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审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对北京的27处地标性景点予以解读。这27处地标性景点分别是紫禁城、长城、中轴线、天坛、钟鼓楼、圆明园、胡同和四合院、天桥、积水潭、旧城墙和门楼、燕京八景、国子监、贤良寺、颐和园、砖塔胡同、什刹海、琉璃厂、红楼、湖广会馆、菜市口、法源寺、燕园、清华园、南锣鼓巷、陶然亭、铁狮子胡同、前门八大胡同,与走马观花式旅游不同,作者边行边思,带您走进北京的心魂深处。诚如作者所言, 掩卷之余,在幽静的灯火阑珊处,文化北京变为我们心里*温情的底色,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和沧桑的历史感,如同一副尽收人间繁花似锦、悲欢离合的煌煌长卷,穿越世事和历史的风雨,缓缓展现于每一个关注北京的读者面前。 本书是人文北京、古都深度游的***书籍。
《大河两岸》这个名字,既指兰州,亦可指整个甘肃。 金城 兰州,通常因 甘肃省省会 的名头被大家熟知,在此名头之外,五泉山、白塔山,牛肉面,读者杂志社,这些可能就是大多数人的 兰州印象 了。很多人对兰州(甘肃)都抱持着粗犷、豪迈、黄土朝天的朴素印象,而在作者和很多当地人看来,家乡的风情中,既夹杂着朴实与豪放的风沙,又饱含情怀与诗意的人、事、物。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人、事、物,才能真正看懂兰州,玩透甘肃。 通过此书,希望让读者可以看到 兰州记忆,不仅仅是一碗牛肉面;兰州印象,不仅仅是一本《读者文摘》;而兰州名片,更不止于中山桥和 黄河母亲 。
在完成本书写作的10年间,作者共采访当事人50余位,收集、查阅、整理大量*手史料,实地考察京、津、冀、晋等地重要古建筑遗迹,跟踪北京城市发展模式、文物保护等专题作出深入调研。全书分为十章,从北京的现实入手,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论争为主线展开叙述,其中又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点,将梁思成、林徽因、陈占祥、华揽洪等一批建筑师、规划师的人生故事穿插其间,试图廓清 梁陈方案 提出的前因后果,以及后来城市规划的形成,北京出现所谓 大屋顶 建筑、拆除城墙等古建筑的情况,涉及 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 、 批判复古主义 、 大跃进 、 整风鸣放 、 文化大革命 等历史时期。 与文字同样重要的是书中选配的三百余幅插图,不乏私人珍藏的照片及画作,如梁思成先生工作笔记中的画作和首次发表的梁思成水彩写生画。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本书请教师或外国访客用外语来介绍整个欧洲或其中一国的社会或其他情况,作为语言课的补充。
著名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写作于20世纪70年代的《恋地情结(文化地理学译丛)》这本书,以人与环境的情感纽带为主题,经由认识人类自身――人的感知、态度和价值观,而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再经由认识环境作为生物的人、社会的人以及个体的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空间(物质)载体,而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生成,是人类不断建构理想人地关系的过程。《恋地情结》开创性地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问题融为一体,并以广博的东西方文化案例成功地诠释了书的主题,从而为人本主义地理学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概念和方法论。 《恋地情结(文化地理学译丛)》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地理学自身,也对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社会科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整个文化领域 空间转向 的重要推手。而他这部深具吸引力的著作在
City walk风起自上海。自诞生了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 的概念后,所有喜欢遛弯、荡马路且对城市人文历史带感的男女老少,都欣然投入都市行走中去。上海,无疑是国内被漫步得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 如果City walk有一个比较中国化、知性化的名字, 叩街问巷 是太合适了。本届都市人,叩街问巷去!这是著名专栏作家何菲女士为《叩街问巷:一个人的上海马路叙事》这部图文并茂的描摹上海马路与老建筑的散文随笔集所作序言的标题。 200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 非知名作者 、工科男周林所著的《叩街问巷:上海马路的前世今生》。在没有任何签售活动的前提下,此书在当年畅销书如云的上海书展图书销售榜名列第7,也一定程度引领了当年上海的叩街问巷风。文字作者周林是责编朱志凌在博客时代 打捞 的一位素人作者。 时隔16年,作者和编者重新
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出发,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理解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并立足于现代性来回应当代政治。
《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主要供非苏州的国人、外国人和一些苏州话说得不标准的苏州孩子学习苏州话使用。全书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情景引入”、“场景对话”、“词语贴士”、“特色词汇”、“注释说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组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完《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后,可以掌握苏州话的常用词语,并初步运用苏州话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还可以了解一些苏州的风土民情和风景名胜。
上海汉口路,东起外滩,西至西藏中路,全长约1500米,一百多年来,汉口路承载过近代风云,见证过上海成长,留下过无数前人的足迹,书写过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奇迹。上海汉口路不仅是报业街,还是海关街、金融街,满满的历史、墨香与传奇。优秀历史建筑林立,坐落着曾经的申报馆、海关大楼、扬子饭店等,气场不可名状,气质深不可测。本书稿从建筑、美食、名人名迹等方面,书写汉口路上的历史风云,挖掘曾经在此驻足的历史名人以及发生的传奇故事等,结合数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记录这条百年马路的悠久历史。
