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学人文存:段文杰卷》于我们是一桩幸事。这不仅是由此而对段文杰先生这样一位年已望百的敦煌学耆宿的学术成就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治学思想上多所借鉴,获益甚丰,愈让我们高山仰止和心灵得到滋溉的是,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常常体现着对于一种事业执着的坚守探求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并以此而引领着这一事业走向更为广阔光明的前程。他的学术成就,正如有学人礼赞的那样: “和莫高窟的敦煌学艺术的里程碑式成就密不可分”,“他的生命强音和敦煌交织在一起。”
从小生活在乡村,只是从远山近水的视野中,能够感受到乡村的无边无际,儿时的我真不知道山的那边除了自己熟悉的村子之外,还能有什么。乡村是什么?在孩童的心灵里,村头场院里高高堆起的谷草垛、码放的齐整整的麦草山,才是自家的村子;村首那残破的奶奶(送子观音)庙,亲族老人们在封禁甚严的年代偷偷给奶奶神进香的那份胆怯与虔诚;逢五遇六的庙会上人山人海的喧闹,戏场内青年男女的打闹与嬉戏;星辉月朗下端着盛满“和子饭”的海碗在井台上说东道西的那份惬意——这就是乡村的风情和乡村的生活。 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生活的体验,是伴随着成长和教育的结果。从此才有了乡村以外的生活经验,也才有了乡村与乡村之不同的认识。 晋中的乡村因了历史的成因,拥有独特的社会文化特色和民情风俗。至少在我的记忆中,晋中的祁县、太谷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具有悠久和优美自然景观的旅游圣地——晋祠,对有代表性的数十处风景名胜,殿堂楼阁如圣母殿,难老泉,铁人、铁狮等作了生动介绍。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晋祠在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曾是西周武王次子、晋国开国君主姬虞的祠堂。 晋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西周初年成王姬诵封其胞弟虞为古代国开国诸候,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为祭祀他,虞后人在这里建祠堂,称“晋祠”。但晋祠的创建年代尚待考证。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晋祠在北魏之前就有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山西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赵逵夫,男,汉族,1942年生,甘肃西和人。研究生学历,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古代文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名誉所长,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遗产》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任,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曾先后担任甘肃省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赵逵夫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史研究专家,在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与古典文献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先秦文学与文化、诗赋研究上造诣深厚、影响巨大;其楚辞
王沂暖先生在他的《新注》中说:有人说《大学》是孔子的大弟子曾子所作,此盖臆测也,要之与《礼记》一书同为战国末年之作,但其思想内容,乃为儒家之绪余,则可信也。我写的这个新注,与朱注或有出人。现在总结起来说一句,大学之道,包括两个基本的学习,一是做人,二是生财。 在《自述》中又说:我在一师读了四个年头,那时有一位国文先生叫李一真,他很喜欢我。他崇奉孔子,尤爱明末大儒刘宗周。明儒学案中有刘宗周的蕺山学案,蕺山是他的别号。他学宗慎独,因此我也爱读蕺山学案,更喜欢他的慎独学说。慎独之说,出于《大学》《中庸》。奠现乎危,莫显采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不愧于屋漏,内省不疚,这便是慎独之实质。我从此亦以慎独自律,定了两名言为座右铭,日:“必慎其独,行己有耻。”对于读过的四书五经,视之为珍宝
“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重点是落实在“山药蛋派”文学上,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地域文化这一角度来研究和揭示文学现象中的有关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从其它角度难以揭示出和解释清楚的,地域文化的比照只是作为一种研究途径,而文学现象的解释才是终的研究目的。 泛谈“文化”,相对比较容易。即以三晋文化言之,如果从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变迁、风土民情、民俗风物等等方面作一般性的介绍,就很有东西可说。但我们这里所关注的只是与“山药蛋派”文学有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三晋文化;侧重点是在找出“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方式,而不在全面介绍三晋文化。也就是说,唯有与“山药蛋派”文学相关的三晋文化内容,才会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意味着,我们也许会对三晋文化中的一些也许是精彩的内容作有意识
说到民俗,不得不提到移风易俗的问题。首先,民间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一种“优胜劣汰”的功能,从任何一项风俗事象身上,都可以看到历史发展中的“自我成熟”和“自我净化”过程;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老百姓会对风俗事象进行选择、提升和改造,使它更适应发展了的社会需要和民众需要。 如流传几千年的“乞雨”风俗就“移风易俗”得可以。在山西,它从古代原始巫术仪式而渐变为今天的民间娱乐形式。从包含着“牺牲”与“自虐”的残酷行为渐变为健康与欢乐的活动。 但是,民俗本身又具有“一旦形成,不易改变”的特征,尤其在山西,长期交通不畅、文化信息闭塞,其风俗移易更是“难于上青天”。比如,妇女“缠足”的千年恶俗,在山西曾经十分出名,“从来小脚看山西”的流行语折射着多少代山西妇女的悲惨命运,然而,直至1950年
千百年来,长治的先民经历了多少朝代的更替,饱受了多少岁月的沧桑,然而,他们却坚守故土的文化之魂,带着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美好理想,载歌载舞,用独特的民间艺术洞穿时空的隧道,诠释生活,演绎历史,表达了对真善美的崇尚和追求。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 屋宇高峻、气势恢宏的晋商豪宅;质朴无华、古色古香的民居院落,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记录了一段兴衰的沧桑。也讲述着一串串令人感叹、感伤而又沉思无限的动人故事 举报
