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 指陈中国文化之真相 的力作。本书写作于抗战时期,是钱穆先生在完成《国史大纲》后,系统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史的经典之作。 钱穆先生从地理背景、国家观念、治理手段、经济政策、民族意识、生活形态、宗教思想、文艺学术等方面对中华文化进行评介,兼及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而提出中国文化是 举世农耕和平文化秀之代表 。本书有指陈,有回顾,也有展望和预测,集中反映了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本书是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钱穆经典著述简体横排版之一种。
《大明》是一部具有创新性和可读性的历史读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呈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 明朝。前七章分别讨论明代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中的七个侧面,为现代读者进入明代历史提供了一组新颖的切入点:有关 动 与 止 的观念,有关图像与知识的分类,有关文字书写的位置和特色,有关空间和时间、娱乐和武力的视觉表达 第八章则讨论了明代灭亡之后的 明代 ,即明代的图像和物品如何被重新编排、重新想象。作者把全书比作一幅绘有八个段落的长卷,并非钜细靡遗,但具典型性。 书中的199幅插图选自世界范围内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书画、瓷器,也有兵器、家具、服饰、货币、丝织品、书籍印刷品。然而,作者无意写作一部把各种不同材质、形式、尺寸的艺术品串联在一起的 明代艺术全史 ,而是试图在明代各种艺术品、物品之间
教堂音乐庄严神圣,纯净空灵,凡是去过教堂的人都会对它产生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它还能够找到如此众多的知音,赢得他们的倾心聆听和热情演奏。对于所有想要深入了解众赞歌、康塔塔、弥撒曲、清唱剧、安魂曲、赞美诗的人来说,这本亚马逊年度*图书能提供阅读的享受,并有助于读者一饱耳福。教堂音乐的奇迹在于:它所源自礼拜仪式、教区和修道院的歌曲和旋律大都超越了特定环境的界限和宗教意味,走出教堂,在不同时代都能为不同的人群所接受。不论是格里高利圣咏还是巴赫的管风琴作品,乃至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的宗教作品,早已超越了孕育它的土壤,成为了整个世界的音乐财富。
有一种食物既被一部分人所深深迷恋,同时又让另一些人厌恶到无法入口;既出现在*为庄重神圣的宗教场合,也在*为贫穷人家里被享用;在古代被称为包治百病的长寿食物,在近代却被认为是不洁的根源;既出现在我们日常饮食的各个角落,却从来不被我们所认真看待 这种食物就是发酵食物。 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草原民族将四千年前偶然发现的一株菌落传承至今,能让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酵母进入梦乡,能让朝鲜半岛上的邻里变得更加友爱团结,能让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也能健康生活,也能将太平洋中红鳍东方鲀体内的剧毒化于无形。
利维坦诞生后,人的命运便与国家纠缠难分,认识国史即成为认识民史的一部分。已有进路之外,有无新可能?本书再思历史、史学、日常、事、事件、制度与人,复建其历史内涵。追踪实斋精义,汲取西学灵感,融汇古今东西,探索关系视角下如何研究日常统治,激发史学想象力。
《色彩列传 绿色》英文版获得2014年《卫报》*书籍奖,2014年TheAustralian.com*图书奖,以及2014年《环球邮报》评选的75本*圣诞礼品书之一。 本书是米歇尔 帕斯图罗 色彩列传 系列的第三部。绿色似乎是一种复杂多面的色彩,其象征意义是模糊暧昧的:它一方面象征生命、活力、机遇和希望,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毒药、不幸、魔鬼以及一切彼岸生物。本书从社会、艺术与符号象征意义等方面,勾勒出绿色在欧洲社会中,从古希腊直至今日的历史。他重点指出,在很长一段时期中,绿色曾是一种难以制造,更加难以固化在织物上的色彩,它不仅象征植被,更是命运的象征。绿色颜料和绿色染料的化学成分都是不稳定的,因此绿色曾经与一切善变不稳定的事物相关联,它能象征的东西包括:童年、爱情、机遇、赌博、巧合、钱财。直到浪漫主义时期,绿色象征自然的意义才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书。它讲述了浪漫科学进程中男女强人的发现与发明的事迹,勾勒出18世纪末英国科学领域发生的第二次科学革命的历史,展现了一个浪漫科学诞生的时代,以及群星闪耀的时代。书中以约瑟夫 班克斯、威廉 赫歇耳、汉弗莱 戴维 三位英国先进科学代表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叙述了科学家探寻生涯的孤寂与冒险,艰辛与喜悦,反映了浪漫科学的激进冲突与履险行止的新奇。书中内容丰富翔实,行文流畅,不拘一格,引人入胜。
或许将花称为商品或者人工制品实在有失浪漫,但现今的鲜花却兼有这两种属性。花卉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鲜花都是实验室制造、试管育种、工厂种植、机器收割,接着被打包装箱、拍卖出售,然后搭乘飞机漂洋过海走进大型超市或当地花店。艾米 斯图尔特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这些花的花形更大、色彩更艳、茎杆更强韧,远非自然之力可以生成。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鲜花帝国》深入探讨了这种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与相融。