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不同文明的人们,他们的衣食住行、文化习惯、生产劳动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他们的知识和思想是怎样产生并发展到今天的。 不同语言、不同思想的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的文明。 麦克法兰用半个世纪的观察与思考, 从中国、日本到英国和欧陆,触摸东西方不同的世界, 通过人类学家的知识训练去看待不同的文明系统。 在《文明的比较》中,从宏观角度综述、比较各个文明, 在《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和《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中,分别深入探寻中华文明和英国社会。 从日常中寻找文明对于个人和群体的意义, 试图解答文明基础的模样,也是对不同文明系统明确而坚定的赞美。 《 文明的比较 》 互鉴文明,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
敦煌自汉武开疆立郡,便成为汉王朝的西陲门户,其连通东西的特殊位置, 使之成为丝路上的通都要邑和东西文化交流的*个交融点。开放包容的文化土壤,成就了连续千年的佛教艺术圣地 ;特殊的气候条件,保全了博大精深的中古文化典籍宝藏。一经开启,虽仅以边郡地域冠名,但深邃灿烂的文化基因, 迅即使之成为世界文明的象征 ;正是这样的文化奇迹,使之成为世界 显学 它的内涵虽是历史,但探索和研究使之不断充实和更新 这就是敦煌文化!也是它的真谛和魅力古代敦煌文化之所以得以繁荣,正是由于汲取了丝绸之路 上中西文化的丰富营养。今天,我们又处于一个中外文化交流 的大好时机,更应该以开阔的胸襟,放眼世界,从更广更深的 角度来看待丝绸之路与敦煌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与敦煌文 化丛书 就是希望以更新的视角、更新的方法来探讨丝绸之路 与敦煌学的相关问题
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印度、欧洲、美国 茶在全球扩散的历史却不只是茶本身的历史,各种与茶有关的故事交织成了一部全球史。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经济是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和军事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茶叶促进了中日、中韩文化的交流;茶是航海、英荷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茶的历史是全球化的传奇,可惜的是许多关于茶的流行思想和许多流行的茶历史充满了神话和错误。本书以将近800页的厚重文本,讲述了喜马拉雅山脉东部高地上隐藏的茶的起源、古老民族的饮茶方式、中国将茶的发扬光大、因茶而变的人物命运 让我们跟随茶的脚步,跨过大海,穿越沙漠,去探究被众多现代外衣包装、作为今日全球饮料的茶的真相。
中国人的文化常识课 系列,是为所有热爱中国艺术和传统文化的读者写的 国民文化入门书 。一套6册,涵盖美学、文学、绘画、书法、建筑、音乐与戏剧7大领域,以5000年历史时间为序,完整解读国人必知的文化大家和经典名作。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套文化常识课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语言,配以600 幅精彩纷呈的经典名作大图,清晰地梳理出300 文化常识专题。让我们在忙碌的日常中温习古代文化名人的魅力,在文化中重寻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
《中华文明史》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以文明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贯穿全书,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别对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人的心灵世界,展示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出总体性的描述,以突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以及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过程。全书将中华文明分为四个时期,以中华文明史上重大的转型作为分期的依据,细致地描绘了各个时期文明的特点、亮点,及其承上启下的关系,彰显那些对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探讨对文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各种因素,从而全面论述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揭示了若干发展规律和历史经验。全书力图将中华文明放到世界格局中进行考察,写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在论述中充分注意文物考
《湖湘文化通史》由《上古卷》《中古卷》《近古卷》《近代卷(上)》《近代卷(下)》五卷组成,全书共计300万字,系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为总主编,王兴国、万里、肖永明、向桃初、吴仰湘、陈松长、陈先初、王勇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分卷主编的项目撰写组组织撰写。初版于2015年,本次增补修订,除了校正错讹,主要补充了近十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湖湘文化与中华道统的关系方面做了更深一层次的阐述。 本书是一部地域文化通史类的大型学术专著, 湖湘 系指现代湖南省行政区的空间范围,故而把这个空间范围内产生、发展、交流、演变的文化现象均作为考察研究对象。本项目强调该区域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形态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即上古的部族文化、方国文化与中古、近古的区域文化形态的连续与演变。本项目的 文化 主要是指精神文化,
