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叙述了从古代到近代巴蜀文化发展的盛衰轨迹、主要特点,以及对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在叙述中力求quanmian而突出重点,严谨而不枯燥。作者认为,巴蜀文化在古蜀文明时期、汉代与唐宋时期有过三次繁荣的高峰,三度位居全国的前列。宋代以后呈现全面的衰退,清代后期才有明显的复苏。早期的巴蜀文化是自有特色、独立发展的一种文化,但与外界(包括中原文化)一直有着日趋密切的交流,在交流之中发展、创造。从宏观的高度来总结,巴蜀文化zui重要的特点是主要由移民文化而表现出来的兼容。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研究著作。作者在对巴蜀地区数十个城镇和民居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巴蜀城镇与民居在建筑文化上的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通过它们充分展示清初以来,勤劳、智慧、灵巧的巴蜀人民在继承祖先城镇与民居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融会各省入川移民带来的新鲜知识和技术,在同一片天地中,创造出了崭新的巴蜀城镇与民居风貌。
本书是一部关于巴蜀地区乡土建筑的写生集,精选了作者数十年间在实地调查过程当中关于巴蜀山水、民居的近二百幅写生画,从蜀中到藏羌再到三峡,展现出巴蜀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房子、老街道、老广场、老码头、老祠堂、老油房以及一些亭台楼阁的风貌特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资料性。
本书是2001年至2003年间,作者率学生深入 成都市宽巷子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 和 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 作调查的成果。全书通过文字、照片、测绘图等内容,探讨和讲述了宽窄巷子的演变发展、民居原貌、住户情况等,抢救性保留了宽窄巷子和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改造前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收录了作者十数篇关于巴蜀民居和聚落的研究文章,从不同的主题和角度来探讨巴蜀民居和聚落的形成、发展和演变,揭示出隐藏在背后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因素,是一部可读性极强的巴蜀乡土建筑研究著作。
本书为西南联大社会学系系主任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叙述了卢沟桥事变后,其告别清华园,辗转至云南主持联大社会学系的日子。书中不仅讲到了其在联大的生活与研究,也旁及对联大师生栖息之地昆明、蒙自与呈贡的点滴观察,细致记录下了艰难岁月中的弦歌不辍,与烽火连天中的风土民情。
本书精选了四川传统民居近百例,分田园散居、街道民居、碉楼民居、名人故居、宅第庄园和羌族建筑六部分,通过精美的钢笔画和现场文图手稿,以及一宅一叙的随笔性描述,生动展示了四川民居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锦官城笔记》因三国时期,蜀锦驰誉全国,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并筑城保护锦蜀生产,被称为锦官城。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有 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外柏森森 的经典诗作传咏至今。作家蒋蓝以 蜀人外传 风物猎记 天府新录 三部分,描述了锦官城的历史文化、人物典故等,如 李调元咏成都灯会 、 布衣状元骆成骧 、 林语堂在成都 、 鱼凫与鱼鹰 、 历史文化中的大熊猫 、 成都凤凰山的演变史 、 龙池书肆的记忆 等文章,就像给读者呈献一幅幅锦官城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重庆方言,埋藏着重庆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 干燥 的重庆脾气、 搁得平 的江湖豪气、 喜剧 式的百味生活 作者通过94个方言词条,用图画和故事,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庆记忆,从而带我们走进这座热辣滚烫的奇妙之城。
本书为故园画忆系列丛书之一,通过刘涟老师指导后目录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据,以、省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顺序选择,终和作者确定以下目录: 部分历史建筑80幅,第二部名人故居10幅,第三部分宗教建筑19幅,第四部分历史街区5幅,第五部分民风风俗12副,共计126幅。绘画过程成中存在疑问时及时沟通协调。
古蜀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中心区域,不仅具有 很高的文明程度,而且具有与中原古代文明判然有别的 文明形态。此书不仅全面概括了古蜀文化中*重要的考 古发现,而且及时概括了*的发掘进展情况和研究成 果。内容包括:金沙遗址 期待中的惊世发现,三星 堆 难以想象的古蜀文明之巅,文明的恩赐 抚摸 从沉睡中苏醒的千年古物,解密 三星堆王国是怎样 突然消亡的, 置疑 三星堆文明是外来文明吗,三 星堆文明之源 暴露在成都平原上的史前城址群, 高潮 古蜀文明的*后辉煌,一半是历史,一半是神 话 文献中的蜀王传说等。
这部两卷本的经典文献上启示公元前3000年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下迄21世纪全球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全面展示了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文明历史画卷。 所选文献代表了人类在历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传记以及史诗、神话等方面的成就,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些文献或者提供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独特文明的生动见证,或者生发了他们对所处社会的真知灼见。 六大文明时期的导读及每篇文前的题说,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对文献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生平辅以必要的说明,风格简洁,分析透彻。 既适合大学生学习研读,也适合所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读书人参阅和赏析。