早把日本的武士道介绍到西方世界的是日本早的留学生之一新渡户稻造(1862-1933)。1899年,美国出版了新渡户稻造用英文写成的《武士道》(《Bushido,The Soulof Japan》),立即受到西洋世界的反响与好评,英文版的《武士道》在美国、英国先后再版10次,并被翻译成德、意、法、西班牙等多种其它语方的译本,成为介绍武士道文化的经典之作。新渡户也因《武士道》一书成为日本的近代思想文化先驱人物。现在日本发行的5000日元钞票上,就印着新渡户稻造的肖像。
张会林主编的《青龙古镇:晋阳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一本展示太原历史文化的读物,从村史、地理、传说、文献碑刻、旅游发展等角度全景式地展示了青龙镇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全书内容十分丰富、材料真实可靠、分类科学合理、介绍详略得当。
本书以清代及民国初期晋省中部为考察中心,为表达方便起见,称之为“晋中”。 本书内容具体分为以下10章: 第1章,探讨晋中人口的地域流动、社会流动及当地民众职业的多样化,并揭示晋中商风之盛的社会实况。 第2章,展现商人的婚姻生活:当地婚姻圈的变化、婚龄的大小和特点;商人妇的相思愁怨、困顿劳苦、健康状况、婚外情及商人缺子的隐忧等问题,拟构出一幅昔目晋中商人婚姻生活的多维画面。 第3章,对晋商的家族经营、家族教育和家族救助作一粗描。 第4章,述及生意场中的商人生活,涉及晋商学徒制习俗和礼仪、生意场中商人的书算学习、行为规范,晋商的标期、诚信等问题,重构昔日生意场中商人生活的特定图景。 第5章,叙及晋中社会某些传统手工业的兴盛和近代工业的勃兴;揭示晋中民众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展现市镇的
明清晋商老宅院,古韵飘逸,如诗如歌,满眼是景。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商家族的老宅院,记录着当年称雄亚欧市场达500年之久的晋帮家族的辉煌业绩。一幅幅照片,是明清民居建筑艺术的真实写照;一篇篇文字,记录了晋帮老宅院的风阿沧桑。走进这些古老的民居,便走进了封建时代华夏百姓梦幻的家园。走进这些古老的民居,便走进了积淀着华夏古老建筑文化的殿堂。 本书图文并茂,既有知识性,又有欣赏性,全书分照片和文字两部分。照片,生动地反映了雄踞中国十大商帮之首的晋帮当年辉煌的岁月;文字,简略地记录了当年称雄亚欧经济市场达500年之久的晋帮家族大宅院里发生的故事,激励我们后人沿着他们闪光的足迹,再创新世纪的繁荣。
本书对山西整体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了全方位探寻,以游山西、读历史为着眼点,全面梳理了山西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形成脉络。全书以山西为基点,以时间顺序为轴,以分析晋商崛起和衰败成因为线索,对山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做了回顾、梳理,全面解析山西整体地域文化,并重点叙述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在三晋旅游资源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历史成因,全面展示三晋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源头地位和独特的人文魅力。作者为写作本书实地考察了山西全境与周边地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具有全国地域视野。是一部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类图书,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
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中心地带,在华夏文化的发展史上,人杰地灵的三晋天地,曾为博大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奉献过一颗璀璨的瑰宝——三晋文化。 三晋文化是西周初年至战国末年晋国文化和魏、韩、赵三晋文化的统称。它是山西古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或者说是成熟形态,是我国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之一,它内涵丰富,个性突出,渊源古老,遗风久远,在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本书为“中国文化世家”丛书的其中一册,对三晋文化世家作了详细的介绍。
刘文英先生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精神观和思维特征的研究,在国内外学界享有盛誉。他的突出成就之一就是主要针对弗洛伊德释梦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自觉意识背后,还有一个意识所意识不到的潜意识王国;梦就是人在睡眠中的潜意识活动。刘文英先生继承了弗洛伊德关于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观点。但是关于潜意识和梦的作用机制,刘文英先生并不同意弗洛伊德的看法,双方的不同点集中地表现在两个方面:,意识与潜意识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是二元判分*对立的。刘文英先生认为,这种对立冲突,并没有正确地说明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同性质,也没有正确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同自觉意识之间有一条界限,完全正确,无可非议。但是当他把这个界限看成是一条鸿沟、一座长城,认为不可逾越时,刘
人文三晋在天下之脊太行山的深处,在九塞之首雁门关的脚下,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在三晋高原的腹地,一方炽热的土地孕育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一代代杰出的人才创造了彪炳青史的文化。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山西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重镇、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门、汗国强藩、九边重镇、晋商故里、民国雄邦。 从2002年3月份开始,山西电视台影视频道开设了一个专栏《晋山 晋水 晋文化》,重点挖掘和展示山西山水背后的历史,山水背后的文化,山水背后的传奇。我们先后制作了两个专题:山西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晋商系列。本书就是在这两个系列文稿的基础上修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