《世界文明史(下卷)》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 伯恩斯等撰写的一部在美国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它初版于1955年,此后屡次修订再版,至1991年共出版了八版。80年代中期,我馆曾出版了该书1974年第五版(中文本共分为四册),在读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并曾被列入《家庭书架》。此次我馆购买了该书即第八版的中文版权,重新组织翻译出版。 新版扼要考察了自远古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文明演化的历程,内容涉及各主要地区和国家。它保留了第五版的基本特色,即关注人类在文化、思想、制度和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叙述政治史时侧重于介绍它们与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史相关的内容;注重人类文明的继承性和不同文明的碰撞,既注重备主要人类文明的独特成就,又让人了解到其局限性;插图丰富,且与行文密切配合。与第五版一样,新版以西方
《尚:咖啡的世界史》是一部研究咖啡文化史的百科全书,被誉为咖啡界历久不衰的 圣经 。 作者是咖啡历史学家威廉 乌克斯,他遍历世界各地,从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到撰写,费时18年。全书267张珍贵老照片和插图,详尽地介绍了关于咖啡的一切,涵盖咖啡的起源、种植、烘制、冲煮和器具发展,以及咖啡在各地独特的风俗、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咖啡等,看咖啡如何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这些内容 越禁止越爱喝 法国:马赛的医师设局抹黑咖啡,受此刺激的咖啡魅力不减反增,迅速在法国流行起来,从升斗小民到上流阶层都疯狂! 德国:不满百姓爱喝咖啡导致巨额的金钱流向国外,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甚至公开要求人民喝啤酒、拒喝咖啡,无奈咖啡最后还是成为德国人民最喜爱饮料之一。 咦!咖啡怎么跟你想的
在《魅感的表面:明清的玩好之物》中,乔迅对明清时期中国的装饰艺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展示了明清时期中国装饰艺术从个人物品到整体住宅室内布置的各个层面,建立了在非宗教性的奢侈装饰背后一个松散变化的、不成文但仍不失连贯的体系。*部分 玩好之物 ,首先介绍了生产和消费奢侈物品的社会环境。第二部分 表域资源 ,考察了单个器物所利用的表面处理的主要形式资源。第三部分 从表域到物境 ,描绘了单个器物的表面组合在一起时营造出的室内整体物境。本书关注的时间段跨越了将近三个世纪,主要侧重于重建装饰艺术不断变化的、深层次的认知框架,同时也不会忽略讨论时代的差异。书中约有280幅彩图,将带给任何对装饰艺术、对中国艺术感兴趣的人士一种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
早在黄帝时期,中华法制文明的曙光便已投射在中华大地上。自夏朝立国,迄至末代王朝 清朝的覆没,经历了四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没有中断的历史发展过程。就中华法制文明而言,其特殊性、完整性、包容性均为世界法制文明史之最。中华法制文明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概述如下: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重尊卑伦序,引礼入法;重以德化民,德法共治;重安人宁国,移风易俗;重九族相亲,协和万邦;重法为治具,彰善瘅恶;重天人合一,中平和谐;重文化渊源,百家争鸣;重理性思维,鉴古明今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法制文明将发挥其创造性的史鉴作用。
在人类社会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海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远途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 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他跳出欧洲中心主义的窠臼,强调来自其他大洲的航海者发挥的作用;同时展示了海上网络如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最终构成覆盖全球的联系网络。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而且采用了令人振奋的新视角 从无垠大洋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
人是 语言动物 。词汇是表达文化意义的基本语言符号和基本单位。关键词(Keywords)蕴含某一文化序列的核心概念(Key Concepts),构成人类精神网络的纽结。透过关键词这扇 窗口 ,可以进入文化时空,品味具象深处的意义。本书撷取三十个关键词,依生成机制,分为古典引申、语义假借、借形变义、新名创制、侨词来归、名实错位六大类,在古今东西的时空坐标上,追索其概念的生成、演变历程,诚如陈寅恪所言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共九编33章130余万字,系统阐释了两汉四百年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全书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梳理两汉的文艺思想及其重要特征,既有历史的时间线索,又有专题的内容研究,两者结合,将两汉文艺思想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纵向维度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西汉后期、东汉前期、东汉中后期四个主要历史时期,论述两汉时期文艺思想的发展概况、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的文艺思想等。横向维度则着重截取代表性人物与文艺思潮,对两汉文艺思想的生成机制、《礼记》的诗学蕴涵、扬雄文艺思想与西汉后期文人心态、郑玄诗学思想及其范式意义、东汉辞赋的文艺思想、汉代各类艺术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与文化意味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重探讨了 文人 作为一种文化主体身份的历史生成、演变及其对文学观念之影响。