金牛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西部大都会——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西北部,这里是古蜀农业的发源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以来,金牛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文化繁荣。 “秦开蜀道置金牛”。在金牛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回荡过古蜀国悠扬动听的弦乐,激荡过三国时代金戈铁马的豪情,传唱过“凤求凰”的动人故事,辉映着城上芙蓉舒锦绣的浪漫,府河、沙河风物生动鲜活,天回山、凤凰山万木葱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重首创、尊人本、喜兼容、善汲取,创造过辉煌的文明,留下无数古迹佳话。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探寻城市的历史文脉日益显得重要起来,那些留在历史永恒记忆中的璀璨文明、人文精神、风物民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
《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作者吴鸿“把多年来体验苍蝇馆子的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所希望的不仅是写成一本探寻“苍蝇馆子”的指南或是“美食地图”,《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所记录的,都是他和朋友们的觅食生活,靠着这位“扫街嘴”多年的挑剔筛选,终如实呈现了好味道“四川苍蝇馆子”的私家体验宝典,可令读者们按图索骥,享受于四川市井生活的真滋味。本书是一本有体验、有情味的生活饮食文集。
逍遥自在的成都,是李白的“草树云山如锦绣”, 是刘禹锡的“濯锦江边两岸花”, 是杜甫的“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诱人美食,适意茶馆,璀璨蜀绣、漆器、瓷胎竹编, 神秘幽远的古蜀文明,瑰丽清幽的山林风光,包容朴实的城市居民。 成都如同一个悠闲醉人的梦。 千年来它始终是媲美江南的天府之国。 重庆是个难以形容的奇妙城市, 地形复杂、码头林立、商旅如织, 内陆山城依山而建,嘉陵江与长江在这里交汇, 它是中国西南运输与商业重镇, 是长江上游*货物集散地。 坚毅剽悍的重庆文化,融合码头文化与市井文化,形成独特魅力。
《水煮重庆》为有关重庆本土历史文化的通俗读物,内容涉及重庆本土的美食、民俗、文化和历史。作者精选重庆本土历史文化中有代表性的人、事、物,广罗史料,去伪存真,用通俗的语言、诙谐的文笔,将重庆本土历史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书中有趣的手绘老重庆线描图,更是锦上添花,别有一番风味。 新版套书在2018年版《水煮重庆》的基础上,新增34篇有关重庆本土美食、民俗、历史等方面的美文,并重新细分为这样吃重庆、战火重庆城、历史的侧面、文化与方言、打望老重庆、这才是袍哥六个部分。 下册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部分:第四部分文化与方言,主要介绍了重庆的方言和民俗文化的特色、历史由来,历史影响等;第五部分打望老重庆,主要介绍了老重庆的地名典故、名人轶事等内容;第六个部分这才是袍哥,介绍袍哥的历史由来、概况、
四川师范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对巴蜀文化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也较为显著。仅从近20多年来的情况看,就有两个标志:一是早在1980年,四川师大文科学报创刊不久,就开设了“巴蜀论丛”专栏,发表省内外巴蜀文化研究的文章,而作者的主体就是川师大的教师。20多年来,该专栏发表了数百篇较高水平的文章,一直受到海内外有志于巴蜀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二是1999年,成立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批准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成立后,积极组织和大力推进巴蜀文化研究,所以近几年来,四川师大文学院、历史系等院系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也更为突出。单就学术论文而言,不但川师大文科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在学术质量上有了新的提高,而且吸引了校外一些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好稿,还有
几千年来,古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散布在中国西南几省的苗族和彝族,都曾经生活在古蔺这块土地上,他们留下的民族基因至今都还在深刻地影响着古蔺的一切。上个世纪30年代,这片土地上还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这场战役中,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不仅使其成为了世界战争目前的奇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和中国的命运。因此,古蔺的太平渡口就因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两渡赤水而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渡”。也因此,古蔺太平便成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军人心目中少有的几个“圣地”之一。 这就是古蔺,就是《古蔺纪(一山一水一古镇)》要告诉你的古蔺。这些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就是古蔺的独特优势,也是古蔺的后发优势之所在。 其实,独特就是古蔺的优势,她没必要和那些如狼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