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瞥》(精编版)是专注介绍杭州文化旅游和城市风貌的英文读物。一套四册口袋书,轻简便携,图文并茂,可读可听。该书由多位中外记者撰写,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蒋景阳教授主编,浙江七所高校英语专家联合改编、试用锤炼,商务印书馆国际团队精心打造。四个分册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杭州古往今来的精彩故事: 《访古探幽》以杭州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为主线,围绕西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讲述了吴越佛国、京杭大运河、南宋皇城的前世今生,马可 波罗游杭州的故事,以及西子泛舟、白蛇传、梁祝等传说。 《云水禅心》以杭州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传统为主线,介绍西湖十景的形成和审美价值,钱塘江对城市演变的影响,独特的茶园、湿地景观,并寄禅心于山水之间,讲述东南佛国的历史及名寺古刹的今天。书中穿插钱王射潮、济公等当地传说,集趣
本书稿中的文章涉猎广泛,研究极富深度与前瞻性,尤其对江南文化遗产的研究,已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涵盖民俗、戏曲、传统手工艺等各类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也愈加丰富。还特意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作手记及作品,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 本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文化哲学视野,为重振手工、复兴手工文化等文化提出一系列理论思考。该书阐述了当代人文背景下手工劳动的人文性质和美学意义,从工具 在手 的无间性和工力 在身 的不逆性探讨手工劳动融艺术和审美于一体的人文特性。重提手工劳动的当代意义,不但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上海的南京路是上海开埠后蕞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起源于1851年的派克弄(Park Lane),延筑至浙江路、俗称大马路。本书是一本历史与文化相结合的普及读物,以南京路街区的建筑为主题,透过陈旧的砖石风景,寻找城市的历史。南京路街区一直是上海城市的中心街区,其城市风貌形成于20世纪初上海的繁荣时代,包含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显示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创造力。本书聚焦特色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从文本层面准确呈现了老建筑、老弄堂历史人文积淀,从一幢幢建筑里,发现人与社会的真实存在。
“宜兴紫砂”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江苏宜兴市的手工制陶工艺,这种工艺以出产于宜兴的特殊紫砂土为原料,以手工打片、拼镶成型并加以修饰和烧成为特色,传承了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同时又与饮茶、篆刻、书法、
《江浙文化》(原《佛教与江浙文化》)由中国计量学院佛教与江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是一本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出版物。本辑收录了当代江浙学者研究佛教义理、文学与宗教、历史与现实、江浙文化等方面的二十篇文章,全
被称为“中国文化圣地”的城市屈指可数,绍兴就是其中之一。本书作者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他用平实又诙谐的语言,数百个或长或短的段子,描绘了绍兴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用500个长长短短的段子,描绘了绍兴这座城
南京城墙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保卫京师而建筑的重要防御工程,是中国筑城目前成熟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南京城市拥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它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
本书为由作者多年在金华生活所感而组成的杂记,主要包括作者对金华地方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民俗艺术等的独到的见解,佐以名人逸事、文化历史等,形成数百个短小精悍的段子,来对金华进行描述。其文风戏谑,幽默中
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 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及慈善文化)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本册所选均为摹写苏州历代名园的绘画作品,在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背后连接着的是一座座真实的园林。本册共收录了12件作品,数量不算多,却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从园林角度看,这些画本所表现的园林,在类型方面有寺庙园林、庄园园林、官绅私园、文人宅园等,时间跨度从北宋到民国,规模则有大型园林、中型园林、小型园林。从绘画本身看,所收作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如倪瓒、沈周等画坛宗匠的名作,另一类则是钱穀、张崟等名家精品。充分体现了求精求美的编选原则,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本专题绘画作品集,更是一部浓缩的苏州园林简史。
钱峰著的《徐州饮食》简要介绍了徐州饮食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历史时期的彭祖饮食文化和两汉饮食文化,也阐述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伏羊文化和酒文化,对徐州的饮食特色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穿插了部分的徐州物产和饮
李超德主编的《东吴文化遗产》中的文章涉猎广泛,研究极富深度与前瞻性,尤其对江南文化遗产的研究,已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涵盖民俗、戏曲、传统手工艺等各类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也愈加丰富,还特意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作手记及作品,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一个广泛交流的平台。
本书旨在介绍泰顺仙居古村落,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仙居村的村落景观、古民居、古祠堂、古廊桥等。本书中叙述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厚重、沉淀,了解它们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浙南古村落建筑文化、乡村生活风貌、宗族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 本书可供对传统建筑、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社会乡土文化等感兴趣的读者和建筑专业相关的师生参考阅读。
苏州的辉煌离不开众多巧夺天工的工匠们。他们一代又一代,用自己精湛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将心血和智慧投入所从事的行业中,打造了 苏作 品牌,创造了人间天堂。各种苏作产品一方面支撑了苏式生活方式(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苏州先民的精神追求和创造创新能力:这就是古人称之为 苏意 的灵光运思和雅致情调。这是苏州文脉在手工劳动领域的重要体现。梳理这一文脉,有助于我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建设强、富、美、高新苏州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