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既名为《郭嵩焘研究著作述要》,就是要将郭嵩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一个总体的回顾和概述。 全书共分八章。章为郭嵩焘生平简介,分四个阶段介绍了郭氏的生平事迹,同时介绍了郭氏的著作情况;第二章郭嵩焘研究情况概述,对这种研究进行了分期;第三章至第五章为郭嵩焘研究专著述要,既介绍了10种通史著作中有关郭氏研究的专门章节,更着重介绍了7种专门或主要研究郭嵩焘的专著。第六章至第八章为郭嵩焘研究论文述要,分为总论等九个部分,对110多篇重要论文的观点分别进行了介绍。
呈献给读者的这部书稿,在结构安排上先总后分,先略后详。、二章是总论。章《绪论》概说楹联的概念、起源、格律、创作技巧等基本知识,总论湖南楹联在全国楹联文化中的地位,是全书总纲;第二章《湖南楹联的发展历史》把视点锁定湖南,以时间为线索概述湖南楹联的发展历程,是全书的内容提要。从第三章开始是分论。分论分两个层面:第三章至第八章展示湖南联人联作,包括楹联书法,从创作实绩的层面说明湖南楹联应有的历史地位;第九章与第十章分别述说湖南联人的理论成果以及在楹联文化教育与推广方面的建树,从学科建设的层面说明湖南楹联的文化特质、它与湖湘文化的关系以及在整个楹联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十一章从湖南楹联中择优例赏,旨在与读者共同领略湖南楹联的艺术魅力。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细致的描述、清晰的分析,对曾国藩与湖湘文化的内在关系作了十分深入的阐发。我们读此书时可以发现,曾国藩确实继承了周敦颐、张拭、朱熹、王船山、陶澍、魏源、贺长龄以来的湖湘学统,特别是汲取了其中的理学传统和经世传统。应该说他对湖湘学统精髓的吸收奠定了他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的思想基础。
《湖南楚墓与楚文化》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湖南楚墓的发现与研究概况、民国时期在长沙盗掘出土的楚文物、夏鼐来长沙抢先发售科学发掘楚墓、配合基本建设在全省各地大规模清理发掘楚墓、湖南楚墓研究的进程等。
《行走湖湘》是作家叶梦游历湖南的散文集,由岳麓书社出版。行走湖湘是以湖南4条的江河为经线,分为“潇湘之旅”、“沅澧寻梦”和“资水漂流”3个分辑。“资水漂流”系列散文是从流域文化的角度出发,“潇湘之旅”则偏重艺术审美,“沅澧寻梦”是采取与山水直接对话的形式。这本散文集突破了一般游记的局限。《行走湖湘》既是一本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美文集,又是一本湖南旅游的艺术与文化的导游读本。湖南有湘、资、沅、澧江河,四水皆入洞庭,而后经长江入海。无论行走在湖南的哪个角落,几乎都属于这四条江的流域,或者是水系之中。于是作者把这本书行走湖湘的书编成与四条江河名称相关的分辑。本作者把行走湖南以游记形式表现出来,这本书是一个湖南人眼睛里的湖湘山水连载,也是一个生命个体对湖南山水风物的解读。
南岳摩崖石刻、永州碑刻(包括浯溪碑林),构成了湖南碑刻主体板块。除此之外,还有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首府长沙(有唐代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勒石的《麓山寺碑》、宋代何致摹刻的《岣嵝碑》等),山势奇丽、万木葱郁的湘南郴州(有秦观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史称“二绝碑”的《踏莎行·郴州旅台》摩崖等),湘北重镇、风光秀丽的常德(有唐代诗人杜牧、李群玉等的《桃源洞》诗碑),山势峻峭、景致如画的湘两(有《复溪州铜柱记》铜柱铭刻等)和险峰奇岩、碧水青山的张家界(有清代龙起涛《桑植凿茅岩记》碑等)等,都是历代名碑名刻集聚之地,为记载湖南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镌刻了宏伟的篇章。 《湖湘碑刻》一书,意在汇集上述碑刻的精华,弘扬兼容大气的湖湘文化,彰显独特诡异的湘楚艺术,揭示深厚的湖南历史文化积淀。
民间艺术的奇葩——徽州三雕,承载了徽州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高度结合。作为徽商文化的产物,它见证了徽州商帮曾经的繁荣,同时又因其蕴含的地域文化气息而具独立存在的意义。此研究的目的并非大肆歌颂古人高不可攀的智慧,而是极尽愚力,以客观记录的形式,通过分别走访徽州三雕不同风格的传承人,真实记录木雕、石雕、砖雕的制作过程以及传承人的作品,并加以归纳整理,从而展现徽州三雕的风貌以及它所体现的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创作思维。 本书《徽州三雕》致力于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以大量的考察图片资料,从历史、民俗、传承、艺术、工艺等方面对徽州三雕进行实地考察和梳理,展现了历史,记录了现状,从理论的高度表达了传承与演进的过程,以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本书由皮志伟和贾巧燕编著。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湘绣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对湘绣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工艺特性、艺术特色较为了解,并试图通过以历史年代为经,以名匠行状、绣庄兴衰、绣品分析、文化形态的记述为纬,基本勾勒出湖南湘绣千年以降特别是近百年起伏消长的主流风采。刺绣是这样一种尴尬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它是农耕文明的一部分,在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中,消失与泯灭得最快的也是民间文化,刺绣亦复如此。百年湖南湘绣,一方面,她在抒写着绚丽多彩的时代画卷,一方面,又时刻面临着一边创造一边消亡的宿命。本书提供的300多幅彩图,基本囊括了体现湘绣主流风采的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力图相对完整地展现湖南湘绣的整体风貌。
内容简介
据太史公司马迁考证,“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人系华夏族的一支,夏商之际,中原地区斗争激烈,楚祝融部的一支被迫南徙,开始在今河南淅川、丹水地区,后推进到今汉水流域荆山一带,和当地土著居民相融合,始有荆蛮之称。周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绎于楚蛮,才有见于正史“楚”的正式国号和族名。从夏初到战国中期,中原人移居荆楚,带来了中原文化,又和当地居民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楚文化。楚人不仅物质文明居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首,而且精神文明至今仍启迪着人们的心扉。我国的先秦文化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北方有以中原文化、秦陇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草原文化等构成的黄河流域文化,南方有以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等组成的长江流域文化,它们共同构成华夏文化的主要体
《湖南音乐普查报告》,本书包括革命歌曲、劳动歌曲、山歌、小调、其他歌曲、等。
《中国文化世家(荆楚卷)》讲述对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或在家学传承上有典型表现的那些家族,内容由总序(前言)、卷分论、正文三部分组成,世家条目包括人物生平、文化成就、家学传承的事例、对当代及后世的影响等内容,本卷述及唐代欧阳询、清代左宗棠、现代黄兴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