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本书请教师或外国访客用外语来介绍整个欧洲或其中一国的社会或其他情况,作为语言课的补充。
这里展示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后5世纪的古罗马文明的各个方面。作者活泼又不失严谨地讲述了罗马社会是如何在政治、军事、宗教、建筑、文字、艺术等方面影响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欧洲的。书中有十余幅古罗马地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了罗马版图从强盛时期经过拜占庭时期到后西方战胜罗马的过程。这能说明罗马帝国的兴衰,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部分。 ·共和国与帝国 ·军事 ·罗马世界的地理 ·城镇和村庄 ·日常生活 ·宗教 ·文献史料 ·旅游和贸易 ·经济和手工业
《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为研究闽台客家民系与 客家文化的专著。首先论述了客家民系的酝酿与形成 、发展,着重论述了闽西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其次细致地勾勒了客家人从 大陆原乡向台湾迁徙的历程,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情形 与艰苦创业历程,尤其对学界比较忽略的汀州客、漳 州客和福佬客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台湾客家人的 抗日斗争史、当代台湾客家人社会抗争运动也做了比 较详细的描述。《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后探讨了 客家文化在原乡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及其在台湾 的传承与变迁情况。本书由谢重光著。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本书重在追溯龙川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如赵佗治龙川、苏辙客循洲等历史典故都为龙川的历史增添了风采,本书正是寻着历史的轨迹,发掘龙川的前世今生,此外,本书还特别撷取了部分在龙川的优秀客家人,讲述他们对龙川的贡献及对龙川的深厚感情。
闽台两地节庆,由于两岸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做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辅以和考古验证与文献阅读紧密结合,才能较全面解读闽台民间传统节日演变发展的结果。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闽台传统节庆习俗调查从民俗学方向进行研究,不仅介绍节庆,而是把节日仪式、活动程序以及作用的具体细节挖掘了出来,详细地补充了相关文化史。(2)闽台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群体,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但重大节庆活动时社会精英阶层参与度高,这是值得引起关注社会现象。(3)闽台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和宗族文化结合密切,因此与民间信仰相关的祭祀节日是重要民俗旅游资源,可培育成为新型的旅游文化业态。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道德的萌芽。那时人们使用简陋的石器、木器和骨器去征服严酷的大自然,为了生存,终日与大自然和野兽作斗争,无暇顾及其他,此时的意识尚属“纯粹畜群的意识”,与人的本能还未完全分开。婚姻形式主要是原始杂交和血缘群婚。据《吕氏春秋·恃君览》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和关于人类、民族来源的神话,其中尤其是关于兄妹成婚、姐弟成婚、母子成婚、父女成婚的神话,便是这种群居共处、血缘婚配道德观念的反映。人际关系完全处于天然的自发状态,但每个人又天然地服从集体的需要,自发地与集体融为一体。在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
古村落,开宗明义,就是祖先所生存栖息之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生态型聚落,按其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原生态、自然形态、文化形态、审美形态。古村落虽然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了,但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是永恒的,不愧为中国乡土文化活的载体,在选址、布局、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出世与归隐的人格理想,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风水观念,重视自然山水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识,长幼有序、重于沟通的宗族意识,等等,即使在今天,人类物质需求越来越多地被满足的同时,仍然需要这种超脱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需要一些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与亲近自然山水的心态。
本书以粤东梅州地区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主要从客家源流、祠堂文化、丧葬文化、谱牒文化等方面,对客家祖先崇拜文化进行较为系统的多方面的分析与探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客家祖选崇拜文化对客家人的心理意只及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客家地区至今盛行着祖先崇拜文化,且对传统有较多的保留。因此,研究和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客家祖先崇拜文化,对于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客家意识、客家学在清末民初热过一阵后,近年又热了起来,这与台海交流有关,与中国民间活力的增强有关,也与客家对发展经济的渴求有关,总之,这次客家热终于唤起我半个客家人的客家意识,于是我一有机会便去探访客地,特别是客家的古屋老村,这才发现客家地区中有不逊于晋中的大院,有不逊于徽州的大村,有不逊于开平的碉楼,有不逊于侗乡、浙南的廊桥,有多、好的土楼,至于宏大而复杂的围龙屋、大围楼及由它们组成的古村则几乎是客地独有。
