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桥老师是蒙古包问题的专家,走访了蒙古很多地方,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保存了大量的图片。《蒙古包:游牧文明的载体》用详尽的笔墨描写了蒙古包的历史演变、搭建与拆卸的特点、蒙古包蕴含的深厚文化、风俗与禁忌、蒙古包的装饰艺术等。可谓是一本蒙古包的百科全书。文稿语言生动流畅,描述清楚显明,能让人通过阅读了解蒙古的文化与历史,其居住特点与日常生活习惯,是一本优秀的民俗读物。
《回望驼城 茶叶之路的东方起点呼和浩特》讲述了15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前期,以 驼城 归化城(呼和浩特)为起点的茶叶之路的故事。书中详细记录了茶叶之路的行程路径、驼队生活、贸易交流、驼商趣闻以及明代以后蒙古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书中既有召庙文化对茶叶之路的影响,又有阿拉坦汗、康熙帝、彼得大帝等人与茶叶之路的历史渊源;既有对牙行、 桥 市繁荣的生动描写,又有对中俄商贸交流的翔实记录,是一部真实反映呼和浩特城市发展历史、中俄商贸交流和中国商人创业史的著作。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性道德呈现的是一个巨大的曲线,从零到高峰,又从高峰滑到半山腰。这个变化应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性既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不可能永远是禁忌,人们用科学、道德和理性的观点来看待性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性自由也不能被滥用,性解放中出现的“无限制的性”,使性的滥用达到了*,不仅违背了性的自然规律,而且违背了基本的道德伦理。所以,性的回归也是必然的选择。 我们在研究西方的性解放和性同归的过程中,不得不对我们国家人口的性状况给予一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业,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性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应该从西方的性解放和回归中得到一些借鉴和教训。
本书是对日本文化的一次审美式阅读,以日本社会中“花道”、“茶道”、“俳道”、“武士道”等概念为切人点,讨论了日本人对“美”的体会、对死生之道的领悟等诸多论题。同时更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历史,通过对日本人的“精神底色”的探究,为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新颖而深刻的视角。全书插图一百四十余幅,作者文笔优美流畅,深入浅出,使本书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
《看汉字游日本》完整收集了3000个用中文容易判断读错的日本旅游常见汉字,囊括了24种旅游情境的常见汉字、50类日本特产与美食的常见汉字以及中国人容易会错意的常见汉字。 《看汉字游日本》的编排包括日本汉字的写法和假名标注、简单的日本文化和风俗的介绍,以及在日本旅游时常用的日语短句。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轻松看懂日本街头巷尾和商店、机场等处的标牌、告示栏等等,还可以了解到日本的特产、美食、衣饰、节日庆典等内容,对于赴日的旅游者、特别是希望自由自在畅游日本的自助游爱好者来说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小册子。 同时,也可以作为日语爱好者和学习者了解日本风土人情和习惯的趣味读物,可以从中品味到地道的日语。
文明理论和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为何迫在眉睫? 当今世界主要的两个发展趋势意味着什么?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文明发展战略是什么? 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文明发展战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积极地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我们研究制定文明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本书各章所涉及的一些文明理论问题都很重要,关系到能否从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出发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制定我们的文明发展战略,以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本书主要是从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现代化的意义上来思考我国的文明发展战略问题,对有关的几个理论问题作了深刻的探讨。
作为典故趣史的时尚读本,《麻辣典故》融合了趣味性、知识性和时尚元素,以全新的角度塑造了古人的风貌,将典型的史实通俗化,并适当加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使古典文化走进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比如,好多地方作者都将古典文化与流行音乐互相交融,“麻辣”可见一斑,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弹着琵琶唱周杰伦的《东风破》,东晋的谢鲲在姑娘的窗底下唱古典版的《老鼠爱大米》…… 与平常历史典故书籍不同的是,《麻辣典故》在风格上注重娱乐性和简约化,用时尚的眼光消解典故的晦涩,语言通俗而不失文雅,深沉而不失幽默,嬉笑怒骂又具有亲和力。光看书中的某些题目,就觉得作者选择的角度很独特:《天子呼来不上床》、《改造男人靠丑女》、《丑女不作怪》、《近视眼王安石》、《足浴保健先行者刘邦》、《唐朝的黑人蝙
澳大利亚是一个遍布着现代化大都市、广袤沙漠和罕见动植物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澳大利亚的许许多多种族当中,再没有什么能比“澳大利亚早的居民”——土著人让人们着迷和好奇了。4万多年来,澳大利亚土著人和这片土地和谐共处。他们采食野果或者捕猎袋鼠之类的动物为食。他们用动物的皮毛做成衣服,用树皮、木头或者动物的骨头制作工具。但是到了18世纪土著生活就从此永远的改变了。欧洲人来到了澳大利亚,并且常常发动武力,那行占领了这片土地。 这本书可以用来了解土著文化以及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故事、音乐、食物和家庭生活方式。它为人们讲述土著人和欧洲殖民者之间的可怕冲突,讲述早期的澳大利亚著居民怎样开始为争取他们的权利而战,以及现代土著人又是怎样努力奋斗以振兴和保存他们丰富的古代遗产。
鲁斯·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堪称研究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经典之作,其精到的分析、深刻的思想与流畅的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自问世以来,便好评如潮。本书分十章对这部杰作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引导读者理解书中的一些重要的概念与内容的同时,并从日本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对该书的缺陷与不足之处作了适当的修正、补充与延伸,从而引领读者读懂这本书,进而“读懂”日本这个民族。
说起北美,你会有什么印象?华尔街、9?11事件?还是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你知道美国普通人是怎么生活的吗?旅美作家蔡真妮,用幽默亲切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她人和周围的中国人在北美生活的逸闻趣事、她亲身经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撞击,展现了北美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许多故事读来令人莞尔之余,让人对美国、美国人、美国文化有了具体的了解。
北方农牧交错带既是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交错地带,也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分界线和交叉地带。农牧交错带的形成首先是人类经济活动适应自然的结果,交错带以北的广袤草原基本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大规模种植业的发展;以南降水量逐渐递增,适宜农耕业的发展。北方农牧交错带自北向南是由畜牧业向农耕业的过渡地带,其表现一般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交错插花分布,越向南延伸,种植业比重越高。从历史上畜牧业的存在形式看,农牧交错带以北是游牧畜牧业,向南随着种植业的比重不断增加,畜牧业作为种植业的补充,由游牧畜牧业向饲养畜牧业过渡。农牧交错带作为两种自然环境、两种生产方式的过渡地带,是遏制荒漠化、沙化东移和南下的生态屏障。促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对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改善和国民经济
当代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开放的中国不仅要“知己”,也要“知彼”,要了解中国以外的整个世界。《中国一东盟研究丛书》就是为中国人提供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一个窗口。 “东南亚”是一个特定的地理概念,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当时,同盟国家为了加强对南太平洋反法西斯战争的统一协调与指挥,设立了“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统辖范围包括南太平洋群岛和中南半岛陆地的广大地区。 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盟成立。到1999年,文莱、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至此,东南亚十国全部成为东盟成员。2000年,东帝汶经全民公决从印尼独立出来,成为东南亚年轻的国家。目前,东帝汶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