筑渐次倾圮,土地再度回归农田。参与1959年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平城宫挖掘调查工作的宫本长二郎,将团队实际挖掘调查的成果详细讲述,为读者展现1300年前的古都风貌。
汇集鸟山石燕所绘《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画图百器徒然袋》这四册著名妖怪画卷,共计描绘了203张妖怪画像,讲述了207只妖怪的精彩故事,想要了解日本妖怪文化先要读这一本。
本书为日本知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内藤湖南的论文及文章集成,主题涉及神社、香道、城市、风景观、文学、绘画等多方面,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脉络,见解独到,有学术价值。 在内藤湖南的日本文化研究中,他始终把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认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桂离宫 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更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极致,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 柯布西耶、弗兰克 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 昭和大修理 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更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该书以日本江户时代为背景,介绍了日本古代人的饮食起居、节日庆典、娱乐方式等。全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介绍春季的三个月,内容包括日本古人过年的仪式和习俗、日本古人对时令海产和农产品的喜爱等;第二章来到盛夏的三个月,介绍了日本古人的夏季生活,如何进行衣物换季、男孩节升鲤鱼旗的习俗渊源、江户城内盛大的山王祭等;第三章为秋季,介绍了日本人祭祖的节日盂兰盆节、神田祭的花车游行等;第四章则介绍了日本江户时代人冬季的生活,古时日本的酿酒业分布、迎接新年的准备等。第五章通过五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来展现江户文化,分别为日本传统戏曲、江户人的旅行、兴趣爱好、公共设施、娱乐方式。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 本是皇家家徽, 刀 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