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宁波》是一本宁波历史文化普及图书。全书贯通历史节点为经,串联宁波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纬,缀珠编玉,交汇时空,以文学性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宁波各个历史阶段的名胜古迹及其文化特色,通过介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体现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文化旅游新风尚,呈现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生动的语言,流畅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在走进古迹胜景的同时也走进宁波的历史文化,在空间和时间的交汇处品读宁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专享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桥梁是综合国力、科技实力的象征,也是造福社会、发展经济的重器。作为新中国仅次于天安门的标志性建筑,南京长江大桥凝聚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共同回忆,展现了大国工匠的技艺和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作者梳理了大桥长达10年的建设历史,介绍了大桥设计方案的由来、桥址的选定、两停两复的波折等,热情讴歌了大桥建设者,礼赞了大桥不凡的诞生历程。
本书生动地介绍了瞻园的变迁,对瞻园的历史感兴趣的海内外读者可通过本书一窥瞻园的前世今生。
藏书家韦力先生寻访古代私家藏书楼,二十余年如一日。《书楼探踪 江苏卷》是 书楼探踪 系列的第二卷,在该书中,作者实地探访了位于江苏的20处著名藏书楼,不仅详述了他游历访古的感受,而且广征博引,将藏书家生前身后的故事娓娓道来,从乾隆年间徐乾学的传是楼、黄丕烈的百宋一廛,到民国时期柳亚子的磨剑室、钱穆的素书楼,这些篇章宛如一座座藏书文化的丰碑,按时间先后排列,俾使读者从历史纵深中了解到中华大地的人文书香。
《符号江苏》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江苏**公认度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不少已列为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标志性符号,体现着江苏这方水土独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展示出江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多彩。《淮扬菜》这本书,从淮扬菜的源起、风味流派、原料、名馔、苏点、名宴诸方面入手,娓娓道来,成为地区发展的 文化名片 。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杰出典范。湖面从扬州城北垣绵延至北郊蜀冈,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一条连贯细长而又曲折变化的景观带。瘦西湖两岸建造了大量的背 山 面水的园林。桥、岛、堤、岸有机串联,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多变。全湖宛如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美不胜收,尤以五亭桥、白塔、吹台等景观达到极致。2009 年,瘦西湖景区扩建千亩万花园,始成今日规模。本书以通俗易读的文字以及优美的湖景图片,展示了这处国家AAAAA 级旅游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胜景地。
苏州园林是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以私家园林为主,已有2500多年历史。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19处。1997年,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盛誉为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怡园等。
为什么讲话叫“讲张”?为什么北寺塔“不是塔”?“四摆渡”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看到旧物事中藏着老人言,数字里也有酸甜苦辣;你会发现苏州人的小寓言连嘲讽都那么特别,苏州话中的历史印记是那么鲜明;你会被鱼米之乡才有的口头禅深深吸引,你会为被遗忘的生活百态无限感慨。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使用,而本书能给关注、使用和保护苏州话,乐意融入和乐意研究苏州社会、苏州风俗、苏州情调、苏州生活方式的朋友们,带来兴趣、方便和快乐。
文庙书院文化源远流长,文庙已成了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书院既是中国文化史上令人赞叹的伟大创举,也是先辈们智慧结晶和文化教育品味的构想。它既保持清风朗朗的文化理想,又符合中国国情,为世人所称道,一是它对中国上下两千年文化的传递与研究功不可没;二是它培养了让人们赞叹不已的文化精英与辅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三是它别具一格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特色,不仅对中国文化教育有着深刻渗透可以说对世界的文化教育也有所影响。 《长江流域的文庙书院》以长江流域为载体,按朝代顺序撰写文庙书院发展历程,脉络清晰,资料权威,图文并茂,文学性和趣味性兼而有之,可读性强,让大家了解历史,本书的出版极具史料价值。
《杭州传:住在天堂》是“丝路百城传”系列丛书的重要读本。作者以时间为序,从琢玉为剑的古越人一直到当代杭州,系统梳理了杭州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大海湾、一片沼泽地,经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历世代居民的百般努力,沧海变桑田,到如今已成为人们向往宜居的人间天堂,不仅环境优美,风物宜人,在历史、国学、文学、艺术、美术、园林、 、大数据等众多领域里,这座城市都走出了自己的大师,誉满 。作者以史家之笔钩沉城市往昔,亦以诗意之笔凝神其间人物;既写家国疼痛打在这座城市身上的烙印, 写 振兴对这座城市的激励和鞭策。本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了解杭州的人文佳作。
本书主要介绍了江苏省境内、雕刻于六朝时期的陵墓神道石刻,包括石兽、石柱、石碑等。全书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在搜集辨析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讲述了六朝石刻的历史与现状、所体现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征以及自清末民初以来对六朝石刻的研究与保护,语言清雅、图片丰赡,全面直观地展现了六朝石刻的前世今生。
收录了长江流域的诗词名家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诗词在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长江流域产生和发展且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遗存,可谓星光璀璨,英才辈出,影响深远,成就蔚为大观,展示出我国诗词的旺盛生命力和伟大创造性,其艺术特色鲜明地表现为清奇弘丽,如同长江的气势风貌,充分展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景观。纵观古今,长江流域的诗歌不仅汇成了中国诗词史上的滔滔干流,而且连绵成了中国诗词史上的屹屹峰峦。本书随文附图160余幅,以飨读者获得文图相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长江流域内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文化互相交流、融合,为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书对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进行历史地、具体地考察与研究,从地域饮食的特殊性,找出中华饮食文化的同一性,全面地介绍长江流域饮食的兴起、演变、发展与影响,对深入了解中国地域文化、建构与创新未来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栏目《上海故事》的同名图书,是2018年出版的《上海故事 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的续篇。本书从该栏目2011年开办起的近400期节目中精选出30期,对节目进行故事化的改写,以反映上海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人文风貌。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日常生活回忆、手工技艺、中外名人在上海等几个板块,旨在展现上海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和上海人几十年的乡愁记忆,使之成为上海当代社会生活史的生动而真实的写照。
南唐二陵 是南唐烈祖李昪钦陵、中主李璟顺陵的合称,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和2010-2011年两次对南唐二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经过,历年来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详细描摹了南唐二陵的建筑规模、布局结构及丧葬制度,对600多件出土文物的品种、来历、价值、特点等加以详说。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大体了解到晚唐五代的时代风云、南唐二陵的风貌特征,以及位于祖堂山南麓的南唐陵园现状。
该书由王稼句根据苏州乡贤顾颉刚、俞平伯、王伯祥三人半个世纪前的夙愿,在其设想的基础上,选编蔡云《吴歈百绝》,顾禄《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袁学澜《苏台揽胜词》《虎丘杂事诗》《姑苏竹枝词》《续咏姑苏竹枝词》《田家四时绝句》《吴郡新年杂咏》《吴门岁暮杂咏》,凡十册。蔡云、顾禄与袁学澜的生活年代分别为清乾隆道光时期和清末,其被收入本书的作品包括诗文、笔记、竹枝词等多种形式,这些著作涉及诸多清代江南风物民俗,尤为世所罕见,尤其是蔡云《吴歈百绝》和袁学澜《苏台揽胜词》等七种,系首次整理出版,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
本书从金陵画派的背景历史生成,金陵八家等篇章全面介绍了明末清初活跃于南京地区的金陵画派这一艺术流派。金陵地区活跃的一般有龚贤、樊圻、蔡泽、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谢荪、胡慥、陈卓等人,绘画题材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其作大多雄伟而秀丽,很具江南山水特色。金陵画派中的个人画风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