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而中国的鲜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书中提到的关于有机认证、新品种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92年,德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两卷书:《文字之前 卷一:从计数到陶筹》和《文字之前 卷二:近东陶筹目录》。在这两卷书中,丹尼丝 施曼特 贝瑟拉阐释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她认为,公元前四千纪晚期近东地区出现的楔形文字 世界上已知的早的文字系统 由原始的计数方式发展而来。 《文字起源》一书选取了上述两卷书的部分材料,为大众读者和学生们讲解了施曼特 贝瑟拉的理论。本书以伊朗、伊拉克、雷凡特和土耳其等地116处遗址的8000多个陶筹或计数器的标本为基础,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并由此记录下了楔形文字系统的直系前身。
《色彩列传 黑色》英文版获得2009年独立出版商出版奖艺术类铜奖,以及 CHOICE 杂志选定年度杰出学术著作。亚马逊网站五星好评。 本书是米歇尔 帕斯图罗 色彩列传 系列的第二部。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里,黑色一直属于色彩之中的一种,在各种色彩体系中,黑色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色分别位于色彩体系的两极。然而到了近代初期,黑色的历史出现了转折:随着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图画的传播以及新教改革,黑白两色的地位逐渐变得特殊起来。数十年后,牛顿发现了光谱,这个新的色彩序列逐渐深入人心,而在光谱之中,并没有黑色和白色的位置,于是在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黑色与白色不再能被称为色彩了。尽管如此,到了20世纪,首先在艺术领域,随后是社会认知中,后是科学领域,人们逐渐重新将黑色纳入色彩世界之内。本书特别突出了黑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欧洲文明史》系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弗朗索瓦 皮埃尔 纪尧姆 基佐(1787 1874)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本书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书中主要论述: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5至12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历史作用;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十字军运动的起因、性质、后果;君主制的发展过程;欧洲建立政治体制的各种尝试;15世纪的特
本书通过对两千年来中国兵员组成、兵制和兵文化的考察和剖析,从某种特定角度对中国历史进行反思。书中对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文官与武官的关系、士大夫与流氓的关系、家族制度与国家架构的关系、皇族血统退化与中国国力盛衰的关系、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等问题皆有精彩独到见解。
本书以《scripta》9 号(2008 年 10 月)至 20 号(2011 年 7 月) 的连载为基础,加入新撰写的部分,于 2013 年 3 月由纪伊国屋书店出版。 1970年代吃的含义发生变化。作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饮食从单纯地填饱肚子,演变成作为娱乐或者信息被消费。即 用脑袋吃东西的时代 。但全盛期已过。作者尖锐地指出,现在 日本人的饮食方式正两极分化 ,即分为对吃关心程度低的人和嘴刁的吃货群体。 食物 的流行靠的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任何人都是美食史上的贡献者。本书介绍自日本江户时代以来风靡全国的美食,以流行美食的发展史呈现出鲜活的日本文化风貌。本书丰富的资料也解答了诸多连日本人都不曾知晓的疑问:西洋料理的盛行、吃牛肉的民族、从米饭转变为面包的饮食习惯等。从一度被武士视为廉价快餐的寿司,到全民疯抢的提拉米苏,从只为果腹的平
一个穷困潦倒的家丁陷入了 除当强盗,别无生路 的生死抉择,他该何去何从? 一桩简单明了极易侦破的杀人案,因当事人各执一词而陷入扑朔迷离的困局,他们为何抢着当凶手? 一个因长鼻子困扰大半生的老僧禅智终于如愿以偿将鼻子变短,可不久他就懊悔不已 一代枭雄项羽为何要自刎乌江,他是真正的英雄,还是沽名钓誉的懦夫? 日本近代杰出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集《罗生门》,收录其代表小说、散文共26篇,从多角度展现 日本短篇小说鬼才 的光辉艺术成就。 全书所选篇目取材新颖,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离奇,寓意深远,人物上至庙堂高官,下至市井小民,可说将日本大正时代的人物百态如走马观花般呈现出来,堪称时代的缩影。历经百年,读来依旧摄人心魄、感触深远。 由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已成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是一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科技史、艺术史、学术思想史等众多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综合研究。它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扎实的古文献基础,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以现代考古手段所获的地下出土材料,而且还必须运用视角广泛的比较和理性充分的思辨,对所有这些基础资料和相关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文明十讲:名家专题精讲》作者以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丰富积累和不断探索这一课题的独到心得,用十组相关力作,构成了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专题的系统论述。
