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 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 天下国家 体制,从 全球化 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全球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全球化 走入低谷的今天,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 以人为本 的思想、 世界大同 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重要、*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本书这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 古史新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文化研究成果。修订的文稿和图片注释无一句空话,深入浅出,新意连连,水平之高为数十年来同类出版物中之翘楚。修订的内容中增加了一部分与文稿相配合的图片,某些关键文物的照片解析力之高也是惊人的。完成
做人太实在,就读《江湖丛谈》! 曲艺大师马连登曾因义子李金斗 做人太实在 而赠他此书。 此书曾一度被北京gong安用作侦破各类偷盗和诈骗案件的宝典。 这是一本醒世奇书,堪称反诈app的 祖师爷 。它向我们揭晓了一个真实的江湖世界,揭秘了江湖中种种套路和骗术,其中有的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我们闻所未闻;有的骗人钱财;有的凶险万分 使人读来不禁拍案叫绝,同时又脊背发凉。江湖已改,套路未改;世道已变,人心不变。如今社会上的许多骗术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我们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原型。此外,书中还揭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行当内幕,以及奥妙无穷的人情世故,使人读来增长人生经验,避免吃亏上当!
《莫高窟史话》讲述了:丝绸之路,是中古时期一条曾经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的国际通道。从中国中心部的都市长安向西,经过无数的山川与城市,穿越沙漠、戈壁与绿洲,一直通向地中海的东岸,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就因丝绸之路的发达而得到促进。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又都成为作者的收藏。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还没有过如本书这样的作品。作者选取的37位中国文化名家,第一位是1912年时35岁即被擢升为外交部次长的颜惠庆,最后一位是1949年时28岁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夏志清,他们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 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 知识的考掘 ,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在写法上,本书采取 书话 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
本书讲述的,是六个深藏于故纸堆中的明代基层政治事件。 作者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这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这些档案是中国历史中的奇迹,它们着眼于平民的政治生活,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在这里,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肮脏的胥吏手段、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从无数个真实的细节里,展现出一幅极其鲜活的政治生态图景。 这六个事件聚焦于一府一县乃至一村之内,记录的是最底层平民的真实政治生活:当遭遇税收不公时,他们如何愤起抗争;当家族权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如何兴起诉讼;当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发生矛盾,他们如何与官府周旋博弈;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他们又是如何从中造假牟利……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在徽州府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混乱。乱民、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人物志。写司马迁的家世、学习和漫游时代、仕宦之路、师友与忧愤,犹如一部成长小说,在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中,考察司马迁的处境与应对,看他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史记今读》不落入具体的文本赏析,而将一部传世经典放到文化长河中,回顾生成它的壮阔的时空景象,考察一部杰作在古典世界中为何伟大,解说的思路却时时贯彻到现在,但又不只站在现在这边,在古今交融中辨识《史记》至今熠熠生辉的魅力。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之后,随之而至的光环会慢慢弥缝创造物本有的针脚,让我们忘掉其初生时灰扑扑的模样,只记得光环围绕中宛如琥珀的完美织体。 那个写出了伟大作品的人,逐渐在传言中脱离了在世的辛劳,只剩下了跟不朽媲美的从容自若。 然而忘记了经典必然的世间属性,会同时忘掉其生长所需的土壤、
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卷入世界洪流之时,以打字机、电报为代表应用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席卷西方。西文打字机不仅是时髦的书写工具,更是现代性的象征。 以雷明顿打字机为代表的西文打字机开始征服全球,希伯来文、阿拉伯文、俄文、暹罗文等字母或音节文字纷纷自我裁剪、迎合潮流,唯独处理不了中国的汉字,这种5000年来一直坚持音 意 形一体的方块字。优越惯了的西方开启了全方位的围剿,蔑称 汉字没有现代性 !汉字是 无法培养科学 的 落后文字 !外界不绝的嘲讽和质疑,引发国内如潮的批判与否定,废除派喊出 汉字不死,中国必亡 ! 要证明汉字具有现代性,就必须发明中文打字机。然而,常用字多达5000个的汉字,该如何才能全部搬上键盘?一代代发明者,于狼狈、尴尬、挣扎、局限中实验和尝试,这场前赴后继的宏大
