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 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本书请教师或外国访客用外语来介绍整个欧洲或其中一国的社会或其他情况,作为语言课的补充。
这里展示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后5世纪的古罗马文明的各个方面。作者活泼又不失严谨地讲述了罗马社会是如何在政治、军事、宗教、建筑、文字、艺术等方面影响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以后的欧洲的。书中有十余幅古罗马地图,比较直观地说明了罗马版图从强盛时期经过拜占庭时期到后西方战胜罗马的过程。这能说明罗马帝国的兴衰,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引人入胜的部分。 ·共和国与帝国 ·军事 ·罗马世界的地理 ·城镇和村庄 ·日常生活 ·宗教 ·文献史料 ·旅游和贸易 ·经济和手工业
《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为研究闽台客家民系与 客家文化的专著。首先论述了客家民系的酝酿与形成 、发展,着重论述了闽西在客家民系形成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其次细致地勾勒了客家人从 大陆原乡向台湾迁徙的历程,台湾客家人的分布情形 与艰苦创业历程,尤其对学界比较忽略的汀州客、漳 州客和福佬客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对于台湾客家人的 抗日斗争史、当代台湾客家人社会抗争运动也做了比 较详细的描述。《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后探讨了 客家文化在原乡的丰富内涵和基本特征,及其在台湾 的传承与变迁情况。本书由谢重光著。
作者以学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众语言,以及长期的旅美实践,加以细腻的笔触,为读者深入浅出讲述了美国历史的背景,演变和成因,让我们从历史、生活、爱情、经济、文学、艺术、社交等个层面全面、立体、系统地鸟瞰美国的全景,进而较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国及美国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兴衰历程。
本书立足于客家乡村的普通农妇,通过文献和口述建构她们的身份,从世俗与信仰两方面来探讨她们的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从多维角度,如家庭、经济、民俗、信仰、人生阶段等来探讨客家妇女的地位与文化生活,较为全面真实地展示了客家妇女的文化形象。全书的研究利用田野调查获得碑记、族谱、经书、科仪本等*手的民间文献与口述访谈资料,提供的资料很有成色。且描述细微,分析周到,克服了许多研究不够深入、曲解资料、割裂名称与语境关联等的局限。
《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收录作者1960年代至1970年代前期的八篇代表性论文,不少人将此书的出版作为新文化史的肇始,作者也由此奠定了其作为新文化史领军人物的国际地位。《法国近代早期的社会与文化》以16世纪里昂地区新教徒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为视角,对当地印刷工新教徒的罢工、城市妇女、“嘉年华”民众聚会、知识阶层的文化认同等重要问題作了深描,期待深刻反映这一时期整个法国社会的历史风貌。作者犀利独特的学术眼光、超乎寻常的选择问题的角度、出人意料又出神入化的切入主题的方式、极具想象力的历史叙述,都有助于读者读懂何为社会文化史,并了解其中史学研究范式演变的轨迹。
闽台两地节庆,由于两岸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做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辅以和考古验证与文献阅读紧密结合,才能较全面解读闽台民间传统节日演变发展的结果。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闽台传统节庆习俗调查从民俗学方向进行研究,不仅介绍节庆,而是把节日仪式、活动程序以及作用的具体细节挖掘了出来,详细地补充了相关文化史。(2)闽台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的参与群体,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但重大节庆活动时社会精英阶层参与度高,这是值得引起关注社会现象。(3)闽台传统节日与民间信仰、祖先崇拜和宗族文化结合密切,因此与民间信仰相关的祭祀节日是重要民俗旅游资源,可培育成为新型的旅游文化业态。
本书收录了两岸*代表性的客家问题研究者的文章20篇。这些文章均为*近十年的成果,能够代表目前海峡两岸客家研究的前沿水平。这些文章大都不囿于某一具体问题的个案研究,而希望从某一方面、某一主题展开较为宏观性的讨论,因而对于开展海峡两岸客家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导论性意义,对于计划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者以及初涉这一领域的其他专业研究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写作大纲的设计和总编纂由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辉教授与课题组总负责人、厦门理工学院刘芝凤教授共同负责,由林江珠承担书稿统稿、插图选择和闽台调查信息分类统计撰写个案调查报告、段凌平承担主要章节的写作任务。书中采用了26位师生的闽台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尤其是学生考察队的队长王煌彬在二年多的田野考察中,一人就撰写了二十余篇民间信仰调查报告,在此无法把他们全部列出,但他们的贡献不能忽略。