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为何失败》是西方近年来反对自由主义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理解特朗普时代,理解当下西方世界的政治危机至关重要。 作者认为,现代自由主义颠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将自由理解为自律与涵养公民美德的传统,鼓吹过度的个人主义,并催生了人与自然的敌对,这导致了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与传统社会规范的衰落,从而造成了当今美国政治的一系列乱象。 本书出版后,因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不仅在美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普通民众中也反响热烈,讨论极多,作者帕特里克 德尼恩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美国当代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并对一些政治和公众人物的思想和立场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美国副总统候选人、《乡下人的悲歌》作者J. D.万斯。 无论大选结果如何,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已是基本事实,并不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 毒药 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 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在地理距离上,我们离日本很近;但在内心,却无限遥远。作为 中国 的近邻, 日本 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多有交集,两国民众往来密切。虽然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阻挡不了这两个东方大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交流。尽管在经济上经历了 失去的 20年 ,今天的日本在很多领域依然引领着世界,民众的生活水平仍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同样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彼此是互为邻居的亚洲人,会觉得似曾相识,却又陌生有异。日本(人)总有许多地方和我们中国(人)不一样。 《遇见日本》沿袭徐静波《静观日本》《日本人的活法》《静说日本》 的风格、体例,以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诠释日本人、日本精神。从日本天皇到普通民众,从日本首相到东京都知事,从日本女星到京都艺伎,从田中角荣到石黑一雄,日本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可见一斑;从
本书按照世界海洋文明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进行选点扫描的。注重梳理介绍其各自的区域特点、发展路径、相互关系、人物故事、影响结果、地域风情等。既有走马观花,也有重点剖视,既有现象解读,也有功过评说,目的是使读者对世界海洋文明的整体面貌既有一个大体的客观了解,又有一个基本的价值把握。
19世纪末美西战争后,旧殖民者西班牙离场,新的美利坚帝国霸权将至,为自由的奋战从未结束,拉美将何去何从?乌拉圭思想家罗多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自由、崇高的精神生活,以卡列班象征粗鄙低俗、物质至上与功利主义的 美国病 ,质疑美式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与民主观念的哲学根基,重述了两个美洲间的 文明 与 野蛮 序列。《爱丽儿》勾勒出现代拉美政治文化的思想底色,成为拉美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能量源泉,也为今天应对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一份来自历史的执拗与高傲。
本书是 看见世界丛书 的第三本。内容主要选取能够反映巴西特质的电影、电视、歌曲等影像资料作案例研究,如《不独立,毋宁死》《里约大冒险2》《诚实的候选人》《来自依帕内玛的女孩》《上帝之城》等,深入分析巴西历史、人文、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为了从影像角度引入国别研究,全书坚持案例分析的体例,以案例背景、案例正文、案例分析、拓展资料为基本框架,生动再现经典巴西影像,附以理论分析,从而由浅入深地剖析了巴西特质。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却又在极璀璨之时黯然而止。那些让人大开眼界的城市建筑,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与天文历法,令世人惊叹。古玛雅人与外星文明有关系吗?他们的繁荣因何而起,又因何消失?他们去了哪里?跟随本书,一起去探究地球上古老神秘的玛雅文明。
如果不是亲临地狱,谁又能画得出地狱的光景呢? 《地狱变》讲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不惜残忍地牺牲自己的女儿,完成了一幅震惊世人的 地狱变 屏风的故事。透过画师良秀的人间悲剧,洞悉人性深层的丑恶与黑暗,表现了 为艺术的艺术 的孤独者的人生悲歌,尽显芥川文学的孤独内核与死亡狂想。全书收录《地狱变》《蛛丝》《竹林中》等8篇芥川龙之介才华横溢的前期、古今并陈的中期和痛切告白的晚期的代表作品,带读者领略贪嗔痴失控的人间炼狱,于无明业火中拷问自己的真心。 每个从人间踏进地狱之门的人,作恶时都以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执着即地狱,他人即地狱,人间即地狱。
《知日 写真》特集,完全保存本!日本写真家全记录,有关日本写真文化的一切! 专门关注日系内容的品牌 知日ZHIJAPAN ,超人气特集 完全保存本 (全19本)全新登场! 单本超过10万读者认证,系列突破400万本销量! 写真 在日语中是摄影、照片的意思。 我们拿着日产相机,津津乐道所谓 日系摄影 的技法;我们震撼于日本那些活跃于世界各地的年轻摄影师们独特的创造力;荒木经惟、筱山纪信、森山大道、北井一夫、杉本博司等众多大师我们耳熟能详。日本摄影以一种极高的频率及一种极为惊艳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日本摄影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知日 写真》特集以关键词探访日本摄影界大师的世界,以作品了解现今活跃的新人摄影师的独特世界观,邀请摄影评论家、策展人、设计师、中国摄影师等各界人士来谈日本摄影的特
