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 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 的运河带来财富,从 天真正直 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 自诩为前世杭州人 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 城市性格 ,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 浮诞 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 偏安 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
2023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对非遗与旅游从简单的组合、联系向高质量、有深度的融合提出了新要求。 当前,就如何挖掘不同门类非遗蕴藏的价值与内涵,找准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有机融合, 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江苏省作为一个充满文化活力的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由此,本书从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思考出发,以江苏省为例,找出两者融合发展实践中的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和理念,探寻符合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全国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越秀是广州的中心城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街巷名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从城市街巷的视角,以越秀区的一个个地点为坐标,从历史、风物、人物和民俗四个主题板块,讲述越秀区街巷的故事,在故事中串起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展现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风貌气质。
《走读宁波》是一本宁波历史文化普及图书。全书贯通历史节点为经,串联宁波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纬,缀珠编玉,交汇时空,以文学性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宁波各个历史阶段的名胜古迹及其文化特色,通过介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体现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文化旅游新风尚,呈现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生动的语言,流畅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在走进古迹胜景的同时也走进宁波的历史文化,在空间和时间的交汇处品读宁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
《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主要供非苏州的国人、外国人和一些苏州话说得不标准的苏州孩子学习苏州话使用。全书共10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情景引入”、“场景对话”、“词语贴士”、“特色词汇”、“注释说明”、“巩固练习”、“参考答案”组成,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完《实用苏州话(中英文对照版)》后,可以掌握苏州话的常用词语,并初步运用苏州话进行日常的会话交流,还可以了解一些苏州的风土民情和风景名胜。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专享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本书以潮汕文化精神为主线,通过具体的故事,用哲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剖析潮汕人文精神的两重性,革新潮汕传统文化,为潮汕文化注入新精神。
《符号江苏》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江苏**公认度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不少已列为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标志性符号,体现着江苏这方水土独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展示出江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多彩。《淮扬菜》这本书,从淮扬菜的源起、风味流派、原料、名馔、苏点、名宴诸方面入手,娓娓道来,成为地区发展的 文化名片 。
苏州园林是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以私家园林为主,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1997年,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盛誉为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怡园等。
《杭州传:住在天堂》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 、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 。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 写 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了解杭州的人文佳作。
水晶,晶莹剔透,旷世奇石,水晶世界奇妙无穷,水晶文化源远流长,水晶知识博大精深。这天设地造的绝妙精灵,大自然大方地将它恩赐给了东海,东海因而成为名闻遐迩的水晶之都。 本书将从多角度介绍东海水晶,带领读者亲近东海水晶这个充满诱惑而又奇妙无比的水晶世界。
所谓 画像石 ,即在一些巨大的石板上所镌刻的图画,主要见于石椁、石墓、石祠等,是伴随着厚葬风气而出现的。当时一些富商大贾及中小官吏在丧葬中以石板代替木椁,以石板上的刻画代替漆棺或悬挂的帛画。后来拓印技术发展起来,人们将石板上的画面用墨捶拓下来,通称为 拓片 ,实际上就是人类*早的 拓印版画 ,比 木刻版画 要早,因而成为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章。 本书主要介绍徐州地区的画像石,其出现和流行的时代是西汉中期至东汉大约300年,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既包括现在的徐州地区,也包括周围的若干县。
宜兴紫砂 是一种产生和发展于江苏宜兴市的手工制陶工艺,这种工艺以出产于宜兴的特殊紫砂土为原料,以手工打片、拼镶成型并加以修饰和烧成为特色,传承了人类长达万年的手工制陶工艺,同时又与饮茶、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等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使紫砂陶艺成为表达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把手工制陶工艺推到了历史的*。历史上著名的宜兴紫砂壶有供春壶、大彬壶、曼生壶等。
本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栏目《上海故事》的同名图书,是2018年出版的《上海故事 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的续篇。本书从该栏目2011年开办起的近400期节目中精选出30期,对节目进行故事化的改写,以反映上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人文风貌。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回忆、手工技艺、中外名人在上海等几个板块,旨在展现上海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和上海人几十年的乡愁记忆,使之成为上海当代社会生活史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本书从金陵画派的背景历史生成,金陵八家等篇章全面介绍了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金陵画派这一艺术流派。金陵地区活跃的一般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绘画题材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
本书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选编了35位诗人吟咏宁波的80首唐诗,按诗人出生或生活年代先后顺序排列,对选录唐诗进行深入解读,包括疏通诗文大意、解释词语、概括思想内容、点评艺术性、抉发文化或审美价值等。作者抉剔谨严,考证细致,解读精准,保证了内容的权威性与可读性。所收唐诗内容涉及宁波的自然环境、政治人文、风物特产、社会民俗、宗教文化等诸多信息,为读者重构了宁波唐诗文化的瑰丽图景。本书以诗证史、以史证诗,是诗歌文学与地方史文化的深度结合。作为浙东 唐诗之路 的重要文献支撑,为宁波的浙东运河文化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作了较好的示范。
南京城墙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是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为了保卫京师而建筑的重要防御工程,是中国筑城史上成熟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南京城市*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它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为我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系统工程、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 南京城墙已被列入中国申报 世界文化遗产 备选项目 中国 明清城墙 组合项目之一。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它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是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语言结合而成的一个声腔剧种。它与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而在中国戏曲的各剧种中,昆曲是*古老的剧种,它积淀了我国古代文学、音乐、表演等各种文学艺术的精华,高雅优美,绚丽璀璨,有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 兰花 之美称。2001年5月15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