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印记。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朝代在西安建都,历时一千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多、建都时间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意义讲,陕西古代史就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看陕西:悠久历史》以时间朝代为主线,依托陕西境内留存的遗迹、遗址,介绍从史前史开始到民国之前的大事件、历史典故、重要人物等。全书内容按历史顺序依次展开:旧石器时代蓝田人遗址,新石器时代半坡文化,上古时期的炎帝、黄帝,西周王朝,秦皇汉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隋唐文治武功,宋元明清告别帝都。 《看陕西:悠久历史》旨在通过介绍看得到的、可触摸的遗址、遗迹来还原陕西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让中外读者对古老的西安和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陕西获得更深入、更生动的了解。
脸谱,是黄土地上的狂欢节——陕西社火的精华所在:在一张脸上呈现一出戏文、几个故事,在一张脸上安插世间百态——脸谱是社火这一陕西古老民间活动秘而不宣的玄妙所在。 本书聚焦陕西社火脸谱,揭示色彩图案、线条符号的组合规律;展示古老脸谱粉本,呈现“粉墨青红,纵横于面”的人面丹青之美。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
《关陇文化 汉唐盛世的见证》以既具鲜明地域特色,又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的关陇文化为研究对象,从黄土、特色饮食、传统民居、历史服饰、特色艺术、民族风情等入手,引导读者由今溯古,从现实中感受历史的气息,在生活里品尝文化的味道,进而探寻中国文明的源头,了解周、秦尤其是汉、唐盛世的历史文化。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甘肃卷)(精)》由张正锋和刘醒初主编,本书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甘肃卷)(精)》以学术性、现实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本书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陕北方言是陕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陕北地域文化重要的表达符号,更是流动的活化的历史。全书从 中华文明的基因解码 折射语言流变轨迹的棱镜 中华语言化石奇葩 文化认同的亲和剂 四个方面,对陕北方言和方言文化进行了描述和研究。书中不仅收集了大量鲜活的陕北方言,还对一部分方言词语的趣味性和理据性进行了精辟的阐释,折射出陕北特殊的地理风貌、厚重的人文历史,以及陕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了陕北这片黄土地上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博大浑厚的文化底蕴。
本书是全面研究陕西民间刺绣艺术图文并茂的著作,也是我国近年来探索民间美术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本书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绣品资料,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资料大多是编著者亲自调查而来。编著者本身是对陕西刺绣充满感情的艺术学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他们与一批艺术工作者开展田野调查,坚持近20年。陕西100多个县市,他们足迹几近一半,而征集作品的县市,竟占到90%。加上他们行家的慧眼,所选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质精彩,诸如枕顶、裹肚、虎头帽、儿童马甲、围嘴兜、虎头鞋、鞋垫、袖套、门帘、落发夹、遮裙带,等等,向人们展示了一片艺术的新天地。而描摹的刺绣中的28式鱼纹、48式鸟纹以及24件针扎扎样式黑白描稿,更可见编著者的苦心和认真。对于陕西民间刺绣的关注和考察,其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陕西的艺术工作
《望长安》以唯美的艺术形式梳理陕西历史的重要信息,如同传统的中国卷轴画,采用散点透视的叙事方式,着力表现了陕西文化的交融性、开放性、传承性和影响力,真实而全面地再现了陕西地区的文化风貌,探寻了陕西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之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风貌,呈现乐陕西文化过去所具有的成就和影响,更体现陕西文化在今天和未来所具备的巨大的生命力。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以纪录片精美的充满激情和哲思的解说词为主,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周、秦、汉、唐时期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中篇是主创人员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他们创作《望长安》的所思所悟;下篇名家评说,名家是观众,又是学者,凭借学识和思想的渊博,在更高的层次上重新解读和诠释了影像内外那些激
本丛刊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上海师范大学敦煌吐鲁番学研究所、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合办。每年出版一卷,以刊登研究敦煌吐鲁番及相关地区出土文献的论文为主,兼及学术动态和书评。本书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艺术、考古、语言、文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各方面的学术专题。重点专栏,发表了《和田出土文献刊布与研究的新进展》(荣新江)、《于阗语高僧买人契约》(段晴)等系列论文;除对敦煌吐鲁番各文献进行语言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的考辨外,并对《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等2007年出版的重要论著进行评介,对《敦煌吐鲁番研究》至十卷的目录进行了分类整理。