阅读产生知识,知识催生信仰。晚清的报刊阅读是一场 静悄悄的革命 。 本卷以晚清社会变革为背景,以报刊发展为线索,以读者阅读为中心,在时空交织中建构报刊、读者和社会变迁的多元图景。 晚清时势对读者的报刊阅读有着直接影响。从早期少数开明士绅通过宗教报刊对世界知识的理解,到甲午之后新学新政的蔓延,乃至清末学生阅读革命报刊的热潮,报刊是社会的风向标。读者在日记中再现阅读的场景,记录他们的阅读经历和心理体验,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他们的阅读实践在日常叙事中得以展现,充满了丰富的情感经历和文化想象。 晚清社会 书 刊 报 形态的演变,意味着报刊作为社会的 基础设施 ,其 毛细血管 作用逐步得以显现。报刊内容从早期的宗教知识、科技知识到新学新政的变化,决定了读者的阅读来源,影响了读者的认知水平,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共60余卷,是一套基于考古发现和传世文物等物质实体而书写的中国古代文化史。包括通史和专史两个系列,通史系列以史前中国、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阶段进行划分,共6卷。专史系列则是根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分类,按 类 来叙述某类物质文化遗存的分述系列,包括古建筑、石窟寺、古陵墓、古水利、古天文等基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也包括玉器、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玻璃、雕塑、绘画、兵器、货币、纺织品等基于各类可移动文物进行研究的分卷。两个系列从纵横两个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的煌煌篇章。同时考虑到视觉感知非常对于形象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非常必要,每卷又配图片200幅左右,用四色全彩印刷,图文皆堪称精美。 本书是《中国古代物
《言不 称希腊》 括 旅行现场引发的疑问 和 源远流长的西方 、考古和文物造假 两个 分的内容,通过大量图片 以图证史 ,对自19世纪以来形成的所谓西方文明史提出全面、系统的质疑。作者认为,西方社会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成体系地 造假、考古造假和文物造假,虚构古希腊、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和古印度文明,将这个 三条河文明 推到比中华文明更古老的地位,同时在美洲也布置 古代文明 的迷魂阵,目的就是贬低、矮化中华文明的 ,可谓 的 谋 。 作者指出,现今教科书所描述的世 文明史,完全是19世纪西方中 论的产物,充满了虚构和伪造。这 伪史处 积虑地遮蔽中华文明的光辉,造成现代 人深度的文化自卑,阻碍中华民族走向文化复兴, 须予以揭示。 《光从中华来》用10个主题内容和大量图片,论证了中华文明西传波斯及后来的阿拉伯, 后传 欧洲,催
《丰裕的寓言》一书将美国广告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置于西方文化、宗教、种族、性别等广义范式变化中考察,辅以美国历史上一些知名广告从业者、文学家、艺术家的个人经历和艺术成就,从文化史的角度梳理美国广告业数百年的发展。随着以官僚理性、工厂量产和现代公司体系为标志的资本主义肆意发展,基于 有计划地淘汰 原则的消费主义割断了人与物的联系,广告与其他机制紧密配合,大力营造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象和公众焦虑,指导个人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与此同时,发源于早期现代欧洲的一种狂欢式的、魔法的、巫术的、泛灵论的观念也在广告业和社会文化边缘顽强存活了下来,为理解和讨论公司广告、消费主义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可能性。
西方是什么?今天,我们能够迅速勾勒出西方的轮廓,它以欧盟和美国为中心,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这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区域。然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西方文明并非像今天的一些西方人所说,一直处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沿,而且,西方的边界也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文明起源于中东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两河文明和埃及文明向西传播,促进了整个地中海地区文明的进步。可以说,西方文明其实起源于东方。 古典希腊和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形成阶段。希腊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主制度,以及罗马的共和制和法律等都是西方文明的基石。然而希腊和罗马的发展也受到了波斯等东方国家的影响。罗马帝国晚期,诞生自中东的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发生碰撞,古老的希伯来文明塑造了西方的道德框架。西罗马帝国陨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 编者注 或 校者注 形式说明。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