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大的内陆亚细亚腹地,千百年以来,蒙古包是蒙古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我们所说的“蒙古包文化”,就是对以蒙古包为核心的蒙古人传统生活方式及民俗事项的介绍和文化阐释。说起蒙古包,我隐约记得在童年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我们家族供奉的叫做“楚鲁图敖包”的脚下,摆放着一个制作讲究。但由于多年风吹日晒而风化殆尽的蒙古包陶纳(天窗)。父亲偶尔不敢声张地去献祭敖包时,总是忘不了向那个旧天窗点洒些食物的德吉。据说,我们家二十多年前已经不用蒙古包了。追溯往昔,清朝统治者对蒙古人实行贵族分封和民族内、外隔离制度以后,经过三百余年时间,在我的家乡巴林草原,蒙古牧民已经用土坯房定居,因为他们没有更大的牧场用于调节不同情况下放牧的需求。这样,蒙古包逐渐被废弃是自然的事情。并不是说所有的蒙古
福泉山是良渚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遗址。一方面,它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墓地,从崧泽文化中期到良渚文化晚期,虽间有缺环,仍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一个案例;另一方面,它也是目前太湖东部地区能代表良渚社会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地点,随葬品规格仅次于良渚遗址群内的反山、瑶山,随葬品的来源则比良渚遗址群更为丰富多样。《福泉山》报告的正式出版,为细致深入地研究该处遗址提供了可能。本书即以报告为准,初步分析福泉山墓地及其所反映的史前社会结构。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概括性地介绍了整个人类文明6000多年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人类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影响。每一章以引言概述该种文明的相关主题,以时间为线索简略而直观地叙述该种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重要的人物、事件及其历史过程。本书用非常丰富的珍贵资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为读者参与世界文明史的分析和研究留下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本书所提供的资料极具学术价值,除了非常的文字资料以外,还配备了极其丰富的绘画、雕刻、制陶、照片、建筑物、纪念碑、硬币、地图等视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书面文献以外的历史证据。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供学习者参考、分析和批判。因此,《世界文明史》是读者学习和研究世界文化、世界历史、世界经济、
《世界文明史(第4版?精装本)》在这部由西方学者编撰的《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既能看到西方的历史,也能看到非西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读到大量关于西方与非西方之间互动的历史。《世界文明史(第4版?精装本)》的特征就在于,它所给出的只是历史记载的材料、历史研究的范例并辅以的提示,而不是任何结论。编者的主要目的,似乎是希望通过上述历史证据和历史线索的引导,来培养读者的历史研究能力。让读者在开放、繁杂的历史记载面前锻炼成为一个“熟练的侦探”,去“发现前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这些想法和做法背后的理由与原因,并将这些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时间顺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