本书为《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的修订版,作者对三秦区域文化、长安文化角度系统研究20世纪秦地小说,从研究选题和学术现状看,填补了国内现当代小说研究的一个空白。本书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秦地小说给予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立论中肯,且多有新见,特别对关于延安文学、“白杨树派小说”和新时期“陕军”小说的具体分析和评价,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流弊甚多的“新虚无主义”思潮和种种文学误读现象也有明显的针砭和救正作用。该成果还从“文化创造”“文化心理分析”等角度,对秦地小说代表的大西北文学给予了较为深入的论述,对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西部文学甚至是20世纪中国文学,实事求是地说明西部文学和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创造的成就和局限,也都有积极的作用。
《游牧宁夏》是作家对宁夏历史和文化进行的深入考察和感悟,以感性的笔触揭示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文化与社会演变及文化与人类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 本书是作者对宁夏历史和文化进行的深入考察和感悟。书中内容部分在《朔方》上发表,部分在其他报刊上发表。 全书以散落在荒野大漠中的断垣残壁为出发点,以深沉浑厚的自然山水为主背景,以对历史和文化的精细解读为主旋律,追忆历史场景,描画社会情状,解析文明兴衰,寻觅文化灵魂。作者以感性的笔触揭示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文化与社会演变及文化与人类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自然的原始、社会的沉浮、人生的飘零、审美的至上、文化的魅力和科学的精细。
《古都西安》这套大型丛书,是想让人们对西安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触摸到西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特征,感受到它的灵魂,让西安走向世界,再架起一座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丛书按照从古至今、全面系统的原则分篇编排。每篇或按时序,或分类论述,但总的体例大致划一,以求系统、准确、全面而又有重点地介绍西安。丛书在保证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尽可能为更广泛的读者所接受,使史学走向大众,更具有严谨的科学性、渊博的知识性和艺术感召力。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古都西安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下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古都西安见证了 文景之治 、 贞观之治 、 开元盛世 的鼎盛辉煌,然而,往日这个帝王们希冀长治久安、长久平安的长安城也几度衰落,数遭兵燹,令人扼腕地一度衰落了。本书为 古都西安 大型丛书
《陕北文化生态考察书系·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作者垄耘以一个陕北人的角度走进陕北民歌,他避开理论的框架约束,以文化笔记的方式直探陕北民歌的内核,不仅对陕北民歌发生的历史、地理背景和促成变革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同时对陕北民歌的主题元素、音乐魅力、历史传承等进行了剖析,陕北民歌之所以散发着迷人魅力的缘由在这《陕北文化生态考察书系·信天而游:陕北民歌考察笔记》里会一一给予解读。
郭冰庐*的《乡土陕北》是以陕北高原广阔地面为主要地缘研究对象,以生态环境、生存环境与人文环境互为参照系,结合陕北的人文地理特点,通过对陕北民间风俗文化的科学考察,挖掘中华原始文化、农业半农业文化、草原游牧文化、长城融合文化以及近世革命文化在陕北高原上的历史积淀,阐释陕北文化品格形成之所由。选题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原始先民始,汉族和多个北方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或纷争或 和平融入 涵化而形成的陕北人及其陕北民性;二是陕北民间风俗文化的生长点及其在历史传统中不断充盈并保留其原始形态的时空因素;三是多民族融合性质及其环境因素形成陕北民间风俗文化雄浑、悲壮、苍凉的风格和博大的吐纳气派;四是传统的民间文化与新生的革命文化相互认同构成了陕北人文精神主体,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具有挖掘、
It is easy to have a quick look at China's past and present,but it takes time to gain a panoramic knowledge of China。The“Panoramin China”series is meant to assist reaers,especially those overseas,in this respect,Each volume in the series focuese on a province,municipaity or autonomous region,describing,with illustrations,the outstanding characertistics of each area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s past and present,but it takes time to gain a panoramic knowledge of China。The”Panoramin China”series is meant to assist reaers,especially those overseas,in this respect,Each volume in the series focuese on a province,municipaity or autonomous region,describing,with illustrations,the outstanding characertistics of each area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各 地文史研究馆和馆外专家用6年时间撰写的学术著作, 共34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均 有1卷。各卷上编纵向地描述当地文化的发展史,下编 重点描述当地文化的特点和亮点。上起于远古时代, 下迄于1911年辛亥革命,可视为各地的“文化地图” 。本书为其中的陕西卷,名为《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陕西卷)》,由黄留珠、徐晔主编,以学术性、现实 性、可读性三者的统一为目标,可供学者参考,也可 供干部培训及广大读者研习之用。尤其希望《中国地 域文化通览(陕西卷)》能对当前各地经济社会的发 展起到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