本书是浙江省社科联人文社科出版全额资助项目,全书从悠久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传统食物、名人名家等方面,全方位介绍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牵连较深,更在 一带一路 的推动下,经济政治生活越发联结紧密。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介绍哈萨克斯坦的悠久历史。第二部分介绍哈萨克斯坦现在的经济生活。第三部分介绍哈萨克斯坦与中国的经济交流往来,以及当下 一带一路 的合作,并展望了两国合作的未来。
在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中,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崇,可以说是一个难得一见的景观。但是,作者认为,伏尔泰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自身存在着太多的偏差。具体地说,伏尔泰与一般的西方人一样,缺乏对于中国文化本质的洞悉。该书深入解析伏尔泰是如何误读中国文化的;而且这种误读未必是消极的,有时候它正是一种新文化产生的契机。误读也理解为重新解读。
保加利亚共和国是世界上第二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为纪念中保两国建交70周年,三位曾长期在保加利亚学习和工作的记者及学者著写了此书。本书约15万字,内含100余幅图片,四色印刷。全书文字简洁流畅,图片丰富绚丽,全方位地对保加利亚进行了介绍,包括自然地理、简史、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学、文化艺术、旅游休闲、重要城镇等内容,同时回顾了中保关系的发展历程。书后的附录特别收录保加利亚入境须知和投资者注意事项,以此助力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及 17 1合作 迈上新台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加利亚驻华使馆对本书的出版给予极大关注。在本书付梓之际,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 波罗扎诺夫欣然提笔,热情撰写了序言。
该丛书由兰登旗下的Bloomsbury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成功策划了J.K.罗琳的 哈利波特 ,可见其眼光,这套丛书他们预计选择三十多种物件,目前阶段已有十余种面世,丛书希望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器物来揭示出隐匿其背后的 真实 生活,即这些现象背后原因、意义,以及这些器物是如何型塑我们的生活并且被赋予意义。 每本书的体量类似于 地铁上的哲学 ,题目有趣且深刻。作者是英、美名校教授或者副教授,以及《纽约时报》《巴黎评论》《洛杉矶时报》等几家著名报纸的金牌专栏作家。 作者斯科特 洛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与宗教研究专业教授,他也是《新星宗教》的编辑。 头发,我们这些哺乳类*基本的自然特征,这是经济和社会地位、政治倾向、宗教联盟、婚姻状况、文化习俗以及其他事物的特殊表征。头发的意义是如此深刻、有力度,以及被强
一带一路 案例实践与风险防范丛书 由龙永图主编、北京大学海洋学院组织,近百名具有 一带一路 实践经验的作者共同完成,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共四分册,分别为法律篇、文化篇、政治安全篇和经济与社会篇,从不同角度出发,邀请具有深厚专业性和丰富实操经验、长期处在 走出去 *线的中资企业及相关机构专业人士,从自己亲身实际参与的 走出去 项目出发,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出更具广泛意义的经验,为政府 一带一路 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 一带一路 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南,为学科理论创新提供实证支撑或启示。 《 一带一路 案例实践与风险防范 文化篇》从促进文化沟通、尊重文化差异、推动文化适应三个角度,选取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13个国家,结合作者亲身经历及一些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经营的实践,对在 一带
`
本书为 看见世界丛书 之一本。主要从影像角度探究拉美诸国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政治等。选取经典影像,诸如《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追捕聂努达》《上帝之城》《摩托日记》等,做细致的案例研究,富有文艺欣赏趣味。由此引申出对拉美政局变幻、毒品泛滥、腐败横行、经济停滞等社会问题探讨,深刻而富有启发。本书将本是小众的拉美影像荐于读者,将混乱而诱人的拉美世界表于纸上,是拓展眼界的佳作。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日本风俗小物-百年老铺传承的生活智慧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08-01 作者: 本书编委会 译者: 颜衡晟 开本: 32开 定价: 46.00 页数: 130 印次: 1 ISBN号: 9787559816450 商品类型: 图书 版次: 1
本书着力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结合黑塞自身的文学作品,在对既有的研究文献做批判性继承的前提下,把黑塞关于 我 的思想置于其哲学思考的基础之上,并将其哲学思考置于西方哲学和思想发展史的大框架之中。一方面,深入探讨了黑塞的自身哲学思想和文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详细分析了黑塞与中国文化接触的过程和黑塞对中国文化的评价,强调黑塞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绝不是一个由好奇而逐渐喜爱的简单过程,而是为了摆脱自身精神的危机所进行的思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