帝王谷、神庙、金字塔、木乃伊……神秘的古埃及呈现给世人的东西,远比人们期待的更多、更美、更炫目。人们已经解答了很多谜题,像一个成人一般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越驱使着人们热情地去拥抱人类曾经灿烂的童年。 直到传说中的特洛伊、黄金的迈锡尼、米诺牛居住的迷宫和无数炫彩迷人的壁画重见天日、绽放异彩之时,人们才相信,原来早在古希腊人之前,爱琴世界的人们便已经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海上文明。在无情流淌着的岁月中,爱琴文明消失了。但刀剑毁不掉它的精神,岁月带不走它的美名。 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几乎囊括了当时他们所知的所有文明区域。各种文化在这里争奇斗艳、自由发展,反过来又把罗马文明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美洲一直孤悬于欧亚大陆文明中心之外,这一地理隔
本书写到:河源市辖区内部基本上以汉语方言为母语,而其中义以水源音(本地话)和客方言为母语者居绝大多数。龙川为秦置南海郡三大古县之一,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秦将赵佗率数十万三秦将士南征龙川开埠,除首任县令,经略龙川六载有余。史书上记载,秦代有数次较大规模中原人口迁徙至岭南,“与越杂处”。其中尤以赵佗上书奏请秦廷,朝廷选送15000名女子来龙川,这就是客娘的由来。赵佗在龙川推行“和辑百越”的族群融合政策,以及三秦将士与客娘结合,催生了古邑龙川客家族群的形成与繁衍。南越武王赵佗秦末汉初雄踞岭南,龙川是其开基和兴王之地。
本书的编撰,从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和马尾五区的地名,选定条目,其主要的特色:一、侧重路、街、巷、里、弄、新村及乡镇、自然村的介绍,既有闹市老巷,如南街、朱紫坊、得贵巷等,又有僻村小乡,如《曲坑村仅有三户》等,力求述释地名的来由和衍变;二、地名考释和辨析,择要引用有关史料记载,立言翔实,以便正本清源,如《上董下董“董”非“桶”》、《从“茶焙”到茶会村》等;三、地名的俗称和雅化,着力分辨,尤其福州方言中同音相谐,或近声替代的缘由,突出地方的色彩。四、文字简明,每条三五百字,兼及史料性和可读性,尽将地名的过去和现在,解释清楚。
在印度、中国以及西方,关于印度文化和传统的书籍为数不少,其中,给戢留下为深刻印象的当数A.L.巴沙姆的杰作《神奇印度》(The Wonder that was India),这本书完成于1954年,是为了迎合西方学者和读者的口味而作的。毫无疑问,巴沙姆的这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同时也是对古老印度的追思。然而,他对作为印度主流宗教的印度教表现出了不必要的苛刻。在中国,关于印度文化和历史的作品并不多。季羡林、金克木、林承节、黄心川、王树英等杰出的教授和学者的作品也被地理政治学的影响所掩盖。正因如此,姜玉洪教授的这本书适时地出现,并为中国的印度文化研究做出贡献。他的著作不仅尽力填补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充分展示出了他对印度文化孜孜不倦地阅读和理解。他通过“梵我同一”(Brahmatmaikyam)、“解脱”(Moksha)和“达摩”(Dharma)等观
了解客家已婚妇女的家庭角色,并分析影响家庭角色的因素;了解客家已婚妇女的生活满意度,并分析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因素,探讨当前客家已婚妇女家庭角色与生活满意度间之关系,本书主要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了调查地客家妇女在山歌和信仰领域中的身份、组织活动、人际关系以及观念和行为解释,并梳理了当地山歌和信仰传统的变迁和发展。作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记录和描述了客家妇女真实的日常生活,传达和阐释了她们自己的声音。 本书主要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考察了调查地客家妇女在山歌和信仰领域中的身份、组织活动、人际关系以及观念和行为解释,并梳理了当地山歌和信仰传统的变迁和发展。作者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记录和描述了客家妇女真实的日常生活,传达和阐释了她们自己的声音。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
苏维埃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源于十月革命的炮声,延伸于内战的硝烟,迸发于集体化和工业化的高潮,高昂于决战法西斯的号角,终结于“解冻”和“改革”的进程。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70多年来,苏维埃文化是在*矛盾的状态中发展的,它始终没有脱离开——为了强国的目的,宣扬爱国主义,接关出现高潮,随高潮而来的是不安和动荡,于是加强控制、封闭社会,自诩“世界”,再更大规模地、更强力地宣扬爱国主义,于是高潮又再次出现。正像苏联在这个怪圈中迂回前进一样,苏维埃文化也沿着这个怪圈运转,于是兴中有亡,亡中求兴,兴亡交替,周而复始,直至苏联的解体。本书作者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独特视角,以生动的文笔全景式地扫描了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信仰、礼仪、操守,引导人们去追思探寻尘封的历史和复
本书是一部详细描述包括台湾在内的粤东祖地客家人传统风俗习惯的民俗志,也可以说是中国民俗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本书虽然是一部粤东客家地区20世纪后半期到21世纪初的民俗志,但是,由于房先生的渊博知识,书中不仅纵向地对当地近代以前的民俗做了比较研究,同时还横向地跟粤闽赣台和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做了比较研究。因此,本书对加深理解客家民俗的持续性和变迁结果,增进了解跨地域性客家民俗的异同,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和意义。 通俗易懂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即便像我这样的外国人,读了也很容易理解。这就使得利用它与海外的客家地区做比较研究变得很方便。这应该归功于房先生所具备的冷静的视点和高度的民俗学理论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