本书是法国大学生的语言学入门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对语言的变化进行思考,并提供必要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一种语言为何诞生、如何诞生以及如何变异和演变。本教材也可作为对法语的形成与演变感兴趣的读者的入门读物。 部分 法语与历史 论述语言的 外部历史 :哪些历史事件、哪些决策造就了法语?这些事件和决策造就了哪种法语,是国王的语言,还是民众的语言? 第二部分 法语与语言变化 尝试通过法语史上的典型案例回答关于语言演变的问题,论述曾经影响了法语的几个重大变化:词汇变化、名词和动词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变化、正字法的确立。 第三部分 历时语言学研究 评注不同时代的文献和文学文本,作为理论的例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言在各个世纪历经的演变过程。
本书是作者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随潘光旦先生赴川东南、鄂西南走访土家期间留下的摄影纪录和田野日记。潘光旦先生凭借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和细致的田野考察,科学地总结出土家人独特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促成了土家族的科学认知。 川鄂之行是潘光旦第二次土家调查之旅。作为学生和摄影记者,张祖道随行参与了这次调查,用影像和笔记录这次调查的全过程。书中既有新中国朝气蓬勃的建设场景,也有土家人淳朴的生活,朴素自然的影像和文字为我们交织出1950年代中国西南地区真实的社会景象。
如今,福尔摩斯已成为小说改编、商业电影、热播剧集、媒体栏目以及亚文化繁荣发展的灵感来源。阿瑟 柯南 道尔究竟以怎样的独特创作,使得人们在夏洛克 福尔摩斯进入大众视野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依旧持续地为之着迷?身为记者和资深福尔摩斯迷的扎克 邓达斯要找到这个答案。于是就有了这本《大侦探》:这是关于一种思想的一段历史,是关于一个压根不存在的人的一本传记,是在现实与想象交界地带遨游的一次旅行,也是在柯南 道尔留给我们的世界中的一场欢乐的嬉戏。通过研究与原版故事相关的一些*优秀读物,邓达斯挖掘出了福尔摩斯与华生人物背后的灵感来源,并且揭示了柯南 道尔的描述是如何为这个受到作家、演员、读者几十年热爱的极其复杂的传奇故事奠定基础的。这个研究让邓达斯进入了福尔摩斯世界的核心地带。邓达斯一路发掘,也
筵席、宴会和盛大的晚餐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中一部分纯粹是为了欢娱,一部分是为政治服务,还有一些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本书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从波斯到日本,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洲王室到南极探险家,从中世纪奢华铺张的宫廷宴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化宴会作品到朴素细致的日本茶席 作者讲述了宴会有趣的历史与其背后的故事。
由于对中国哲学与文学的热爱和研究,布莱希特被同时代人称为 中国人 ,而他在流亡丹麦期间的诗作《老子流亡路上著 道德经 的传奇》更是将他与中国的老子道家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布莱希特这首诗的评价高度一致,如认为它当属 布莱希特最为著名的诗歌之一 20世纪最为优美的德语诗歌 等,即便有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但学者们对诗作中所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和道家风格的行文方式却甚少关注。这部作品是如何创作产生?应怎样把握其源头、修改和最终成品?当这部诗作与道家思想联系起来时,应如何理解诗中的句子? 本书通过研究该诗作的手稿(1938),不仅从文学角度分析了中国哲学、中国文学在20世纪初德国的强大影响,而且指出布莱希特在接触道家思想之前就早已有类似道家的哲学思考,他在诗作当中描绘的老子形象其实是流亡中布
内藤湖南为近代日本研究中国史的重要学者,也是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被誉为 东洋史的巨擘 。本书共收录内藤的十八篇演讲记录,内容庞杂丰富,从纸张、染织、版本史等具体的文化研究到宏观的东西洋文明批评,从上古文明到民国时事观察,从中国中世史到满洲史地,皆有所论列,较其《清朝史通论》《支那史学史》等严肃的专门史著作,本书可谓多方面体现了内藤史学的基本面貌,其中关于中国中世、近世的若干文章(如《概括性的唐宋时代观》)更是为京都学派的治学取径奠定了理论基础。
记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至关重要。当记忆成为群体认同的来源,成为充满情感寄托的创造性过程,它作为文化生存机制的重要性便由此显露。本书的两位作者——解放神学家珍妮特?罗德里格斯、文化人类学家特德?福蒂尔——借助四个精彩案例试图探究以下问题:文化记忆有何作用?它维持集体信念,保持文化独特性的机制何在?在面对文化压迫时它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使人们进行反抗?四个案例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文化记忆在身份认同、信仰延续和文化抵抗中的价值。本书旨在就边缘文化群体的文化记忆问题展开多角度论述,以体现理解文化记忆问题的多种可行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