秘密、腐败、企图控制世界的光明会,能够带来新的世界秩序吗?特朗普是否真的是大型的选举舞弊受害者?伊丽莎白二世是变形的外星爬行生物吗?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 从圣殿骑士团和以色列十个失落部落的神话,到纳粹、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和UFO,罗纳德 H.弗里兹探究了边缘思想和阴谋论:人们为了理解周围世界而选择的思想模式。正如弗里兹所揭示的,当阴谋论、神话和伪历史主宰一个社会的思想时,事实、现实和真相就会被抛在一边。 这是一本社科版的《达芬奇密码》;一本美国的 走近科学 。
敦煌自汉武开疆立郡,便成为汉王朝的西陲门户,其连通东西的特殊位置, 使之成为丝路上的通都要邑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个交融点。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连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圣地 ;特殊的气候条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宝藏。一经开启,虽仅以边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灿烂的文化基因, 迅即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正是这样的文化奇迹,使之成为世界 显学 它的内涵虽是历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充实和更新 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谛和魅力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 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又处于一个中外文化交流 的大好时机,更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从更广更深的 角度来看待丝绸之路与敦煌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 化丛书 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 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
传统的欧美中心主义模式,从全球性视角切入,以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关键词为研究聚焦点,以点带面,绘制了纵贯两百余年、跨越世界各大洲的女性主义全球史。 全书探源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梦想;讨论 父权制 及其他术语如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组织中存在的种种性别模式,由此找出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将女性主义置于工作场所与礼拜空间,探讨女性主义的空间问题;聚焦女性主义物件,透过徽章、海报、服饰等日常用品,突出女性主义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并将其延伸至女性服装与时尚包装下的 外表 ;同时还探究了女性主义引起的种种情感。 作者既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女权运动,也密切关注那些为性别不平等而奋斗的个体女性的人生。通过放大曾被忽视、被淹没的声音,以及绘制女性主义的世界性
本书是一部灵动的中国神话文学发展史,从先秦到明清,从雅文学到俗文学,展现27个神话原型在文学中经历的再生,由神话的文学之路,观察中国古代多元文化的演进与转型。书中用27个神话原型,勾勒中国神话文学的整体面貌,以晓畅平实的语言风格,清晰地梳理了每个神话的原始形态和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及神话原型在文学作品中逐渐大放异彩的过程,呈现了时代对神话的文学之路的深刻影响,揭示了中国神话和神话文学对于承续文化记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知识的保存从来都是一项艰苦的斗争:享誉古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因管理不善而日渐式微;博德利爵士的巨额投入才使牛津的新图书馆得以建成;纳粹政权纵火焚烧了成千上万册犹太人的书籍;卡夫卡的手稿则有可能因为他生前的遗嘱而不见于后世。在本书中,博德利图书馆馆长理查德 奥文登横跨三千年的历史记录和资料,介绍了从泥板到云数据存储时代的知识受难史,探讨了知识保存的现状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图书管理员和档案馆馆员等众多有识之士的努力和牺牲也在书中有精彩的呈现。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保存史和震撼人心的人类文明史。通过此书,我们应该理解,图书馆和档案馆不仅仅是存储文献的地方,也与当下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紧密的互动,为社会的健康运转提供重要支持。理查德 奥文登也向整个社会提出倡议:凝聚制定公共政策的
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习惯、生产劳动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知识和思想是怎样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 不同语言、不同思想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的文明。 麦克法兰用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 从中国、日本到英国和欧陆,触摸东西方不同的世界, 通过人类学家的知识训练去看待不同的文明系统。 在《文明的比较》中,从宏观角度综述、比较各个文明, 在《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和《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中,分别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和英国社会。 从日常中寻找文明对于个人和群体的意义, 试图解答文明基础的模样,也是对不同文明系统明确而坚定的赞美。 《 文明的比较 》 互鉴文明,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
从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从泥板、羊皮纸、莎草纸到没有书籍的阅读;历经几个世纪才建成,也可能在一天内被摧毁;装饰着金箔和壁画,或者装满了豆袋椅和儿童绘画 图书馆 这个文化意象仿佛一触即碎,又惊人的坚韧与长久。 历史学家安德鲁 佩特格里和亚瑟 德 伍德温向我们介绍了塑造了世界上最伟大藏品的古董商和慈善家,追溯了文学品味的兴衰,揭示了在追求稀有手稿时犯下的重罪和轻罪,并探索了图书馆在塑造公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万川 书之书 系列新作。