愚园路,历经一个世纪建设,从未更名,历史与现代交织缱绻,构成复杂、多元、多层的社会街区图景。漫步愚园路,在风格迥异的建筑形态中感悟历史的醇厚积淀,在穿巷走弄间体悟城市氤氲的人间烟火气。本书精选数百幅精美图片,全景式展现愚园路建筑风貌,总结美食、咖啡、潮店、文学等打卡路线,让读者在建筑与人的故事中,读懂上海。
本书分为 大盘小膳 面面俱到 有米之炊 鱼羊为鲜 秀色可餐 流光溢彩 六章,以讲述新疆各族人民 有滋有味 的生活故事的形式,全面且细致地介绍了新疆的特色美食,生动展现了新疆的民俗、美食文化,客观反映出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新疆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内外读者真实地了解新疆。
徐锦文,一个渴望仰望艺术世界的女子,两手空空闯进艺术圈,光靠飞蛾扑火的激情冲向幻象之光。而她不是创作者,想献身给艺术之光,却无路可去,于是献身给艺术的代理人,绕路而行。 锦文在那个圈子的生态链中位居弱者,内心充斥自觉位阶低一层的愤愤,时间久了,她也学会了用品位的势利来打人耳光。而爱情的憧憬好似淡红色流质,在她身边流淌。她私心幻想的还是被爱情拯救、受豢养的美丽女人。 这样的女人,没有一世荣华,也不会万古流芳。但,弃鬼之身也得活完一遭。 她的骨骼、肌肉、筋脉、血管、毛发,曾经那样饱张精血充满气力,飞向就在眼前的盛大太阳。
本书是一部以上海为主题的摄影作品集,收录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及当代杰出摄影师的作品,展现上海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这一过程也可以被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本书不仅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集,更是一座城市的视觉历史,通过图文的立体呈现,为上海绘就一幅肖像,预示一座 世界城市 的风采。本书所收录图片反映了上海的方方面面,包括上海的科技经济、市民生活、艺术创新、城市建设等,总体通过图片生动诠释了 世界城市 的内涵、品质、特色,是一部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图文作品。
《香港故事》由新华社 香港故事 栏目中精选的50篇作品构成,分为风物地理、历史天空、人物志、众生相、生活百态五个板块。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香港,如果你想避开 水泥森林 找个特别的角度进入,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懂香港的50个独特注脚,让你看到一个 不一样的香港 。
如何谈论 故乡 ,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心境。在一个虚拟世界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谈论 在地 且有 实感 的故乡,已然不纯粹是怀旧,更包含着一种文化理想与生活趣味。 本书是著名学者陈平原教授对于故乡潮州的一次文化探寻,也是 却顾所来径 的深情回望。书中以 潮州 为题,论文、随笔、演讲、序跋,体裁丰富,指归却一:故乡。无论是体味故乡的地域特质、生活方式、文化品格,还是谈论故乡的地方文学、乡土教材、文化名人,都是一种别样的 返乡 。至于那些对童年与青春的记录、对亲人的念怀,更是与读者分享的自家心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今日的我们,该如何怀乡,或如书中所言: 不妨就从自家脚下,一直说到那遥远的四面八方。
《陕西:中华文明的肇始之地》是 故事里的中国 系列丛书的开篇之作,该丛书由教 育 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联合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共同策划,中、英、美三国专家联袂编写,围绕 风物、习俗、艺术、人物、成就、精神 六大主题,呈现中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风貌,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姿多彩。本书通过50个特色鲜明的陕西故事,展现陕西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史和发展成就,帮助中外读者走进陕西,了解陕西,进而构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湖南: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是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策划的 故事里的中国 系列丛书之湖南卷。本书围绕 风物、习俗、艺术、人物、成就、精神 六个主题,精选48个独具特色的湖南故事,带领中外读者走进湖南这个 鱼米之乡 理学之乡 。书中内容跨越古今,既关注马王堆、岳麓书院、张家界等名胜古迹,湘绣、花鼓戏等地方文化艺术,也历述了造纸术、杂交水稻、银河超级计算机等重要成就,更收录了周敦颐、曾国藩、谭嗣同、沈从文等湖南代表人物的精彩故事。 本书内容古今结合,充分展现了湖南省的人文历史、风俗风貌、发展成就及地方亮点。书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语言生动,可读性较强,适合中外青少年读者,有助于其了解湖南,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本书在图文的搭配与选择方面也下了功
《凉州文化论稿》一书是作家兼学者的徐兆寿关于凉州的思考和考察。全书包含了作者的散文、随笔、论文和讲座的整理稿。在本书上篇,作者对凉州丰富而悠久的文化作了源流性的考察和现代意义的解读,中篇则是对凉州文化的文学性解读,下篇是作者立足于西北,并以世界性视野展望未来凉州的发展。 作者从故乡凉州出发,围绕 凉州 一词对其起源、文化现状等展开了探讨,并思考凉州与古老的中华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潮流之间的关系,是凉州文化研究,以及在新的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化的又一力作。
本书收录作者布面油画作品120余幅,内容多以上海历史建筑及里弄市容风貌为主,例如愚园路1315弄4号路易艾黎故居、嘉善路117弄新兴顺里、复兴中路老洋房、淮海中路1842-1858号武康大楼、永嘉路茂名南路路口等,描绘的虽是上海普通人日常所见所历的场景,折射出的却是少有的沪上寻常市井间的温暖人情。此外,辅以优美文字,皆是作者所见所闻的家长里短。絮絮叨叨间,流淌出一段别具韵味的上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