《2013年厦门社科丛书·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系列:闽台民间信仰传统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能够完成还得益于在田野调查时接受我们访问的单位和传承人,如南平市樟湖镇文化馆王商书先生,不仅带我们走访文化遗址,考察地方民间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主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剖析了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表征、主要结构、重要功能;充分肯定了客家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深入挖掘了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全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努力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客观评判了客家妇女在国家兴亡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古村落,开宗明义,就是祖先所生存栖息之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生态型聚落,按其发育程度,大致可分为四种形态,即原生态、自然形态、文化形态、审美形态。古村落虽然离现代文明越来越远了,但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是永恒的,不愧为中国乡土文化活的载体,在选址、布局、规划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出世与归隐的人格理想,以“天人合一”为主题的风水观念,重视自然山水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意识,长幼有序、重于沟通的宗族意识,等等,即使在今天,人类物质需求越来越多地被满足的同时,仍然需要这种超脱的文化精神和人格理想,需要一些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与亲近自然山水的心态。
所谓客家意识、客家学在清末民初热过一阵后,近年又热了起来,这与台海交流有关,与中国民间活力的增强有关,也与客家对发展经济的渴求有关,总之,这次客家热终于唤起我半个客家人的客家意识,于是我一有机会便去探访客地,特别是客家的古屋老村,这才发现客家地区中有不逊于晋中的大院,有不逊于徽州的大村,有不逊于开平的碉楼,有不逊于侗乡、浙南的廊桥,有多、好的土楼,至于宏大而复杂的围龙屋、大围楼及由它们组成的古村则几乎是客地独有。
帝王谷、神庙、金字塔、木乃伊……神秘的古埃及呈现给世人的东西,远比人们期待的更多、更美、更炫目。人们已经解答了很多谜题,像一个成人一般追寻着自己儿时的记忆。可是,解答得越多,越驱使着人们热情地去拥抱人类曾经灿烂的童年。 直到传说中的特洛伊、黄金的迈锡尼、米诺牛居住的迷宫和无数炫彩迷人的壁画重见天日、绽放异彩之时,人们才相信,原来早在古希腊人之前,爱琴世界的人们便已经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海上文明。在无情流淌着的岁月中,爱琴文明消失了。但刀剑毁不掉它的精神,岁月带不走它的美名。 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几乎囊括了当时他们所知的所有文明区域。各种文化在这里争奇斗艳、自由发展,反过来又把罗马文明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美洲一直孤悬于欧亚大陆文明中心之外,这一地理隔
本书写到:河源市辖区内部基本上以汉语方言为母语,而其中义以水源音(本地话)和客方言为母语者居绝大多数。龙川为秦置南海郡三大古县之一,始皇三十三年(即公元前214年),秦将赵佗率数十万三秦将士南征龙川开埠,除首任县令,经略龙川六载有余。史书上记载,秦代有数次较大规模中原人口迁徙至岭南,“与越杂处”。其中尤以赵佗上书奏请秦廷,朝廷选送15000名女子来龙川,这就是客娘的由来。赵佗在龙川推行“和辑百越”的族群融合政策,以及三秦将士与客娘结合,催生了古邑龙川客家族群的形成与繁衍。南越武王赵佗秦末汉初雄踞岭南,龙川是其开基和兴王之地。
本书的编撰,从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和马尾五区的地名,选定条目,其主要的特色:一、侧重路、街、巷、里、弄、新村及乡镇、自然村的介绍,既有闹市老巷,如南街、朱紫坊、得贵巷等,又有僻村小乡,如《曲坑村仅有三户》等,力求述释地名的来由和衍变;二、地名考释和辨析,择要引用有关史料记载,立言翔实,以便正本清源,如《上董下董“董”非“桶”》、《从“茶焙”到茶会村》等;三、地名的俗称和雅化,着力分辨,尤其福州方言中同音相谐,或近声替代的缘由,突出地方的色彩。四、文字简明,每条三五百字,兼及史料性和可读性,尽将地名的过去和现在,解释清楚。
这部两卷本的经典文献汇编上起公元前三千年人类远古文明发源之初,下讫21世纪全球文化日趋多元的今天,全面展示了一幅绮丽多彩的世界文明历史画卷。 所选文献代表了人类在历史、文学、科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传记以及史诗、神话方面的成就,内容广泛,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些文献或者提供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独特文明的生动见证,或者生发了他们对所处社会的真知灼见。 六大文明时期的导读及每篇文前的题说,对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对文献的产生背景及作者生平辅以必要的说明,风格简洁,分析透彻。 本书既适合大学师生学习研读,也适合所有有人文关怀和精神诉求的读书人阅读和赏析。