一部以南陈与南唐的金陵城市生活为背景,末世君臣的文学特质为核心的文化研究著作。 金陵数易其主,都是偏安政权,从它发源的江南城市文明和诗意审美,蓬勃不息。南陈与南唐的后期,经济繁荣,帝王君臣和士人才女,在奢靡、富贵、温柔、缠绵的环境里培育了审美的因子,影响着他们的人生状态和文学状态,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沉迷和超脱的阴柔艺术气质,使文艺成为上层社会的生活内容,使唯美伤感的风格成为其艺术特征。 作者截取了南陈和南唐两个历史片断,具体分析了南陈的陈后主、江总、徐陵,南唐的李璟、李煜、冯延巳、韩熙载、徐铉等人的生命特色和文学特质,试图找寻出金陵经济生活与江南文学相互渗透影响的痕迹。
这是一部传统日本生活与文化的简史。 全书勾勒了茶道、花道、游艺、饮食等深度影响了日本人日常生活的各类传统生活技能及其器物的发展简史,重点描述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和互动,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传承和革新。 全书以重要文化人物和文化遗存为立足点,从让茶文化在日本扎根的荣西到倜傥不羁的佐佐木道誉,从集花道大成的池坊专好、主张侘的美学的村田珠光到完成茶汤美学建设的千利休,从日常的茶汤和插花到桂离宫的审美意识、日本料理的食礼文化、柳宗悦的工艺运动等,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点和面的结合,简明平易地审视了日本人的民族性和日本文化的根本。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五千年来,汉字始终承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观念。书法则是汉字美学与艺术性的表达,使汉字在悠长的历史中焕发出无穷的魅力与生机。从甲骨文、金文到隶书、楷书,汉字字体不断发展变化,书法艺术也因而历久弥新,丰富多彩。本书从汉字的起源说起,删繁就简,去芜存菁。自先秦至近现代,选取近200位书法名家与近500幅书法作品,汇成一部完备的汉字书法通史。
《飞天艺术:从印度到中国》是丝绸之路与敦煌文化丛书之一。不论是在以雕刻闻名,气势宏伟的云冈石窟,还是以壁画著称,装饰精美的敦煌石窟,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形象,她们自由飞行于天空,姿态优美。在佛教艺术中称为飞天。在古代佛教石窟或寺院中,佛、菩萨、天王等形象都是供人们礼拜的对象,因而造得庄严肃穆,而在佛身边的这些飞天,则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行于天空。当佛说法时,她们从天空散花,或者弹奏乐器、轻歌曼舞。使气氛严肃的佛教石窟、寺院变得气氛轻松而充满了欢乐。飞天,顾名思义,就是飞行于天空的神。然而,佛、菩萨、天王等佛教世界的天神都是可以在天空自由来往的,飞天,应该是某一种特定的天神。那么飞天在佛教中是一种什么样的神格?她们的职能是什么?为什么佛教石窟和寺院中要雕刻或绘出这么多
潮汕文化是属于汉文化的一个地域性亚文化,它在潮汕地区(以现在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为中心)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并融合进发展着的汉文化中。其次,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并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也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有异的一个体系。其三,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外传播,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向读者介绍我们对潮汕文化及其源流的初步研究成果。我们会具体地为读者阐述,潮汕文化和它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文化史的实践已经不限于英语世界,它在欧洲大陆、亚洲、南美洲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也蓬勃发展。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什么是文化史》一书提供了关键性的指引。在全新修订的第三版中,杰出的文化史学家彼得 伯克用通俗易懂的表述,再次引导我们进入文化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伯克首先讨论了雅各布 布克哈特和约翰 赫伊津哈文化史的 经典 阶段,考察了从弗雷德里克 安塔尔到爱德华 汤普森等马克思主义者做出的反拨;随后,勾勒文化史近期兴起的概貌,重点介绍了上一代人写作的、常常被称为 新文化史 的著作。他将新文化史放在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重视历史思考和写作的新方法与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研究以及日常生活话语的兴起之间的关联。在此新版中,伯克还介绍了该领域的新发展,并思考文化史在21 世纪和未来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更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中华文明史》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以文明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贯穿全书,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全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全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
在本书中,许倬云先生以“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的大历史观,用清晰的逻辑、简练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三方面内容: 方面是古代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天下 ”体制,从“ 化”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内向型经济形态及其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第二方面是从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比较,延展到现代民族 的诞生,以及近代以来中国被深度卷人世界贸易体系以后两种文明的互动。第三方面是现代世界 化贸易的兴衰和以此为基础的全新世界格局,在“ 化”走入低谷的 ,中国应该坚持的道路和未来世界的方向。 许先生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气质。他还指出,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思想、“世界大同”的理念,应该成为构建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